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歧視 — 性別及種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於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特質,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包含負面眼光的對待。在國家、地區、膚色、種族、宗教、性別、職業等不同性質的層面當中都有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歧視。

歧視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幾乎每個角落都或多或少能看到歧視的蹤跡。而筆者認為歧視之所以那麼常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歧視使大部分人們的生活更加輕鬆。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歧視指的是對某特定族群的成員貼標籤,特別指負面的標籤,而我們會主動將其他人貼上標籤的行為又是源於我們的不了解或是不想了解。

歧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試想這世界上有70億人,雖然我們不會真的70億人都接觸到,但一生中也會大約遇到3000萬人,3000萬人並不是一個小數目,人要怎麼樣才能消化這3000萬人的資訊呢?顯然的,儘管人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強大的東西,但恐怕也沒有能力處理3000萬人的資訊量。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掌握這些資訊量,當我們遇到這些人時又該如何面對、反應,知道現在狀況是否安全又或是對方是否值得信任?總會有方法解決的,我們本能的方法就是貼標籤,我們會貼標籤將不同人依國家、地區、膚色、種族、宗教、性別、職業等不同性質劃分。

對於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既定印象,因為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處理那麼大量的資訊,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的瞭解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然而我們又有和這些不瞭解的人互動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分類,將我們遇到的人們依據不同的歸屬團體而貼標籤、分類,是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個鑰匙,但歧視,也必隨之而至。

筆者固然不支持歧視,但我只是想要表達貼標籤對於人類是一種必然。如果這世界上只有你和其他30個人,在這樣子的小世界裡,你每一個人都認識,自然沒有必要貼標籤,也不會有所謂的歧視。但我們當今面對的是70億人的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真正了解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人格特質,貼標籤不過是一種使人們過得更加輕鬆的方法。

而我們會給其他團體貼上什麼樣的標籤,這很大程度的被當前的社會、家庭、朋友、大眾媒體所影響,我們會給對方貼上正面的標籤抑或是負面的標籤取決於我們認識的世界,又或著是說大眾媒體、家庭、朋友帶我們認識的世界。

儘管貼標籤是一種必然,但我們是有能力讓整個社會的人避免向其他群體貼上負面標籤的。

就業歧視

回歸本文的重點,那便是就業歧視。在職場上最被大眾認識,也是大家最在意的歧視就是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就業環境是否有因為人們性別或種族的不同就給予不同的待遇或是對某些性別、某些族群有玻璃天花板。

raw-image

附圖是美國從1970年代至近代,根據性別、黑人或白人,薪資比例的差異繪製成的圖。實線為黑人領的薪水和白人領的薪水的比例,虛線為女性領的薪水對比男性領的薪水的比例。

可以發現黑人和白人之間的薪資差距從1970年代以降,差距一直是存在的,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女性和男性之間的薪資差距自1970年代開始便有緩步上升,從約領男性的60%到將近80%,不過明顯的薪資差異還是存在的。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和種族之間的薪資存在差距,但並不代表這就是就業歧視。就業歧視指的是,就業環境有因為人們性別或種族的不同就給予不同的待遇,而這些人必須在專業能力、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皆相同,只有性別和種族有所差別。

因為若黑人和白人或男性和女性的專業程度和教育程度存在差距,這些薪資上的差異可能就不是源自於性別或種族,而是源自於這些勞工本身的專業能力的差異。

就業環境裡有性別歧視嗎?

根據上圖,男性與女性之間收入存在著差異,但並不是對就業環境裡有性別歧視的保證,我們還需要再有更多資料才能下結論。

首先我們需要有的資料便是,男性和女性接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因為教育程度是收入的一個重要依據,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往往有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若男性和女性之間教育程度存在著差距,這些現象便有可能是教育程度所造成的。

根據資料,在1971年,有44%的女性有大學學歷,而隨著女性教育水平開始提到,到2014年,這比例來到56%。 1970年,女性獲得法學院的學位佔5.4%,醫學院的學位佔8.4%。到2014年,女性有法學學位佔47%,醫學學位佔48.0%。兩性的教育程度差距減少,這些教育和經驗的積累減少了男女工資差距。但是,在大型公司高層或美國國會的職位中,男性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根據上述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女性受教育的比例自1970年代起是有顯著成長的,但工資仍然存在差距,這一差距確實有可能是完全由餘下的教育程度差距導致的。然而這樣子的說法並不夠有力,歧視還是很有可能存在,因為若男女教育程度已經逐漸接近或相當,為何男性依舊占了管理階層中大部分的比例。

這該怎麼解釋?我們可能得去思考男女之間還有什麼地方存在著差異。如果不是歧視,還會有什麼原因?事實上,另一很有影響力的原因就是家庭的分工,除了就業程度,另一個男女之間的重大差別或許就是家庭責任分配的不同,讓我們來看看資料怎麼說。

男女的家庭分工

成年女性可能承擔很大比例的家庭責任,且當女性有了小孩後極有可能選擇中斷工作來專心照顧小孩。因此,平均而言,30多歲和40多歲的女性的工作經驗比男性還少,而這段時間剛好是事業發展中相當關鍵的時期。

確實,兩性在家庭分工中差異相當大,一旦女性有了小孩,往往成為那個得為家庭犧牲,辭職在家顧小孩的人。但這會是造成管理階級、工資較優渥的工作崗位大部分都被男性佔據的原因嗎?

