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通靈、奇門遁甲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曾經有一段很悲慘且痛苦的經歷,在尚未與牟尼精舍結緣時,我的身體、家庭、工作等,各方面都很糟糕,正逢人生低潮時,我遇到一位長輩,他會通靈、會奇門遁甲,還會下地府辦事、牽姻緣線,當時覺得他很厲害,真是奇人一個!
    那位長輩看我獨自一人帶孩子辛苦,常常關心我,拿錢要我買東西給孩子吃,就像自己的長輩一樣溫暖,他說的每一句話就像蜜糖一樣,讓我迷惑沉淪,難以自拔。漸漸的,我越來越信任這位長輩,他說什麼我都信、都照做,雖然有時候心裡會有許多疑惑,但我還是相信長輩是為我好,不會害我的。後來,這位長輩說要為我促成一段姻緣,讓我的後半輩子有依靠,可以輕鬆度日,不必再辛苦的一個人帶孩子。一開始我並不相信,但心裡又很期待能有一段新感情,希望有人照顧我,所以就任由這位長輩的安排,結識一名男子。
    愛情故事的序幕都是美好甜蜜的,這位男子一開始真的彬彬有禮、溫和斯文,長輩要我把握機會與這名男子結為夫妻,我就有長期飯票可以依靠。還說我的父親是阻礙我姻緣的絆腳石,要遠離父親,並與父親斷絕關係!我捨不得離開父親,心裡真的很煎熬,但長輩繼續遊說我,說人長大的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要學習承擔責任,不能一直依賴父母,要與父親斷絕關係,我才能繼續下一段人生旅程、才能獲得幸福。最後,我竟然照做了,真的與父親斷絕關係!人生的惡夢也就從此開始!
    我與這名男子交往三個月,長輩就催促我們趕快去登記結婚,我當下很不能接受,我們才認識三個月,彼此都還不熟悉,就要這麼快定下一輩子,婚姻不是兒戲,這樣真的太輕率了。但長輩告訴我,若我不趕快登記結婚,這輩子僅剩一次的結婚機會就沒有了。他還一直鼓勵我與那名男子發生關係,這樣他的布局排盤才能繼續推動下去。當下我很疑惑,為何長輩的思想觀念這麼奇怪?一個正派的修行人會要人與自己的父親斷絕關係嗎?還鼓勵人為了長期飯票,要與相識不久、彼此都不熟悉的異性發生關係嗎?還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只要照他的話做,我的命運就能依靠奇門遁甲,轉劣勢為優勢。
    雖然我心裡存著很大的疑惑,但最後我還是禁不起想要快速改變命運的誘惑,按照長輩的話去做。結果就是讓我墜入另一個更痛苦的深淵。結婚後,這位男子開始對我與孩子暴力相向,讓我們受到很嚴重的傷害,我的內心真是懊悔不已,生活過得煎熬痛苦,最後忍不住了,就在長輩與男子的面前剃光頭髮,表示我強烈的憤怒與痛苦。結果,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我又離婚了。
    在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時刻,我在YOUTUBE看到牟尼精舍發布的影片,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到牟尼精舍請示這一段悲慘的人生經歷。承蒙佛菩薩的慈悲開示,我心中的疑惑一件一件的被解開,我才知道原來這位長輩信奉外道,說話做事都偏離正道、都是錯誤的,而我明知道事情不對勁,卻因為自己的愚痴無明,奢求藉由無形的力量讓我一步登天,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內心的貪念,所以才會自食惡果,怨不得別人。
    一開始,我很怨恨這位長輩和前夫,但是,誦經一段時間之後,我漸漸明白,造作惡業的根源在於內心的貪嗔痴慢疑,是阿賴耶識的惡念惡習,讓我與外道相應,與惡業相應,與因果相應,召感諸多干擾與痛苦,一切皆是自作自受。感恩牟尼精舍,讓我有機會依循正法修行,讓我明白因果,明白提升心性的重要性。
    修行之後,我反省自己,藉由經典上佛菩薩的教誨,立志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我做了以下的改變:
    一、對於與父親斷絕關係這一件事,我感到很懊悔,我努力地與父親修補親子關係,常常帶孩子去看父親、關心父親,共享天倫之樂,彌補過去我所犯下的錯誤。
    二、我更珍惜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並且有效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正確的道德知識與因果觀念,讓他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下成長。
    三、對於感情,我反省自己以往的不正心態,用更加正面的眼光看待,擁有的時候珍惜且用心經營,沒有的時候,放下不罣礙,一切隨緣。
    經此事件之後,我明白一切造惡的根源來自於心,若不是自己的習氣不佳,貪心、追求速效、想一步登天,就不會召感外道、不會被抽福報、不會家庭破裂……等等,若是自心清淨光明,這一切也就不會發生,自造惡業,自受因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後來,聽聞這位長輩現在的狀況也很不好,家裡被倒了數百萬的金錢,家中的孩子們身體一一出現狀況……等,但長輩還是依然故我,認為自己是對的。長輩的言談中都是情愛、瞋恨、報復,我當時的心境也是如此,因磁場相近,所以才會相應,種惡因,結惡果。
    自從與精舍結緣之後,我每一天都過得很感恩,我還能呼吸、還有飯吃、有工作可以做、身體健康、有時間可以誦經消業、放下一切怨恨、身心清淨……等等,每一天都過得很幸福。而這些幸福,都是藉由佛菩薩的慈悲開示,真誠地懺悔、誦經、消除業障得來的,真的很感恩牟尼精舍!
