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今年你歧視了嗎 ? 2021 讓我們一起步入「無歧視元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你歧視了嗎 ?

碰到這個問題,我們 99% 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會回答:我沒有,也不會。

圖片來源 : 鱸魚

圖片來源 : 鱸魚


無心的歧視

2020 年因為弗洛伊德事件,讓我們認識了一種歧視叫做「無心的歧視」。這種歧視存在很久了,它正式的名稱叫做 systemic discrimination。注意,是systemic,不是 systematic。 如果硬要很死板地翻譯,那就是「系統性歧視」,但我不喜歡這種譯法。翻譯成「結構性歧視」稍好一點,但我認為「無心的歧視」更貼切,因為這種歧視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歧視,因為大家都如此。它的重點在於「無心」──你可能會為了好意和讚美,而不知不覺傷害了那個被你讚美的對象。

不要說你沒有,也不會,你可能做了都不知道。

讚美的歧視

幾年前我騎登山車去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路線,一路在亂石堆中爬坡,體力、技術的要求都非常嚴苛。中間休息的時候,我看到三男一女毫不留情地超越我們。他們都有超人的體力和技術。我情不自禁的對騎在最後面的那個白人女生說「哇,你真了不起!」。當時我還竪了大拇指,我是誠心地誇獎。

然後我看到她轉過頭來白了我一眼,用眼神回了我一個「幹」字。當時我想不通為什麼。現在我知道那就叫做「讚美的歧視」。我的讚美包裝了歧視,我看到的只是包裝,對方聽到的卻是內容。

「讚美的歧視」實際發生的地點。圖片來源 : 鱸魚

「讚美的歧視」實際發生的地點。圖片來源 : 鱸魚

善意的歧視

有一個女生去體育用品行買專業運動裝備,店員很熱心招呼並推薦適合她的裝備,但那個適不適合是以性別和外表做判斷,店員說:一般女生像這樣的裝備就夠了⋯⋯這件事如果到此停格,那個店員絕對不知道,也不會承認自己在歧視。她只是善意推薦適合客人的商品;大部分聽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被歧視了。所以既然雙方都不知道,這件事就從來沒有發生過⋯⋯遲早有一天會有人覺得不舒服,而受到傷害。

也就是因為這樣,這種歧視才一直延續著,從樹根到樹葉全部都有相同的認知。這就是無心的歧視殺傷力最強的地方。這是個結構的問題。

這種歧視可以深入任何一種角落,連最在乎平權的矽谷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下意識的歧視

矽谷工程部門僱人的時候,如果兩份履歷有同等的資歷,但背後一個是印度人,另外一個是白人⋯⋯僱過人的人都知道,最後多半會是印度人入選。我自己都犯過這樣的錯。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下意識地相信,印度人的技術超越白人。但如果反過來是僱用經理,我們很可能選擇白人,因為我們相信他的管理能力比較強。

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人們心裡想的只是這樣做「也是為了公司好」,希望能夠最迅速找到最適合的人。相信我,這種歧視在矽谷每天都在發生。

2020 的轉淚點 Photo by Koshu Kunii on Unsplash

2020 的轉淚點 Photo by Koshu Kunii on Unsplash

結構性歧視

曾經從美國到上海出差,住在五星級酒店𥚃。當時公司訂的是商務套裝,早上可以享有頂樓 VIP 免費早餐。那個樓層不對外開放,只提供給 VIP 住客。在那裡住了兩個禮拜,我看到所有的西方人入座,服務人員從來沒有檢視房卡。但如果碰到東方臉孔又比較「國內打扮」的,就會很客氣地跟客人要房卡,彷彿那份客氣就可以消彌不正當性。我穿著比較美式,也許他們把我當作中國以外的人看待。

但在場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受到自己國人的歧視,兩個禮拜下來居然沒有一個人抱怨。莫非他們把這種現象當作是理所當然 ?

