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練球是非常耗體力的一件事!

    練球是每個高爾夫人的必須的固定活動。就算你打的好也會需要不時去練練身手。我現在對練球來說,都是重質、而不重“量”!話說的簡單,但實際要質量是需要時間和火候。對多數球友來說,練球都會練上幾百顆球。每隻球桿都多少打上幾次。我以前就是這樣練出來!
    一趟練球下來就是100~300個球。時間也花上2個鐘頭左右。以前打的多,會覺得需要讓身體去記憶動作,所以需要機械式的練習,把動作固定和熟練。但現在對動作和經驗都比較多和瞭解下,對練球就有另一種的看法和做法。機械式的土法鍊鋼就需要更改。
    不就是練球,還講究這麼多幹嘛?當然如果你的球齡不到5年,可以以量來提升你的動作的穩定性。但如果你的動作有一定火候,我會建議,練球最好自我要求去做好一些重要環節,比沒目的的打球要來得重要。比如不同打法或設定速度和上桿方式來打不同目標。
    我現在練球基本大概30~40個球左右,就是練7鐵、3鐵、52度wedge、3木或5木和driver。大致每一支桿練5球左右。主要去感覺動作和執行自己想要做的一些動作細節。或刻意去打某種球路。當然打不好,自己知道問題在哪。然後下一桿去調整就好。
    而對我來說,每一球都會盡全力和執行特定的細節要求。所以打下來一樣會覺得累。因為這和我下場打每一球都一樣。以前練球都把它當練身體。所以打下來就滿身的汗。從6年前開始,我就把練球的量給逐步減少。提升質感,動作一樣穩定和沒有影響結果。
    而這樣的做法並沒有減低我練習的質量和要求。反而動作穩定性更好。因為身體的配合度更好。當然我自己平時,在鍛鍊身體和練拉伸也是功不可沒。只是現在覺得身體的控制能力比以前更好。雖然練球的數量不多,一樣達到練球的效果。
    我自己的想法是,練球就如同下場一樣。每一球都是和你下場一樣的全力以赴。也不會隨便亂打。而且我從以前開始就不做擊球前的試揮。因為試揮也是等同你揮桿。所以要讓身體可以蓄勢待發,讓力量可以續飽的發揮。如果你平時的練習是持續且長久,就相信你的身體吧!以前常常試揮很棒,但實際打就烙賽。
    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Bubba Watson 會不做試揮,也不會去賽前練球。因為這非常耗體力。每一球都假想比賽時的狀況,但練球的量一旦多,你後面身體和大腦的集中力就很難收放自如。因為你的大腦無法長時間的集中在動作上。所以當你的試揮越多,到實際打時反而無法打好。
    所以要練質量需要有一定的程度。前提是你的身體已經有動作的基礎和經驗。要相信自己的身體是可以執行和做到你要的方式和結果。同時避免過多的擊球前揮擊,因為身體這樣一來一往,當你要正式執行擊球反而會身體和大腦配合不上。
    最後,要記得身體和大腦要配合好,需要有堅強的身體和體力。不要把練習和試揮當主餐。很多人練球虎虎生風,試揮如同老虎上身,但實際打卻剃刀球或來個大右曲。身體強度要先建立,體力和集中力是連動關係。這是練質的基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chien!經營洋梨高爾夫內容網站,愛高爾夫是工作也是娛樂!沒辦法,就是利用高爾夫來學東西和交朋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