當然有可能,這確實可能會是原因,那我們要如何證實這一點?單純指出這樣的證據不夠有力。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如果我們假設家庭因素是除教育程度之外造成兩性工資差距的原因,那似乎意味著,對於沒有被家庭因素影響,且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相當的男性或女性,工資收入不該存在差距,是吧?讓我們來看看資料吧!

家庭分工造成的薪資差距

事實上,在美國,在相同教育程度和經驗的條件下,無子女的女性通常與男性的工資水平相當。而且,在相同教育程度和經驗的條件下,有家人和孩子的女性的工資通常會比無子女的女性低7%到14%。 與此同時,在相同教育程度和經驗的條件下,已婚男子的收入約比無家庭的男性高10%~15%。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便是並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持性別歧視存在在職場上,無子女的女性通常與男性的工資水平相當是兩性在職場上並無受到太明顯的差別待遇的證據。但這並不是表示兩性歧視不存在,只能說歧視在就業方面,似乎不是那麼明顯。在工資收入差距上,比起就業歧視,兩性之間更大的問題是家庭觀念的束縛。

就業環境裡有種族歧視嗎?

同樣的,根據上圖,黑人與白人之間收入存在著差異,但並不是對就業環境裡有種族歧視的保證,我們仍然需要再有更多資料才能下結論。

首先,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白人的教育程度高於黑人,而白人和黑人的受教育程度又均高於西班牙裔但低於亞裔。黑人工人的平均教育程度較低肯定可以解釋黑人和白人間的收入差距。但如果這個假設成立,就代表若黑人和白人教育程度相當的話,黑人和白人的工資收入應該要相同或接近。

確實,有證據表示,在相同教育程度和經驗的條件下,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有大約相同的工資。也有另一項研究表明,由同大學畢業的白人和黑人,它們的工資大抵相同。

但是,這項研究也點出雖然剛畢業的黑人和白人學生有著同樣的薪水,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各自工作5年或10年之後,黑人往往領著比白人更低的薪資。儘管剛畢業時並無差別,卻在幾年之後領到的工資低於白人,研究表明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是職場上依然存在長期的種族歧視。

若在相同教育程度和經驗的條件下,且也以同性別相比,除去家庭責任分配的影響,黑人的工資在多年之後依然比白人低,那在就業環境裡確實存在著種族歧視的結論便呼之欲出。當然你也可以argue說有可能黑人和白人之間撇除教育程度、經驗之外,還有一些我們沒注意到的點可能影響兩者的工資差距。但我還沒想到還有什麼是會影響的~歡迎提供 : )

從上述的說明我們論證了在就業環境上,其實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存在,但種族歧視是確實存在的。不過還是得在強調一次,在就業環境上沒有明顯的性別歧視,並不代表性別歧視就不存在這社會上,性別歧視只是沒有直接體現在就業環境罷了。

