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文學究竟難在哪呢?作者自言是因為沒人能告知自己的理解是對還是不對。原來,文學的難處是因為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標準答案。但,作者不死心,繼續閱讀,且看第五段:
但讀著讀著,他依稀感覺句子裡有一種決心、有一種悲涼,又有一種大海中茫茫不知所以的卑微宿命,讓他對自己的人生與未來也同時感到奮起又感到哀傷,好像在無邊星空下的大海漂流的就是自己。
慢慢讀著讀著,竟然也就懂了,這就是文學,為什麼呢?因為文學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正是「詩無達詁」的特性。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它是西瓜,它就是西瓜,你認為它是芭樂,它就是芭樂。那麼到底是西瓜還是芭樂?(唉!好像在罵人XD)這一點都不重要!即便作者認為它是西瓜,那也是作者的西瓜,永遠不會是你的西瓜。我知道這句話繞口了。我想說的是,當你在解讀一件作品並對生命發生意義時,那就是這件作品的意義,無可取代且獨一無二,所以既然你認為那是芭樂,並且對自己產生意義,那麼它對你來說就是芭樂,作者說他是西瓜,有意義嗎?
(二)國文有沒有標準答案
是的。只要是考題,一定會有標準答案。不然哪來的信度效度?又有誰會服氣這一個掄舉制度呢?
此時你心中一定有個疑惑,國文到底是文學(無標準答案)還是考題(有標準答案)?我的答案是──兩者兼具。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太過嚴肅,我們先來聽聽幾首歌,讀讀歌詞。首先是陳綺貞《旅行的意義》:
我知道MV沒歌詞,所以把歌詞附在後面: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 離開的原因
你累計了許多飛行 你用心挑選紀念品
你蒐集了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
你擁抱熱情的島嶼 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
你流連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 旅行的意義
你勉強說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 離開的原因
勉強說出 你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 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這首歌在寫什麼呢?有人會回答旅行,表示你可能只看MV跟標題。由「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代表男子(因為看美女,別用異性戀霸權攻擊我XD)在各地處處留情(巴黎、北京),所以迷失了在地圖裡的光陰(一夜情)。又從「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可見男生與女生的關係相當緊張,女生覺得男生不愛她。最後「離開」一詞反覆出現,道出男女生的分手。因此,歌詞寫的是男生渣渣不斷劈腿,最後跟女友分手。(挖鼻)
感覺真傷心,換個心情,聽一首王菲〈我願意〉:
雖然有歌詞,但礙於畫面太過高清,所以還是附上歌詞給大家: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如影隨行 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轉眼吞沒我在寂寞裡 我無力抗拒特別是夜裡 想你到無法呼吸 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 大聲的告訴你 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忘記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被放逐天際 只要你真心 拿愛與我回應 什麼都願意 什麼都願意 為你 我無力抗拒特別是夜裡 想你到無法呼吸 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 大聲的告訴你 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忘記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被放逐天際 只要你真心 拿愛與我回應 什麼都願意 什麼都願意 為你 我什麼都願意 什麼都願意 為你
