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派需要感性的文化國族論述

2023/07/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要說的話,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近三十年來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中華民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阻礙台灣國族認同形成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閩南語
中華』是統戰的第一層皮(中華文化、華人),『閩南』是第二層(台語是閩南語),這兩層皮若不剝掉,我們很難真正成為『台灣人』。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也和筆者近幾年來梳理台灣認同的心路歷程,與隨之而來的困惑有關。
當覺得自己是台灣人的時候,會有一群人跳出來說兩岸同屬華人、炎黃子孫,台灣是華人民主燈塔;當終於丟掉華人認同,想要接觸台語文的時候,又會有一群人跳出來大罵:什麼台語,大家都是講閩南語!
你以為是閩南語的用字,其實只有台灣台語才會說而已。這樣得比例粗估至少有10 %,歐語中義大利與和西班牙的彼此也能互通,差異粗估也只有 20% 左右而已。
如果連台語都是中國的閩南語,和閩南語沒有任何差異、不需要重新正名,學了你也還是中國人?那還不如只講華語就好了呀(所以又被打回文化統戰的第一層)?這也是我們曾經的困惑,想反駁又不知道從何說起(論述晚點再寫)。畢竟,多數島民連『中華』這一個坎站都沒跨過,更別說去抵抗『閩南』這種以學術之名、掩蓋統戰之實的假理性操作

台獨主義淪為過於理性的訴求

至於現在多數台派搖旗吶喊的『自由民主』,僅僅是最低道德標準,是用來區別『文明』與『非文明』的衣裝,不足以區別兩個國家。只要是人都會穿衣服,裸奔的不是禽獸,就是腦袋不正常。許多獨派從國族文化的角度其實很難定義成台灣人,畢竟他們和統派的差別,僅有『自由民主』的一線之隔而已。
十年前在當兵時,用智障行手機拍到的電火柱上面的文宣論述,當時新疆集中營還沒開始,所以沒有提到。
『法理台獨』固然是建國很重要的一環,但是一方面受制於外部國際情勢,台獨早已不是台灣說的算;另一方面,『理性』的法律或制度,從來無法回應民眾『感性』的文化認同需求。
更別說他的理論過於龐雜與抽象,非高知識分子無法理解,且理性的人在社會上從來不是多數。今天你可以用法律/選舉制度台獨,明天他同樣也可以用法律/選舉制度來實現統一。
相反的,文化雖然也有很抽象的一面,但路邊混雜清和洋風格的百年老建築、廟宇的神像與薰香,卻是肉眼所見,生活中容易親身體驗。
2018 功敗垂成的東奧正名公投,當時的高雄火車站還沒新蓋。
所以,不從文化層面進行的台獨主義,在面對「中國民主化後,台灣是否與其統一」這種沒必要回答的矛盾假設,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鬼打牆,因為多數人認為台灣和中國都講華語、都是中華文化,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存在『兄弟之邦』、未來可以互相幫助的鄉愿情感。等到中國沒有那樣壞壞的時候,兩岸統一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不對啊,請問歷史上的各個中華帝國 有哪一次好過了?幾千年來,中華帝國愈到後期(明、清帝國),就愈不人道,直到近代阿共達到了歷史的新高點
​但多數人的理智,就是會被『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感性論述給鬼遮眼,認為和中國在一起是常態、分開才是異常,而做出消極或是反智的判斷。去假設你現在最大的威脅和敵人,未來可以成為朋友,就是源自於這種文化情感的天真。難怪近年各方評估報告都會憂心地指出,台灣人的抵抗意志是否會過於薄弱?