    迷時師渡
    悟時自渡
    自性自渡
    自業自銷
    以上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如果不是因為誰、因為什麼事,我也不會這麼慘、不會這麼痛苦……。」這一段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也許是聽身邊的親朋好友抱怨過,也許是曾經從自己的嘴巴說出來過。眾生最習慣在發生問題、遇到挫折、遭受磨難的時候先怪罪別人,都是因為別人的錯誤,才導致自己悲慘的下場;若沒有人可以怪,那就怪老天爺不公平、怪天怪地、怪東怪西,把一切的不如意,都歸咎於外部環境,而沒有從內心反省,「怨天尤人」這句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精舍每周辦事,都會有外道干擾的案例,佛菩薩也常為眾生開示出外道願、契約、授記等業力,並殷殷叮囑眾生要優先唸誦迴向。因自身的習氣惡業、邪思妄念等一切不正,皆是召感外道干擾,與外道相應的根源;心性不正,也是造惡業的因,所以,消除外道願業力、提升心性才是杜絕一切干擾的根本。阿伯常說:「心性不提升,干擾一直生;誤認是外來,其實是內在。」自性自度,自業自消,遇到困難要先反省自己,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精勤誦經消業,不貳過,吃苦了苦,提升心性,才能一步一步地爬出罪惡淵藪,重拾清淨,重見光明。
    上述有緣人提到,長輩建議她為了自己的幸福,要與父親斷絕關係、要與相識不久的異性發生關係,這些狀況聽起來就很有問題,但有緣人因自己的貪念、愚痴、無明,還是相信並奉行長輩的說法,結果招來無窮的禍患。佛菩薩慈悲不捨眾生受苦,絕對不可能鼓勵眾生用不正當的方式獲取幸福,這樣一定是害人害己,為未來世結下惡果怨仇。
    佛菩薩最重視孝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孝經,係釋迦牟尼佛為其母摩耶夫人所說的經。佛菩薩成佛之後,還不忘要為母親講經說法,這是極為孝順的表現,連佛菩薩都以身作則教化眾生,當然希望眾生都能孝順父母、奉養父母,絕不可能要眾生與父母斷絕關係,若有,一定是邪魔外道,還望眾生們謹慎小心。
    持誦大乘經典能得殊勝的利益,阿伯說:「《金剛經》、《藥師經》和《地藏經》各有妙用;《金剛經》,有助心性提升,係經王。《藥師經》,消累世業障與補自身福德。《地藏經》,為地藏王菩薩孝順母親的故事,係孝經,主要在超度和消業障,非常殊勝。」
    多多持誦大乘經典,真的是利益無窮,相關文章分享:
    上述有緣人分享:「在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時刻,我在TOUTUBE看到牟尼精舍發布的影片,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到牟尼精舍請示這一段悲慘的人生經歷。承蒙佛菩薩的慈悲開示,我心中的疑惑一件一件的被解開,我才知道原來這位長輩信奉外道,說話做事都偏離正道、都是錯誤的,而我明知道事情不對勁,卻因為自己的愚痴無明,奢求藉由無形的力量讓我一步登天,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內心的貪念,所以才會自食惡果,怨不得別人。」
    「一切造惡的根源來自於心,若不是自己的習氣不佳,貪心、追求速效、想一步登天,就不會召感外道、不會被抽福報、不會家庭破裂……等等,若是自心清淨光明,這一切也就不會發生,自造惡業,自受因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這兩段話顯示,誦經消業之後,有緣人的心性有很大幅且明顯的提升,一切造惡的根源都來自於心,若心無邪念、無貪嗔痴慢疑,就不會與邪魔外道相應;若過去世沒有造作惡業、沒有結惡緣,本世就不會有業主菩薩前來討報;若過去世沒有信奉外道,本世就不會與外道連線、召感干擾……。在承受許多苦果的磨難時,首先要真誠地懺悔反省,為什麼過去世作惡多端,召感諸多惡果,而不是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命不好,為何人生過得這麼痛苦?「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緣,如是受」,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各人修各人得,修行得依經,不能依人,莫因自己跟隨的師父走偏,自己也跟著走偏,而各道場的師父,更需小心翼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照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垂示的經本與戒律來修持,不可四處貪求灌頂感應,據我所了解,表象是灌頂加持,實際是開啟你已苦修多時的貪嗔癡,將你的修行成果,全部拔除,更有甚者,灌入七情六慾,將你原本亮澤耀人的光采,換來黑氣濔漫。」
    修行要依經不依人,人心會因為貪嗔痴慢疑而變異,但大乘經典中佛菩薩的智慧法語是亙古不變的,唸經要唸入心,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修行不需要貪求感應,否則很容易召感外道,誤入外道陷阱。只要精進誦經持咒、提升心性,自然就能與佛菩薩相應,佛菩薩會循經聲而來,眾生越努力精進持誦大乘經典,佛菩薩就會常常來。天助自助者,佛助自助者,想要佛菩薩幫忙,我們得要自己先發奮精進才行!越努力,越幸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