如果你問在場的服務人員有沒有歧視,回答一定是怎麼可能歧視自己國家的人。這就是最典型的結構性歧視,它們可以發生在自己的家𥚃,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弗洛伊德事件:2020的轉淚點

弗洛伊德事件讓很多被歧視的人站出來呼籲,只是嘴巴說「我沒有歧視、我不會歧視」並不夠,他們要大家認識這個歧視結構最核心的黑暗面,那就是「無知與無心」。

如果我們大家都包容這種「無心之過不算過」,讓它蔓延,那麼等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才會知道你竟是那麼孤獨與無力。我們可以對抗一個表明歧視的混蛋,但很難對抗無心的歧視,更沒人能對抗結構性歧視。那種受傷又孤獨的感覺會非常可怕。

弗洛伊德事件讓我們認識到結構性歧視存在於地球每一個角落,有時用善意與無心包裝著,而名正言順地一直流傳下去⋯⋯這個認知應該是2020年最正面的一件事。

離開黑暗的2020年,如果我們都能夠帶走一件最有價值的事,那應該就是深切認知「無心之過也是過」,光是嘴巴說我沒有歧視、我不會歧視,是不夠的。讓我們一起打破那個結構。

2021 年希望我們能夠步入「無歧視元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suki Kuang-avatar-img
2020/12/25
  我倒是認為,這種理想完全違反了人類的設計原理呢,畢竟現代化社會所構成的快速、大量溝通的環境,並非人類身體形成當時的條件,自然而然,無法將舊人類與新的「無歧視」社會人類視為同一類生命狀態。   要成就這種方法,而又不要使用結構/系統性歧視的教育/洗腦制度,就是使用neural link之類的東西將所有人串連起來,捨棄語言這般無法正確傳意的工具吧。   但那真的是人類嗎?我無法認可呢。畢竟社會工程總是會有兩面向:一是,利用人腦本身就存在的機制,二是,將人類扭出原本不存在的機制。前者,一定會產生個體認知與情感結構差異,並且強化既有文化與人體功能,後者,嗯,就是政治權力的運作呢。   嗯,我認為,這種呼籲的立意良善,但很難說不是某種宗教或崇拜性的政治運動呢。畢竟,沒有人能從意識形態中逃脫,而意識形態一定會抹平差異。我也會努力說服這些希望進行社會工程的人,也採取肉體基因工程或種族清洗的政策,多管齊下,但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種提案是某種crime against humanity⋯⋯但人類不就是如此嗎?為什麼以不是人類的東西來期待人類發展呢?   可是我也不想反對這種提案呢。   可不可行,只有在執行、嘗試、實驗之後才能得知。理論的屁話誰都可以說,而在當今科學實證的時代,僅有成功複製模型才是王道。而我會拿著爆米花等著看,這種「無歧視」社會到底將長成什麼樣子呢。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2/25
感謝你認真寫這麼深入的回應。 我想應該這樣說吧: 歧視的定義應該分兩個層面。第一,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那是你在討論的層次,我覺得太複雜了。第二,是你有沒有讓人受到傷害。那是我想要討論的。這個範疇應該很明顯也很簡單。你討論的是心,我討論的是行為。 如果你內心有歧視,但對周遭人物多一分關懷,而從來沒有不小心讓任何人受到傷害,我覺得那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你可以有歧視的心,但不可以有歧視的行為。 如果你內心沒有歧視,但因為缺乏了那份言語上的謹慎,而無心造成對別人的傷害,那是不可以接受的。 內心深處是不是有歧視,是個人的事。但不管有或沒有,你都沒有權利製造被害人 - 這是進階文明必須要有的精神負擔和社會成本,也是必要的禮教。而且這一點應該沒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因為我們講的是行為和結果。 不過我應該說明的是,上面說的這些只限於個人的層面。如果你是執法人員,公務員,服務人員或任何形式接觸大眾的人員,那你就需要接受訓練,連內心都不應該有歧視,否則在執行上就會產生誤差。這個太複雜,也不是我想討論的,不過這也是弗洛依德運動力圖推動的。 這篇討論的主要是我們都應該避免「無心的歧視」而造成他人受到傷害 - 就是這麼簡單。
