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少數民族的語言、認同、國家 ——從語言政策談中國的語言帝國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日前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宣布新課綱,以推廣雙語教學為目的推行漢語教育,將蒙古語授課的「語言和文學」、「政治學」以及「歷史」改為漢語授課,引起眾多蒙古人不滿,遂開始了大型的抗議及罷課罷工等活動。然而不只蒙古地區,無論是西藏獨立運動,抑或新疆地區的再教育營事件,我們都能見到中國嘗試以語言作為政治手段,改變當地的生活型態。對於中國而言,最終目的為何?又真的能如其所願嗎?

從中國近代歷史的民族主義說起

由於中國領土的幅員廣大、民族眾多,各朝各代都發展出不同的民族政策。某些朝代並不強調境內民族差異,如「胡漢融合、兼容並蓄」;也有部分朝代的當政者習慣以自身民族為國家的民族中心本位,例如元朝政府依照人種給予任官差別待遇的四等人制、清朝政府保留給滿族的官缺,在在隱含著「國家之中有民族高低之分」的意識形態。
如此執政的單一民族主義,在清末民初有了些微轉變。以梁啟超為主的立憲派成員提出了國族的概念,強調中國的民族應是多元民族融合一體的「中華民族」。此概念後來進一步成為了「五族共和」,也就是將當時人口比例較多的「漢、滿、蒙、回、藏」等五個民族視為「共和的一族」,民初政府作為國旗的五色旗即代表了這五個民族的顏色。然而孫中山的民族思想與梁啟超有別,認為漢族才是其中最重要的民族,也提及漢化其他民族為中華民族建構的一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劃分行政區的過程考量了不同民族的特性,設立了五個民族自治區。這些民族看似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實際上仍被由漢族領導的中國政府控制。換言之,中共政府承襲了清末民初的思想,認為境內所有民族都歸屬於「中華民族」之下的一部分,且以漢族為重。這個大前提下,近代中共的民族主義雖為強調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卻透過眾多政策使漢族文化滲入其他民族中,以傳輸統一民族的思想。對於強制劃入中華民族標籤的其他民族,此舉並不尊重其意願及獨立個體性,於是產生了許多衝突及爭議,其中一項便是語言政策。

不單單是語言改變,從根本改造身分認同

談論中國的語言政策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語言帝國主義。
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 imperialism)一詞來自於1992年哥本哈根商學院英語系的研究教授Robert Phillipson的同名專書《語言帝國主義》,他指出:許多國家在政治手段上會利用語言當作統治的一部份,統治者使用的優勢語言通常在文化、教育、政治、媒體擁有較多資源,形成語言霸權,造成弱勢語言的不平等,並影響弱勢語言使用者。此外,弱勢語言也會因歧視而漸漸式微,或者失去地位。
歷史上許多國家在殖民地或政權轉移時都會採用類似的方式,台灣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台灣在日治時期曾施行「國語家庭」政策,也在戒嚴時期打壓方言發展,造成方言使用人口大幅度降低,華語人口增高。語言之所以能成為鞏固政權的強力工具,乃因人類文化生活無一不和語言習習相關。換言之,語言帝國主義想達到的不只是讓大眾溝通無礙,更想藉由語言徹底改變弱勢語言使用者的文化、思想、生活型態,甚或民族認同。
讓我們把焦點拉回中國,會發現中國的語言帝國主義相當明顯,且作風強硬。中國長期強力推廣普通話,雖然在幅員廣大的土地有效克服了各地方言造成的語言隔閡,卻也直接導致方言漸漸式微,含括了漢語方言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方言。雖然表面上中國官方強調境內不同語言的多元性,卻仍以統一大業為前提施行語言政策,企圖從根本的語言改變人民的身分認同,不僅加強人民對國家的忠誠,也避免不同民族從中國獨立或叛逃的可能性。
自從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對弱勢語言的箝制卻愈趨明顯,西藏、新疆地區的大量課程被替換為漢語教學,保護母語甚至被當成反動思想。除了官方的強力推動,由於國內頂尖大學、一流公司等場合多使用普通話交談,方言的重要性便大幅度地降低,間接增大優勢語言的效力。
對於少數民族而言,中國的實際行動仍獨重漢族並忽略他們的語言及文化權,「國族認同」只是包裝後的口號,實則意在控制這些地區的自然資源,使他們成為順從的國民。因此無論新疆、西藏、蒙古甚至其他民族,皆對於中國的語言政策感到不滿。

中國少數民族的未來

權力及政治都集中在中國官方的手上,讓少數民族爭取權力的路途看來格外艱辛,難道聽命於中國是唯一的道路嗎?
2014年克里米亞共和國藉著獨立公投脫離烏克蘭並宣布加入俄羅斯聯邦,雖然沒有被烏克蘭及多數國家承認,卻撼動了東歐的國際關係。同樣的,我們無法預見中國是否會達成其目的,但倘若持續以同化之姿對待少數民族,原本意在統一的語言政策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導致地方民怨四起,分裂愈趨嚴重。一旦引起大規模的衝突,難保其他地區不會效法反抗,甚至引起外國的反彈聲浪,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屆時,或許中國該煩惱的不再是國內的民族問題,而是自行獨立的自治區,以及接踵而來的國際衝突。

