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走出自己的房間 —《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維吉妮亞・吳爾芙——想到她,腦中自然浮現她最廣為流傳的那張黑白側臉,瘦削的臉頰、優雅的髮髻、略顯憂傷空洞的眼神,那曾是我在倫敦每日上學必經的風景。她的臉,就印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一棟以她為名的建築牆外,距離她當初所居所屬的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不遠,彷彿她始終盤旋在這城市上方,看顧著倫敦,看顧著百年來的女性、戰爭、和文學。
英國小說家瑪姬・吉(Maggie Gee)在新作《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裡,更是直接讓這位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代表、女性主義先鋒,活生生穿越來到二十一世紀,遊歷紐約和伊斯坦堡。故事開始於書中主角,現代作家安潔拉,身為吳爾芙的書迷和研究者,特地從倫敦飛到紐約的公共圖書館閱覽她的原始手稿,卻意外召喚或招魂般讓維吉妮亞活了過來,身穿灰綠套裝,帶著水草、泥土和腐根的氣息,懷裡揣著她和丈夫自營的賀葛斯出版社(Hogarth)出版的《燈塔行》和《歐蘭多》。
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嫚飾演吳爾芙。這部電影中的吳爾芙形象,與她實際的狀態相去甚遠,有興趣可以參考大英圖書館網站上的文章:過度關注自殺?
從幽暗深處甦醒的維吉妮亞,起初惦記著要找丈夫李歐納德,卻隨即想起自己當年如何被復仇女神緊追、選擇結束生命。不過,她很快接受了自己如今身在二十一世紀,慶幸能有再活一次的機會;她擁抱生命,時常哈哈大笑,驚喜於人們仍閱讀她的書,盡情享受陽光和購物。我特別喜歡《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將維吉妮亞描繪得如此生動活潑,富有女性魅力,因為長久以來,許多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抑鬱和投河自盡,影視作品如《時時刻刻》也加深了這樣的形象。然而,那非常可惜地讓人忽略了她的幽默、她在聚會上的風采,她的優美文筆、獨到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其中盡是她對世界的熱情和期許,遠非敏感和憂鬱所能定義。
維吉妮亞的好奇與活力,恰好與安潔拉形成強烈對比。安潔拉經常顯得疲憊、匆忙、煩躁,肩上扛著許多責任(包括照顧維吉妮亞),焦慮金錢,隱隱自卑於出身;後悔與離家的丈夫爭吵,擔心十三歲的女兒卻又分不出時間精神在她身上;自稱暢銷作家卻不太有信心,無論寫作或人生都遇到了瓶頸。安潔拉的形象從頭到尾都不怎麼討喜,但她身上擁有的其實是許多現代都市人共享的情緒和特質,以及現代女性處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之間難以平衡的左支右絀。
電影《薇塔與吳爾芙》, 伊莉莎白・戴比基飾演吳爾芙。這部電影奠基於兩人的情書往來,將同性情誼詮釋得細膩動人,不過當中的吳爾芙形象仍以敏感脆弱為主。
敘事在安潔拉和維吉妮亞的視角之間頻繁輪轉,她們漫步中央公園和第五大道,走過熄燈倒閉的、大打折扣的、和少數仍精緻考究的書店,並在交易珍本書的店裡賣掉了初版、特地題字給李歐納德和薇塔的《燈塔行》和《歐蘭多》,換得九萬美金,得以住進更舒適獨立的飯店房間、過上一陣子金錢無虞的生活。
這呼應了吳爾芙在她著名的《自己的房間》當中,提出女人如果能有自己的房間、和一年五百英鎊的收入,就能專注寫作、盡情說自己想說的話。這一方面是根據她自身的經驗,從原本需要賺錢、到繼承了姑媽的遺產之後,深刻感受到金錢無虞對於個人性情、以及寫作上的自由與平靜有多大助益。另一方面,也是她充分爬梳了歷史上女性沒有屬於自己的財產、社會對女性職責和女性寫作的看法、各類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寫作需要的正直和心靈澄澈、同時代出色的女性作家等等,最後得出的結論。
有趣的是,安潔拉計算了一九三零年至今的通膨率,震驚地發現吳爾芙時代的一年五百英鎊,用零售物價換算相當於現今的一年四萬美金,用所得換算則相當於一年十萬美金!吳爾芙的言下之意,並非沒有這樣的收入就無法寫作,但她確實毫不避諱地點出,物質條件對於人的性情、思想、乃至寫作風格和內容影響多麼深刻。
英劇《廣場人生》(Life in Squares)以樊妮莎為主角,描繪「布魯姆斯伯里學社」朋友們的生活、信念和非典型的婚姻與愛情,人物和時代氛圍都刻劃得很棒。
安潔拉也帶維吉妮亞參觀大都會美術館,試圖尋找她姊姊以及「布魯姆斯伯里學社」摯友們的畫作。「布魯姆斯伯里學社」(Bloomsbury Group)是以維吉妮亞和姊姊樊妮莎為核心的一群朋友,多是畫家、作家、評論家、學者等,他們經常聚會交流,分享理念。他們出身優渥,反抗傳統禮教,崇尚真誠、無拘束的藝術和情感關係,主張社會主義、反戰和反帝國主義。不過如今,「布魯姆斯伯里學社」成為充紳士、為藝術而藝術的代名詞,美術館裡也已很難找到樊妮莎、鄧肯或其他人的作品。
遺忘與被遺忘,多數人在時間洪流的淘選之下消失無蹤,唯獨吳爾芙的透徹鮮明歷久彌新。她為此欣喜、卻也寂寞,於是當維吉妮亞遊覽自由女神像,看見所有人都自由了,曾經「布魯姆斯伯里學社」的理想中如此渴望的自由,卻忍不住大聲問道人們是如何運用他們的美國自由?也忍不住在心裡喟嘆:
在這叫人眼花撩亂的新世紀,群眾持續向前推進,直到像我這種人被踩在腳底下:我們已經被踩爛了,因為他們(「布魯姆斯伯里學社」摯友們)都不見了。
那些幽默、聰明的臉孔,那些裝載精湛拉丁文與希臘文、學養豐富的大腦;
他們洗鍊的詞語、他們的哲思、他們的辨別力、他們對藝術與生命的敏銳度,
全都被揚棄了,過時了。
他們的姓名被遺忘,他們論辯到天明的淡薄欲望不復存在;
書店消失了,書籍也消失了,自由女神像周圍的人群幾乎不使用語言。
如果我要書寫這一切,我要為誰書寫?