在家庭責任分配或是不經意被課徵的月經稅,可能也間接地導致了女性在就業環境上的劣勢,也可能在其他領域持續影響著女性的權益。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www.juliansweb.com on August 27, 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永裕的沙龍
4會員
25內容數
詹永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09
Almost every Uyghur has to experience the camps, which China’s government call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s.
Thumbnail
2020/12/09
Almost every Uyghur has to experience the camps, which China’s government call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s.
Thumbnail
2020/11/15
Flow is a state in which a person performing some activity is fully immersed in a feeling of energized focus, enjoyment, and lost a sense of time.
Thumbnail
2020/11/15
Flow is a state in which a person performing some activity is fully immersed in a feeling of energized focus, enjoyment, and lost a sense of time.
Thumbnail
2020/11/05
Only a “good leader” can help teams become better, promote group operations, and boost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Thumbnail
2020/11/05
Only a “good leader” can help teams become better, promote group operations, and boost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勞工局指出近年來雇主涉及就業歧視申訴案中,光「容貌歧視」案件佔30%。雇主倘針對求職人的高矮胖瘦或美醜等外在條件給予不同差別待遇,且該限制又非該工作所需具備之真實職業資格及執行業務之必要性者,易構成容貌歧視。一旦違反,其罰鍰金額為30萬以上150萬元以下,並公布公司姓名或名稱、負責人姓名,不可不慎!
Thumbnail
勞工局指出近年來雇主涉及就業歧視申訴案中,光「容貌歧視」案件佔30%。雇主倘針對求職人的高矮胖瘦或美醜等外在條件給予不同差別待遇,且該限制又非該工作所需具備之真實職業資格及執行業務之必要性者,易構成容貌歧視。一旦違反,其罰鍰金額為30萬以上150萬元以下,並公布公司姓名或名稱、負責人姓名,不可不慎!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開始工作之後,才知道這個社會的分工是非常細的。在學校學了很多東西,到最後可能只能挑一項來專精而已。大學就已經有那麼多科系了,那出來做事的時候,就可以細分成更多選項。更不用說現在有很多的新興行業都在產生,未來有什麼行業也不會有人知道。 我發現到:雖然職業不分貴賤,但是各行各業的薪資水準真的是有一定的差
Thumbnail
開始工作之後,才知道這個社會的分工是非常細的。在學校學了很多東西,到最後可能只能挑一項來專精而已。大學就已經有那麼多科系了,那出來做事的時候,就可以細分成更多選項。更不用說現在有很多的新興行業都在產生,未來有什麼行業也不會有人知道。 我發現到:雖然職業不分貴賤,但是各行各業的薪資水準真的是有一定的差
Thumbnail
企業DEI基因 讓友善職場成競爭優勢-DEI 文/震旦月刊第623期/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近幾年國外企業積極倡導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簡稱DEI)新職場文化,這種多元性不僅體現在文化、語言、宗教等方面,也包括了性別、性向、種族、年齡等多個方面。在這樣
Thumbnail
企業DEI基因 讓友善職場成競爭優勢-DEI 文/震旦月刊第623期/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近幾年國外企業積極倡導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簡稱DEI)新職場文化,這種多元性不僅體現在文化、語言、宗教等方面,也包括了性別、性向、種族、年齡等多個方面。在這樣
Thumbnail
不同的行業之間的供需因素也會影響薪資水平。因此,要注意產業是否在風口上,並在選擇科系時有明確的了解,以及在選擇職業時要關注需求的存在。在學生時期考試中,假設其餘條件不變是必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要考慮到所有條件。作者指出,如果只用薪水來評價別人的能力,這樣的評估方法是不完整的,因為還需要
Thumbnail
不同的行業之間的供需因素也會影響薪資水平。因此,要注意產業是否在風口上,並在選擇科系時有明確的了解,以及在選擇職業時要關注需求的存在。在學生時期考試中,假設其餘條件不變是必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要考慮到所有條件。作者指出,如果只用薪水來評價別人的能力,這樣的評估方法是不完整的,因為還需要
Thumbnail
先提個觀察到的現象,從二十歲到現在大概全職兼職做過八份工作,只要是男性面試官,女性員工的顏值大概就偏中上,男性就呈常態分佈;反之亦然,女性面試官拉起來的團隊,男性員工的顏值就偏中上,女性就呈常態分佈甚至偏中下。 夠有趣的是,前公司是各部門主管分別面試,所以各部門員工也會依主管性別產生上述效應。 --
Thumbnail
先提個觀察到的現象,從二十歲到現在大概全職兼職做過八份工作,只要是男性面試官,女性員工的顏值大概就偏中上,男性就呈常態分佈;反之亦然,女性面試官拉起來的團隊,男性員工的顏值就偏中上,女性就呈常態分佈甚至偏中下。 夠有趣的是,前公司是各部門主管分別面試,所以各部門員工也會依主管性別產生上述效應。 --
Thumbnail
女性和男性在職場上似乎長期以來都有不公平的現象,除了薪水外,也因為女性若有小孩也多半擔負比較大的照顧責任,因此可能會犧牲了在職場上的發展。根據 Gallup 的一個調查報告,可以升職加薪當然每個人都喜歡,但男性和女性對於工作或職場的期望還是有所不同。不曉得你對工作的期望是什麼呢?
Thumbnail
女性和男性在職場上似乎長期以來都有不公平的現象,除了薪水外,也因為女性若有小孩也多半擔負比較大的照顧責任,因此可能會犧牲了在職場上的發展。根據 Gallup 的一個調查報告,可以升職加薪當然每個人都喜歡,但男性和女性對於工作或職場的期望還是有所不同。不曉得你對工作的期望是什麼呢?
Thumbnail
在這個任何族群都要爭取平等的時代,求職者也開始主張要與雇主的地位拉近,例如不應該提供過多的個人資訊、沒必要透露過去薪資等等。
Thumbnail
在這個任何族群都要爭取平等的時代,求職者也開始主張要與雇主的地位拉近,例如不應該提供過多的個人資訊、沒必要透露過去薪資等等。
Thumbnail
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7年,我经历过非常多的感受。 社会里总存在着许多的歧视,就好比如: 种族、年龄、性别、学历、外貌等等。。。 退休年龄公定为65岁,您真认为您能做到65岁吗?您想做别人也不一定给您机会。大概女性到了45岁以上后,很多时候都不被职场考虑了,除非您就在现任公司做到退休~ 而每一位老板或
Thumbnail
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7年,我经历过非常多的感受。 社会里总存在着许多的歧视,就好比如: 种族、年龄、性别、学历、外貌等等。。。 退休年龄公定为65岁,您真认为您能做到65岁吗?您想做别人也不一定给您机会。大概女性到了45岁以上后,很多时候都不被职场考虑了,除非您就在现任公司做到退休~ 而每一位老板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