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同樣的誤判

​二戰後,台灣菁英最大的集體失誤,就是對於中華民國政權抱有感性的期待。即使當時因為受過日本帝國殖民統治,而初步催生了台灣人認同,惟當時並沒有和『中華』畫出明確的界線,史料上多記載了當時的台灣社會有多麼地引頸企盼中國的到來。就是這樣的鬼遮眼,讓當時的社會普遍低估國民政府的愚蠢與殘暴。
而我們也都知道,在那之後,台灣社會蒙受的傷害與撕裂至今都未癒合,然後連自己是誰都還弄不清楚。多年來的台獨理論顯然沒有吸取這樣的教訓,依然只從政治法律的攻防出發,依然無法回應大眾對於『文化情感依附上』的訴求。
近年更是緊緊抱著『自由民主』這面大旗,極少有論述從根本去裂解『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等中國民族主義核心認同,『務實台獨』的後果就是台灣人認同愈走愈空心,政壇上不斷反覆強調自己是台灣人的,往往不是奸就是賊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二戰後,有多少台灣菁英階層對中國民族主義抱有幻想?這樣的幻想就是源自於文化情感的認同。從文化國族的角度來看,當今的主流的台派(實際多為華派),恐怕都沒有從當年的誤判學到任何有意義的歷史教訓。

​理性的法律台獨論述,無法回應感性的文化統戰

自由民主制度從來就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依靠感情做決定的人民。什麼人會投給國民黨?甚麼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投給民進黨?普遍認為兩岸同為華人,同享中華文化,母語和福建省一樣是閩南語的人,通常就會是國民黨或是部分台民黨的死忠支持者,也是大量芒果乾的源頭。
這群人從來就不在乎什麼自由民主,他們只要心裡的一個痛快,一種比性高潮還短暫大中國榮光,之後會不會過苦日子都不再他們的考慮範圍。現在台派『捍衛自由民主』的理性論述,是贏不過中國主打的感性文化國族論述的,畢竟一個才實現三十年,另一個早已經埋線七十年以上。
雖然,四年前的芒果乾成功讓本土政權站上史上不曾有的總統最高得票數,但那僅僅是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對當時的台灣人產生一定程度的『理性』警告。當事件落幕之後,不管是香港,甚至是烏克蘭,都和台灣無關了。『統派』繼續回歸『感情用事』,享受可以成為中國人的虛幻榮光,來草率決定自己的未來『獨派』繼續以為,表面法制下的自由民主,可以防止自己變成中國人
台獨需要提供一套完整、可以讓台灣人情感上得以依附的文化論述。有些人會認為,提倡這些文化國族論述,會讓台灣的族群更加撕裂;但不推,也不等於台灣社會沒有族群問題。如果不處理、任其繼續擺爛,這部分的真空,就會由中國提供的文化統戰論述來填補,繼續腐蝕台灣人的認同,大家就愈來愈像中國人。

​對內文化台獨的必要性

文化台獨,不同於『對外』訴求的法理台獨,『對內』必須明確具體地告訴大眾,我們除了民主制度和中國不一樣之外,還有許多深層的精神性格,像是母語、工藝、建築信仰 …等等和中國早已出現差異。中華文化、華人、閩南語並非歷史事實,而是被創造出來服務大中國民族主義的思想,甚至是無視史實的謊言。
嘉義朴子配天宮的媽祖形象,數百年前從台灣海峽上岸後,不再只是海神,反倒是以一棵樹的形象深受膜拜。這也已經足以證明,台灣的媽祖信仰在許多方面,已經漸漸脫離中國,而逐漸形成以台灣本土為中心輻射的『媽祖教』格局。
​身為台灣人,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如果你只拿得出自由民主這套論述,那你和其他民主國家又差別在哪?這時候你是不是又要準備說珍奶和雞排了呢?還是準備說台灣保留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讓外國人繼續誤解台灣和中國的關係?
台灣和中國之所以會分開,從來就不是因為自由 VS 極權等『外在服飾』的差異,而是因為我們『內在性格』不一樣。我們是不同的人,所以我們從此刻才會決定分道揚鑣,僅此而已。
彰化芳苑的海年採蚵文化,可追朔到百年的日治時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3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