《薇塔與吳爾芙》電影劇照
這本小說最有意思的,就是像這樣透過維吉妮亞的眼睛和思緒,以優美的文句,提出對當今社會的大大小小觀察和反思。較為可惜的是,書中的安潔拉不是一個很好的對話者,停留在導遊、解說的角色,經常不耐煩地轉移或結束話題,沒能和維吉妮亞進行更深刻的、有來有往的討論。而書中的維吉妮亞,雖然探問的主題廣泛,從電視到戰爭、從宗教到欲望,但她竟不曾好奇現代女性作家的處境,或渴望閱讀當今豐沛的女性文學和性別研究——這怎麼可能呢,幾乎可以斷言這應該是她最關心的事!畢竟,此刻正是《自己的房間》裡樂觀預言的,女性終於能自在寫作的「百年之後」:
我相信,我們若再活上個一百年——我說的是女性大我的生命,
這才是真實的生命,而不是我們一個個小我的個別人生——
而且,每人每年都有五百英鎊,每人也都有自己的房間;
我們要是培養出自由的習性,以及切實寫出心中所想的勇氣;
我們要是能夠從共用的起居室逃出去一下子,
多看一看世人和現實世界的關係,而不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當然還要去看蒼穹、看樹木還有別的什麼,而且要去看本來的面目;
我們要是跳過彌爾頓的妖怪去看,畢竟哪有人可以去擋別人的視野;
我們要是面對事實,因為事實如此,沒有別人的臂膀可以讓我們依靠,
我們必須孤身前行,我們的關係是在我們和現實世界的關係當中,
而不僅是我們和男男女女的世界的關係;那麼,機會就會降臨。
《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最後也引用了這段話,百年後的現在聽來依舊那麼動人、鼓舞人心,我們也都還在前往這目標的路上。這本小說讓維吉妮亞栩栩如生地再現,引領尚不熟悉吳爾芙的人們走進她的世界,也讓我們想起,歷史上那些清晰的頭腦和澄澈的心靈,至今仍能活在我們之中,只要不停止閱讀、思考和創造,隨時都能召喚他們進行對話,得到深具啟發的觀點。於是,放下這本書,我迫不及待想拾起《自己的房間》、《三枚金幣》、《燈塔行》、《戴洛維夫人》、《歐蘭多》......