同樣的問題,〈我願意〉在寫什麼?這次相信你們比較有經驗了,會說「思念、我願意」,代表對情人綿延無盡的思念,以及為愛甘願放棄自己的一切,所以寫的是愛情。
如果我說不是呢?而且這還不是我說的,是這首歌的作曲者黃國倫,他曾跟上帝說:「求祢賜給我靈感,讓我寫一首歌獻給祢。雖然是流行歌曲,但我願意獻給祢,能夠榮耀祢,我直接對上帝說我願意為祢,我願意為祢忘記我的過去。」所以這首歌其實是寫給上帝的。這時你會說,對ㄟ,思念上帝、想著上帝,也願意為上帝付出一切,確實頗符合〈我願意〉的意境,可是難道把它當成情歌不行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再來聽最後一首歌,張懸〈寶貝〉:
怕大家不習慣,我還是附上歌詞,畢竟人類總有視覺「霸權」,眼睛比其他感官敏銳多了:
我的寶貝 寶貝 給你一點甜甜
讓你今夜都好眠
我的小鬼 小鬼 逗逗你的眉眼
讓你喜歡這世界
嘩啦啦啦啦啦 我的寶貝
倦的時候有個人陪
唉呀呀呀呀呀 我的寶貝
要你知道你最美
我的寶貝 寶貝 給你一點甜甜
讓你今夜很好眠
我的小鬼 小鬼 逗逗你的小臉
讓你喜歡整個明天
嘩啦啦啦啦啦 我的寶貝
倦的時候有個人陪
唉呀呀呀呀呀 我的寶貝要你知道你最美
嘩啦啦啦啦啦 我的寶貝
孤單時有人把你想念
唉呀呀呀呀呀 我的寶貝
要你知道你最美
嘩啦啦啦啦啦 我的寶貝
倦的時候有個人陪
唉呀呀呀呀呀 我的寶貝
要你知道你最美
要你知道你最美
你們知道我要問什麼了,不過這次可能不想再猜測是情歌了(畢竟前面錯了兩次,而人類又擅長錯誤歸因~笑),雖然心底想的應該是情歌,不過就在剛剛遲疑的那剎那,也許你忽然有著頓悟的靈感,這首是寫給小孩的吧!看到「給你一點甜甜」,好像是給予孩子糖果或獎賞、「讓你今夜都好眠」,如母親似的伴著孩子睡覺、「我的小鬼 小鬼 逗逗你的眉眼」,多麼像親子間的互動。遺憾的是,張懸自己說:「很多人喜歡這首歌,給我的回饋是,會對女兒唱這首歌、對情人唱這首歌、對父母唱這首歌,但他們從來不對自己唱這首歌。」是的,歌詞的「寶貝」,就是作者自己。據報導,這是她離家出走時在河堤上哼出來的,是一首唱給自己的歌──唱給自己體內的「嬰兒」,對於美善的嚮往的投射。
你們一路從上面三首歌曲猜下來,有全部答對嗎?我說的理由能通通說服你嗎?我想你一定會非常不服氣的說──不行。
你錯了?還是作者錯了?
我必須說,如果依照你自己的答案為答案,那麼就是文學。
因為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讀。熱戀時,你可以在ktv對著男女朋友唱王菲的〈我願意〉,而不必在意原本這首曲子是唱給上帝的。倒垃圾時,也可以哼唱著張懸的〈寶貝〉,不必侷限於它是搖籃曲或者寫給自己。
歌曲的解讀在於自己認定、賦予。你看,這就是文學美妙的地方,你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只有在它對你的人生產生意義時,這首作品才有意義。所以我常常說,當你讀李白〈將進酒〉、杜甫〈麗人行〉等大家作品,卻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感動,並不代表你很差勁,而是這些作品還不能給予你回饋,許是時間還沒到,也可能是作品本身不夠好,但沒關係,就去讀讀其他作品吧!就像在美術館看到偉大畫家的作品,導覽員拚了命似的解說這幅畫作厲害的技巧、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坎坷的身世背景與淪落經歷,但卻遲遲無法感動你,望眼一瞧,就跟住家隔壁幼稚園小孩的畫作一樣。別勉強自己,代表這幅畫對現在的你沒有意義,未來當然不一定,不必盲從的拍手叫好,順著自己的心吧!百貨公司周年慶那幅買一送一的場景,對你或許更有吸引力,也懂得它的好。
最後記得,下次跟男女朋友約會,路邊響起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時,可不要對另一伴白眼啊!
