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解 咀嚼 思索 包容

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而這已經是今年發生的第二次相似情況了。
同樣都是非預料情況下,同樣都是引來巨大的錯愕與訝異,也同樣的都讓相關人一起遭受巨大的背痛與壓力。
此時在身邊的人,能對當時人給予的協助,有時候其實不太能用一般的「人情世故」來判斷與解讀。我們總不免被過去的禮教所束縛,會「直覺」的認為該用某些「多數人認為合理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來要求當事人作「符合多數人所期望的反應」。殊不知其實當自己並非為直接當事者時,身為一位在身邊的友人,最佳的角色扮演,或許只需要靜靜的聽著,默默的陪伴,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過度給予關懷!因為這些「你以為的關心」,或許反而成了當事人的壓力來源。
不想要因為過度清楚的描寫消息內容,是因為太容易模糊焦點。有時候,事件本身的爆炸性與渲染力,反而會讓閱聽者錯放事情的要點。一下子陷入錯誤的切入角度,輔以目前整體網路環境的「多數暴力」特性,更是讓多數人無法能沉靜下來自己深度思考,反而更是人云亦云的跟著多數人的「風向」來決定自己的思維偏向。
這幾年來因為資訊與媒體傳播的爆炸發展,幾乎是讓所有人因為信息獲取過載後,都迫使大家直接臣服於人性的特性,只想簡單的有「速成包」、「懶人包」...等一類快速且速食般的捷徑式解決與判斷來讓自己不必再多耗費腦力來研究或了解複雜的問題,尤其當一個議題的艱澀與困難度具有一定高度後,更是如此。
最容易在心裡冒出的一句話或許就是:拜託!我已經被生活與工作壓力逼迫的喘不過氣了,難道就不能有個簡單的結論讓我快速吸收嗎?
但就像人人都知道不會有一種「健身藥丸」可以快速的吃一顆之後,馬上擁有令人稱羨的人魚線、馬甲線。許多議題的處理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多吸收,多咀嚼,多思考,然後多方判讀後,再逐步型塑出屬於自己的立場。只可惜,包含自己也常常被惰性給拉扯後,忘記了該如此來評斷一個事件。
很幸運的,身邊的人,也大多是能理解與善良的發送者。彼此能給予更多理解與包容,也因此人生得以一步一步學習與體悟並行成長。
珍惜身邊的每個獨到靈魂,保持善良,少發表意見,多聆聽咀嚼,在這浮躁的時代下,相形更顯珍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