June-avatar-img
2021/01/24
假如AI利用數據得出年長的人比較易患一種病,從而作出多做身體檢查/要注意飲食/多做運動的建議,是否無心地歧視了老年人? (或是在感染率高的地方就加強抽查? 或是你來自某某地方就需要隔離?) 人類的成見,將來會不會也因為大數據結果而更嚴重? 另外,歸納法本身是不是也有一點點歧視的成分? 怎樣可以分辨出是利用(偽)科學名義而帶來的歧視?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24
那是五年前的事 - 假如發生在今天,在美國加州,我相信50%的人都會用髒話的眼神回敬。五年前我做這件事是無知,今天做這件事就是混蛋。我們都必須學習成長。 所以如果在今天的台灣這件事給人感覺並沒有那麼嚴重,那或許是因為文化的關係。相信我,五年後絕對不是這樣。另外科學上的事實是一回事,文明又是另一回事。這就好像面對一個 150 公斤的人,你不能說他胖,連暗示都不行⋯⋯而那也是科學上的事實。而這種禮教50年前我們就已經學會了,但對異性的歧視我們才剛剛開始學會,這件事也需要時間。
Irvin Chen-avatar-img
2020/12/29
Unconscious discrimination 比起 systematic discrimination 更貼切
紀餘-avatar-img
2020/12/29
<臺虎精釀面試官藐視同志求職者>事件  詹昨天發了一篇只限好友的文,我還不敢去貼回應或私訊,先寫在下面,(她是我朋友,沒有很熟) 總監有很多成見,和預設的想法,如: 1. 總監的回應都是:「公司已經做的非常好」、「賣不好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賣不好,竟然推給消費者,真是奇葩。 2.她聽完對著我說:「你根本不懂精釀啤酒,你沒有資格教大家怎麼喝。」 3.她問我:「你人生有沒有勇敢冒險的事情?」 我:「我在不清楚爸爸對同志的態度的情況下,就選擇跟他出櫃。」 她:「這也算喔?」 我:「我覺得我人生每次出櫃都是一種冒險,賭著失去和一個人的關係。」 她笑了出來:「算了,這題對你太難,當我沒有問。」 —這個問題的回答要以回答者說的為準,怎麼要去批判人家的回答呢? —沒聽到她要的,就否決這個題目,還有人家的回答。 4.她後來在臉書回應說她問的是「瘋狂」不是「勇敢」,預期聽到XXX的事情 —還是預設立場啊! 以異性戀或沒經歷過同志困境(少數人從小就以本來的面目,理直氣壯地活著;或他忘了以前的困難了)的人來說,不知道出櫃是多嚴重、困難的事情,可能會死人,或是斷絕家人關係和生活支持,這個公司「他們經常表態支持同志,並推出彩虹小物和啤酒。」,顯然那是不同的單位做的,不是公司的「每個人」都是性別友善,對性別有概念的。 這種天大的上歧視,說話的總監本人不覺得,下面的回應,還有在許多別的地方的回應還是有人不覺得,還在批評、攻擊詹的種種。這要怎麼說呢? 因為她是熱線義工,積極參予性別運動,很有性別概念,將經過寫出來,發出這樣的文。如果是「一般人」的話,只能自己生氣,內傷而已。 昨天詹發的文提到,「我近年漸漸明白,活下來和自殺都需要勇氣。更勇敢的是要在這二者之間做選擇。」她說:「我會好好活著跟大家一起看見世界變好」 — — — 原文 詹庭琪臉書2020,12 24 「假友善,真歧視?!一場令人難堪的面試經驗」 我上週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他們是台灣知名精釀啤酒企業,職缺是社群文案企劃。我很愛精釀啤酒,加上我對行銷很有興趣,能夠將二者結合,這工作真的很吸引我。該公司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經常表態支持同志,並推出彩虹小物和啤酒。我覺得如果能在這麼友善的公司上班,一定很幸福。 我滿懷期待的出席面試,面試官是品牌總監,年紀看起來跟我相似。結果整個面談我幾乎是被轟炸的體無完膚,說什麼話都被駁斥。 總監問我可以怎樣幫助公司,讓銷售業績更好。 我回答一些我觀察台灣精釀市場趨勢及困境,以及公司可以嘗試的優化方式。 