布魯姆斯伯里學社成員長住的Charleston House位於英國Sussex,現為紀念館。
書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70會員
63內容數
我所喜愛的,有藝術、電影和文學陪伴的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郁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聯合文學八、九月的新書,陳小雀老師的《魔幻拉美》,光是看著圖文並茂的繽紛內頁就雀躍無比,感受到滿滿的拉美風格。《魔幻拉美》分為一、二兩冊,第一冊談論拉美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問題,包括殖民與奴役,獨裁與革命,貧窮與毒品,第二冊則聚焦多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男男女女,以及佳餚美酒、飲食文化。
我特別喜歡奚淞打從一開始就提到,大乘佛教的精華,原來是「為了眾生」的緣故,順隨眾生、不斷增長對眾生的同理之心、悲憫之情,把心無限量放大,這是唯一可以通達證悟的路,也正是寶玉一直以來的佛性所在。而其實宗教,無論是悉達多太子、耶穌、或寶玉,皆是看盡人間苦難,進而找尋一種救贖。
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某年夏天颱風頻繁來襲,但歌廳、西餐廳都會接到客人的電話,希望能照常營業。老闆和歌手一方面感謝他們捧場,一方面心疼這些孤家寡人的榮民長輩在風雨天沒有其他去處、在家又獨自淒清,便也不放颱風假了,風雨無阻地相聚,一如他們在這時代的風雨飄搖中彼此扶持。
離開了巴黎,才開始能描寫巴黎;失落了一段愛,才開始能描寫愛。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一旦經歷過,便將永遠跟著你,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你再也無法如當初所希望的那樣,在只愛她一人時就死去。
〈晶子曼陀羅〉是佐藤春夫晚期的代表作,他以半傳記半虛構的方式,細細刻劃了與謝野晶子的前半生。晶子的成長與少女時期,她和前輩與謝野鐵幹、好友登美子的三角關係,同時還有日本明治期間,詩社、文人之間的恩怨,詩歌文學、詩人名氣與歷史事件的相互牽動,虛虛實實,穿插以大量短歌,讀來很精彩過癮。
這晚坐到窗前翻開石黑一雄的《夜曲》,一邊播放書中提及的爵士樂,很快融入了故事氛圍,從夜晚的威尼斯運河、到午後的莫爾文丘,心情跟著悠揚的文字音符舒展開來。  《夜曲》雖然是短篇小說,卻並非文章集結,而是在寫作時就有意識地將之當成一本書、一張專輯,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石黑一雄年輕時曾有過音樂夢,
聯合文學八、九月的新書,陳小雀老師的《魔幻拉美》,光是看著圖文並茂的繽紛內頁就雀躍無比,感受到滿滿的拉美風格。《魔幻拉美》分為一、二兩冊,第一冊談論拉美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問題,包括殖民與奴役,獨裁與革命,貧窮與毒品,第二冊則聚焦多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男男女女,以及佳餚美酒、飲食文化。
我特別喜歡奚淞打從一開始就提到,大乘佛教的精華,原來是「為了眾生」的緣故,順隨眾生、不斷增長對眾生的同理之心、悲憫之情,把心無限量放大,這是唯一可以通達證悟的路,也正是寶玉一直以來的佛性所在。而其實宗教,無論是悉達多太子、耶穌、或寶玉,皆是看盡人間苦難,進而找尋一種救贖。
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某年夏天颱風頻繁來襲,但歌廳、西餐廳都會接到客人的電話,希望能照常營業。老闆和歌手一方面感謝他們捧場,一方面心疼這些孤家寡人的榮民長輩在風雨天沒有其他去處、在家又獨自淒清,便也不放颱風假了,風雨無阻地相聚,一如他們在這時代的風雨飄搖中彼此扶持。
離開了巴黎,才開始能描寫巴黎;失落了一段愛,才開始能描寫愛。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一旦經歷過,便將永遠跟著你,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你再也無法如當初所希望的那樣,在只愛她一人時就死去。
〈晶子曼陀羅〉是佐藤春夫晚期的代表作,他以半傳記半虛構的方式,細細刻劃了與謝野晶子的前半生。晶子的成長與少女時期,她和前輩與謝野鐵幹、好友登美子的三角關係,同時還有日本明治期間,詩社、文人之間的恩怨,詩歌文學、詩人名氣與歷史事件的相互牽動,虛虛實實,穿插以大量短歌,讀來很精彩過癮。
這晚坐到窗前翻開石黑一雄的《夜曲》,一邊播放書中提及的爵士樂,很快融入了故事氛圍,從夜晚的威尼斯運河、到午後的莫爾文丘,心情跟著悠揚的文字音符舒展開來。  《夜曲》雖然是短篇小說,卻並非文章集結,而是在寫作時就有意識地將之當成一本書、一張專輯,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石黑一雄年輕時曾有過音樂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片是伊莉莎白泰勒二度封后之作,先說結論,完全實至名歸。更甚者,它入圍了當年奧斯卡的所有13種獎項,是史上唯一達成此紀錄的電影。最後奪得5金。但它不是什麼大片,這部電影的場景99%在一間小屋的客廳內發生,劇情就是不斷的對話,由兩對夫妻的互相對話、逐漸編織故事的內容,帶領觀眾走出小屋、走出謎團。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時時刻刻》敘述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戴洛維夫人: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誰是佛吉尼亞·伍爾芙? 就是那個說「如果一個女人準備寫小說,她必須要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的那個人。 就是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刻意墊高鼻子飾演,最後口袋裝石頭走進河中自盡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
Thumbnail
本片是伊莉莎白泰勒二度封后之作,先說結論,完全實至名歸。更甚者,它入圍了當年奧斯卡的所有13種獎項,是史上唯一達成此紀錄的電影。最後奪得5金。但它不是什麼大片,這部電影的場景99%在一間小屋的客廳內發生,劇情就是不斷的對話,由兩對夫妻的互相對話、逐漸編織故事的內容,帶領觀眾走出小屋、走出謎團。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時時刻刻》敘述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戴洛維夫人: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誰是佛吉尼亞·伍爾芙? 就是那個說「如果一個女人準備寫小說,她必須要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的那個人。 就是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刻意墊高鼻子飾演,最後口袋裝石頭走進河中自盡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