開店就是策展:關於書店,買與不買以外的思考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2024/03/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開店就是策展:關於書店,買與不買以外的思考〉2024-03-26

 

  幾天前,一名「獨立書店訪視員」在個人臉書與部落格上發表了他對(不)買書、讀書、圖書館與獨立書店的一些心得。心得發表出來之後,引起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底下的這段話:

 

  「我這幾年有個相當堅持的原則:不買書。主要是基於價值觀。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及過度出版,以現代角度審視,是缺乏永續性的。所以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是一種永續生活的實踐。」

 

  除了不買書的「宣言」之外,他也在文章中表達自己對MUJI BOOKS的讚揚:「從生活到人生,有清楚的價值主張,選書不會太俗氣也不會太做作。」他認為,把他所知的連鎖書店和獨立書店放在一起比較,這間是他最喜歡的。然後,他提到圖書館自由進出與自在的感覺、比多數書店更好的空間氛圍。並指出獨立書店要能「不被『圖書銷售』的舊模式限制住」,才能在商業上存續。

 

 

  如果他只是說:「家裡書房已經堆太多書,所以最近不太敢買了,通常是去圖書館借」,大概不會引起那麼大的反彈。但他卻使用了「堅持」、「原則」、「價值觀」、「永續」、「實踐」等詞彙,讀起來頗有沾沾自喜之意味。

 

  一般來說,對自己的行事方式有所認同不至於是什麼壞事。但以一個身處於「獨立書店訪查員」位置上的人來說,去公開表達「我不買書是因為我相信這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很難說沒有不妥。同時,他一邊說自己不買書,一邊說自己越來越不進入書店;一邊說自己更喜歡去連鎖書店,一邊對獨立書店下指導棋。確實會讓喜愛買書、喜愛獨立書店,以及對當前書市狀況有所擔憂的人感到不適。

 

 

  不過老實說,我不太有辦法對這樣的說法或這樣的人生氣。作為一個個人,買不買書沒有對錯之分;另一方面,去指出他認為當前獨立書店面臨的問題,以及他認為可能可行的調整方向,好像也很難說不符合「訪視顧問」這個身分。

 

  如果回頭翻看他在文章中附帶的延伸閱讀--一些他過去幾年對這些事情的觀察和看法。其實不難發現,他會發展出那段言論並非偶然。裡頭說的東西,不論是他對圖書館的喜愛、對獨立書店應該轉型的建議,他在過去幾年早就陸陸續續都說過一遍了。而那或許恰恰是因為,他在做為訪查員的時候,真的花了心思思考過怎樣轉型能對獨立書店的存續更有幫助。

 

  當然,他的思考也不一定對。我不是要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或許我們該做的事情是討論他說的話裡面我們認同與不認同的部分,而不是覺得罵一罵,換一個更愛買書的訪查員,書店的處境就會自然而然好起來了。

  

 

   從一個希望書店能不要消失、而能變得更好的角度,我認為「期待書店的營利模式不能僅僅是書」應該不是什麼有問題的想法。但從他在過去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書店在『書』之前,首先是一間『店』」的觀念,就可能走得有些太遠,比較難被我們認同。

 

  不過,我相當同意他在文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開店就是策展」。我們之所以(和該名訪視員不同)喜歡逛獨立書店多於連鎖書店,正是因為我們想要的某種有別於連鎖店「主流暢銷書」的另一種選書思維。

 

  以以前去過的幾間台北的獨立書店為例,也許是像「女書店」、「晶晶書庫」、「台灣e店」那樣主題清晰、一目了然;也許是像唐山或小小,乍看之下沒有前面幾間的那種主題,但你卻可以在那裡面看到一些和連鎖書店不一樣的選書。

 

  這些書店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個長期的「書展」。就喜愛人文類、思想類書籍的人來說,那些地方的體驗,有時很可能比多數圖書館來的好。比起那相對抽象的「不買書是一種永續生活」,這種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思想的或理念的展覽」之永續,可能是我更想要關注的。

 

 

  雖然在個人喜好上,我有很多地方和這名訪視員的想法不同。但我也不覺得他這幾天遭遇的批評是完全公允的(他也已經為其思慮不周的發言和引發的風波作出道歉)。

 

  回看他過去的文章,其中一篇其實專門談過為什麼他認為MUJI BOOKS 的方法和選書是好的,出發點也基本能關聯到前面提到的「開店就是策展」。他談論了許多獨立書店雖然價值明確,但在商業面上沒有很好地勾勒出目標客群、沒辦法將自身理念連結到消費者的生活所需。這是他認為MUJI BOOKS值得學習的地方,並不是沒來由地說「連鎖就是讚」。

 

  同樣的,他的說法我們不一定認同,但我不認為他只是像許多人批評的那樣「不懂裝懂、高談闊論」。那是他實地走訪之後的所思所想,對不對、好不好都可以討論。我相信批評他的人很多都是認真愛書與在乎書店發展的人,但一個愛書的人,不必那麼快把另一個愛讀書的人當成書店的敵人。

 

 

  會不知不覺說了那麼多,大概因為我也是一個比起買書更常借書的人吧。除非讀書會、或學生時期課堂需要。不然我通常只會買讀過三遍以上,每次還了都還想再借的那些書。(所以無論從消費者的角度,還是給出建言的角度,我相信我曾做過的貢獻肯定比該名訪查員更少。)


  買書或不買書都只是人生活方式的一小部分,很難說哪一種比另一種「更永續」或「更有文化」。如果我沒有買下那本有點喜歡的書,不會是因為環保或永續之類了不起的理由。只是住的地方空間太小,比起「收藏書籍」,我更需要讀到那些沒讀過的內容罷了。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wv1D624HqEsB7xM5oiLoQFyGNBUQwJehnK2cjSY3rbVxvsDa5oBmaWkVeTDfickEl

15會員
24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