總監的回應都是:「公司已經做的非常好」、「賣不好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接著她翻出我一篇粉專貼文,問我憑什麼建議大家喝啤酒不要加冰塊?其實這個觀念是精釀圈許多人的共識,但我知道該公司很想突破這觀念,就跟她說明我當時書寫的脈絡,解釋冰塊會稀釋啤酒和試飲溫度等。 她聽完對著我說:「你根本不懂精釀啤酒,你沒有資格教大家怎麼喝。」 關於她的指教,雖然我無法全部認同,但面對大公司主管,我虛心接受。 真正讓我難過錯愕的是這段對話— 她問我:「你人生有沒有勇敢冒險的事情?」 我:「我在不清楚爸爸對同志的態度的情況下,就選擇跟他出櫃。」 她:「這也算喔?」 我:「我覺得我人生每次出櫃都是一種冒險,賭著失去和一個人的關係。」 她笑了出來:「算了,這題對你太難,當我沒有問。」 我當下聽完,有種被一巴掌甩在臉上的感覺,不,一定比這樣更赤裸。後續她說了什麼,我都不記得了,只感受到臉頰發燙。 「出櫃」真的是我人生最勇敢的時刻,我因為信任該公司是同志友善,而願意說出最真實的答案。但那刻我為我的真誠感到羞恥,我的生命經歷被全然否定了。 每個同志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出櫃故事,從家人、朋友、職場到鄰居,從要不要出櫃到怎麼出櫃,出櫃不是一勞永逸,只要你是同志的一天,這個議題就永遠跟著你。面對不同對象和情境,要思考不同策略。出櫃既傷神還有可能傷心,無論結果如何,過程都需要無比勇氣。 我不清楚總監的性傾向為何,她可能真的無法同理同志出櫃的心情,但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可不可以更溫柔設身著想,而不要輕易藐視他人的掙扎? 我如果面試的是一般公司遇到這個狀況,不會如此驚訝。但這間公司積極經營尊重多元形象,還參與同志遊行,結果對待潛在員工卻是如此。作為品牌總監應該不需要為這個形象負責嗎?難道所謂的友善只是為了彩虹商機,想要創造商業利益? 我遇過各式各樣的面試官,但這是我見過最無禮的一位。我過去花了不少錢在該公司,是個忠實顧客,卻換來如此難堪下場,真的是不勝唏噓啊。
紀餘-avatar-img
2020/12/26
(誤刪的好像是這則, 我重寫一遍, 因為我很在意。 謝謝你在另一則留言中告知。) 和同學、朋友一起吃飯時, 通常是各付各的, 或平均分攤 (如: 桌菜), 會有一個人先去付錢, 大家再給他 (大家一起去櫃台, 一個一個付也可以)。 如果人數少, 只有一個男生的話, 那位男生常常會主動付全部的, 我覺得不舒服, 不同意他這麼做 (可是我也從沒說過), 或許他覺得這麼做是 --禮貌 --展現他男生的 "風度" --表示他 "大方" --這點錢出得起, 別在那裏算來算去 -- 男生 "應該" 要主動請客 (社會--不管男生或女生, 是不是都有這個期望呢?) -- 女生會很高興有人請客嗎? 或是不好意思? 都是女生的, 不會有人主動請客, 除非有理由, 事先說好的, 會形成這種 "習慣" 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性別嗎? 應該是。 其實主動出錢的, 還有年齡、輩分、階級.....,, 那都是比較有原因的, 和 "所有人" 有關, 但是因為性別的原因----我們的年齡、階級......完全一樣啊! 只有性別不同, 男生要付錢, 除了歧視之外, 還有什麼原因呢? 有人會說 "尊重", 但 "不當" 的 "尊重", 就是 "不尊重" 喔!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2/26
原先這篇留言被誤刪,但回應卻還留在下面原地。現在把它搬上來: 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而且這種善意的歧視會因為民情和文化在某些地方更根深蒂固。美國就比較不會出現這種形式的歧視。 但更糟糕的是,這種歧視從來不會有人抱怨,因為表面沒有人受害。就算覺得不舒服,你又如何對一個好意請客的人抗議?所以我說這種善意的歧視更糟糕。
avatar-img
鱸魚的沙龍
7.0K會員
203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鱸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4/12/05