資料來源

  1. 從那時起,我們成為了「中華民族」
  2. Linguistic imperialism: still a valid construct in relation to language policy for Irish Sign Language
  3. 关于举报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
  4. 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
  5. 被迫成為中國人:在學校消失的維吾爾語與矛盾的族群認同
責任編輯:吳昕愷 核稿編輯:陳姵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開播後,精神疾病成了大眾延伸討論劇情的熱門話題。劇中在精神病院裡的精神病患者,各有其悲傷的背景,也各有可愛之處。
前言 2018年底的九合一大選除了原本的各長及民意代表選舉,還綁了多達10個公投案,為台灣選舉史上第一遭。然而此次選舉也因為冗雜的選務工作,讓許多人民對於如何投票以及投票內容一頭霧水,因此大選結束後既有的選舉問題與修正方法便被高度審視與熱議,包含投票成本、選舉權利等等,其中一項便是不在籍投票。 (
(圖片來源:換日線) 今年5月,台鐵暫擬未來將禁止民眾於車站大廳席地而坐。針對此政策的對或錯,民眾有了相當兩極的意見。有人認為,台鐵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台北車站是台灣門面,禁止後能讓初訪台灣的外國人,對台灣有「乾淨、整潔」的好印象;有些人則認為這不正是間接歧視外籍移工嗎?畢竟若未來實施此政策後,影響最
2019年初,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突然出現了一幅名為「城市色彩」的橫式掛幅,以大量的黃色為基底,配上或橫或直、五顏六色、字體不一的設計,與機場周遭環境格格不入。設計師聲稱出發點源自於臺灣的街道與招牌樣式,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在諷刺臺灣獨有、欠缺美感的「華國美學」
Grand Tour,現在逐漸演變成為歐洲各國學生利用完成高中學業並等待進入大學前的時間裡,自行規劃一場人生體驗⋯⋯
有了對宋詞的基本認識後,我繼續閱讀許多關於宋詞的書籍,看到後來有些詞我不需要校注也能看得懂,更加深陷其中,因此我開始一一認識每一位詞人,在豪放派中我看見的不僅是豪氣萬千,更看見每個壯士們的俠骨柔腸,「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名將范仲淹的鄉愁;岳飛除了擁有「壯士饑餐胡虜肉,笑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開播後,精神疾病成了大眾延伸討論劇情的熱門話題。劇中在精神病院裡的精神病患者,各有其悲傷的背景,也各有可愛之處。
前言 2018年底的九合一大選除了原本的各長及民意代表選舉,還綁了多達10個公投案,為台灣選舉史上第一遭。然而此次選舉也因為冗雜的選務工作,讓許多人民對於如何投票以及投票內容一頭霧水,因此大選結束後既有的選舉問題與修正方法便被高度審視與熱議,包含投票成本、選舉權利等等,其中一項便是不在籍投票。 (
(圖片來源:換日線) 今年5月,台鐵暫擬未來將禁止民眾於車站大廳席地而坐。針對此政策的對或錯,民眾有了相當兩極的意見。有人認為,台鐵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台北車站是台灣門面,禁止後能讓初訪台灣的外國人,對台灣有「乾淨、整潔」的好印象;有些人則認為這不正是間接歧視外籍移工嗎?畢竟若未來實施此政策後,影響最
2019年初,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突然出現了一幅名為「城市色彩」的橫式掛幅,以大量的黃色為基底,配上或橫或直、五顏六色、字體不一的設計,與機場周遭環境格格不入。設計師聲稱出發點源自於臺灣的街道與招牌樣式,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在諷刺臺灣獨有、欠缺美感的「華國美學」
Grand Tour,現在逐漸演變成為歐洲各國學生利用完成高中學業並等待進入大學前的時間裡,自行規劃一場人生體驗⋯⋯
有了對宋詞的基本認識後,我繼續閱讀許多關於宋詞的書籍,看到後來有些詞我不需要校注也能看得懂,更加深陷其中,因此我開始一一認識每一位詞人,在豪放派中我看見的不僅是豪氣萬千,更看見每個壯士們的俠骨柔腸,「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名將范仲淹的鄉愁;岳飛除了擁有「壯士饑餐胡虜肉,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Thumbnail
絕大多數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漢化」是什麼意思,這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入侵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在統治過程中逐步漢化,如原本是女真人的清朝皇帝,雖然都能熟練使用滿文,但有不少精通中文典籍,詩詞歌賦不亞於當時的漢族文人。而在歷史上,不是只有中國周邊地區的民族會漢化......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Thumbnail
絕大多數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漢化」是什麼意思,這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入侵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在統治過程中逐步漢化,如原本是女真人的清朝皇帝,雖然都能熟練使用滿文,但有不少精通中文典籍,詩詞歌賦不亞於當時的漢族文人。而在歷史上,不是只有中國周邊地區的民族會漢化......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