加州連年野火在矽谷意燒出了創意,也燒出了新興行業:矽谷牛仔和打工的羊。
Thumbnail
2024/12/05
加州連年野火在矽谷意燒出了創意,也燒出了新興行業:矽谷牛仔和打工的羊。
Thumbnail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提出歧視性政見--「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引起社會譁然。很多人發文,表示國家花這麼多資源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竟然在品格與文明水平上腐朽不堪。
Thumbnail
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提出歧視性政見--「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引起社會譁然。很多人發文,表示國家花這麼多資源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竟然在品格與文明水平上腐朽不堪。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自從病毒傳播開來到了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疫情,且情況不退反漲,默默地維持了一年多。
Thumbnail
自從病毒傳播開來到了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疫情,且情況不退反漲,默默地維持了一年多。
Thumbnail
我們可以對抗一個歧視別人的混蛋,但沒有人能夠對抗一個整體歧視的結構。
Thumbnail
我們可以對抗一個歧視別人的混蛋,但沒有人能夠對抗一個整體歧視的結構。
Thumbnail
依稀記得,初次入學時,老師以和藹的語調,向同學們闡述人權之重要性,期許學生能以多元角度,接納來自各方的聲音。令人倍感惋惜的是,我無法透過老師的柔性勸導,看到實質效益......
Thumbnail
依稀記得,初次入學時,老師以和藹的語調,向同學們闡述人權之重要性,期許學生能以多元角度,接納來自各方的聲音。令人倍感惋惜的是,我無法透過老師的柔性勸導,看到實質效益......
Thumbnail
在就業環境上,其實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存在,但種族歧視是確實存在的。不過還是得在強調一次,在就業環境上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並不代表性別歧視就不存在這社會上,性別歧視只是沒有直接體現在就業環境罷了。
Thumbnail
在就業環境上,其實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存在,但種族歧視是確實存在的。不過還是得在強調一次,在就業環境上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並不代表性別歧視就不存在這社會上,性別歧視只是沒有直接體現在就業環境罷了。
Thumbnail
讓我們立刻共同終結種族歧視! 最近美國因「種族歧視」引發的暴動還沒平靜下來,但其實種族歧視不只發生在黑人,華人也被歧視,各種族都有。 甚至,有些種族歧視「受害者」,可能因懷恨在心,轉而變成種族歧視的「加害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殘忍的讓其他人經歷這痛苦的噩夢。終結「種族歧視」,從你、我開始
Thumbnail
讓我們立刻共同終結種族歧視! 最近美國因「種族歧視」引發的暴動還沒平靜下來,但其實種族歧視不只發生在黑人,華人也被歧視,各種族都有。 甚至,有些種族歧視「受害者」,可能因懷恨在心,轉而變成種族歧視的「加害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殘忍的讓其他人經歷這痛苦的噩夢。終結「種族歧視」,從你、我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