(三)文學沒有標準答案,但考試有
既然文學沒有標準答案,為何學測、指考、統測、會考國文,乃至段考國文都有標準答案?每次國文考試我認為答案是A,結果老師公布的是C,看來不是我的問題嘛!因為文學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上段文字應該是你求學應考國文時,乃至於現在的想法。很遺憾的我必須說:「文學沒有標準答案,但段考國文有。」這也是何以在上段我說國文既是文學,也是考題。
在教材中的國文,多半會是文學,所以上課不妨跟老師討論,從作品本身、作家背景、時代氛圍,乃至於自身的感發,尋繹出好幾種不同的可能性答案,進而推敲忖度,得出一項最佳解(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認同,可能只獲大多數人同意)。但在考卷中的國文,一定是考題,所以必然有一個最適宜的解答。
講到這裡,你又不服氣了,然後連忙找108年學測國文試題的弊病給我看:
今年大學大學學測國文科閱讀題組28至30題,改寫音樂評論家馬世芳〈煙火與火熖的種子〉文章,讓台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PK大師李宗盛。事後馬世芳發現自己的文章被大考中心引用,但在這3題的閱讀測驗中,他把自己的文章讀得都頭暈了,還是有2題選不出「正確答案」,讓他有點氣惱,還希望考生來教導他作答的「正確」方式。(自由時報2019/01/26)
大學學測國文閱讀測驗考題近年常引用作家文章或歌詞,但都到達「改寫」程度,不少原作者都有意見。今年除了第28至30題引文原作者馬世芳表達異見外,第13至14題引文原作者張曉風也表示不滿,認為引文過度割裂她原文......這除了有不尊重作者之嫌,也可能造成考生誤會,無法了解文中意義;二是自我詮釋作者意思,考生要照著出題人的意見回答才對,作者詮釋不受重視。(聯合新聞網2019/01/28)
你看連作者(馬世芳)自己都答不出來,還要求考生要回答出來,這不是刁難,什麼才是刁難?再如文學博士、知名作家張曉風,也覺得出題老師是自我詮釋,而非她的本意,考國文就像在考通靈能力,誰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難怪網路上出現下面這張圖,調侃國文老師的解讀都不是作者的本意:
而且我自己剛剛也承認文學沒有標準答案,那為何考題還會有標準答案,是不是雙標?況且假如真的有標準答案,又怎會有新聞報導與網友這張圖片的爭議呢?
(四)文學與閱讀理解
文學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使得分析時容易產生歧異,傳統解讀文學作品,有作家論、作品論、讀者論等,涵蓋眾多,不過我並沒有要探討這些深奧的問題,只打算先用底下的例子,來讓大家了解。
之前有位同事很喜歡金城武,認為他長得很帥,後來我問學生,你們覺得金城武長得如何,結果學生說不帥。金城武帥不帥是主觀的感受,同事覺得帥,但學生不認同,代表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與標準,同一位金城武,卻產生出不一樣的評價。歌曲也是,我們會問大家對陳綺貞〈旅行的意義〉有什麼感覺,也許有人會說感傷,有人會說有回憶,有人會說很暢快,有人會說很可悲,答案可能會各不相同。但如果問作者是誰,我想大家都會口徑一致地說──陳綺貞。前者是主觀感受,後者是客觀答覆。
可以有主觀的想法,但也能有客觀的解讀。回到方才的所言,你錯了?還是作者錯了?如果依照自己的答案為答案,那麼就是文學 ; 如果依照作者的答案為答案,那麼也是文學,這些都是各執己見的主觀解讀,端看站在哪一方。相反的,如果以所有人的答案為答案,便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這就是閱讀理解,而非文學。
職是,國文假如由作者、讀者觀點出發,那麼就是文學,沒有標準答案。假若從文本觀點出發,就是閱讀理解,就有標準答案。因此,課堂中的國文大部分是文學,可考題中的國文卻是閱讀理解,所以我說,國文既是文學也是閱讀理解(考題)。看到這裡你就會知道,我們幹麻在意馬世芳與張曉風說了什麼呢?作者可以有自己的解讀,但文章也可以有標準答案啊!
三、閱讀理解的三種考題類型
(一)〈旅行的意義〉類型的考題
〈旅行的意義〉這首歌是在寫旅行,還是劈腿?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詮釋,但如果就歌詞來看,我想大概沒有人會反對這在寫情感的劈腿吧!如果硬要說在寫旅行,這便是對歌詞沒有融會貫通所鬧出的笑話。(假若無法說服你,記得再回去前面幾段閱讀我的解釋,以及把歌詞多看、多讀幾遍。)
發現了嗎?有沒有標準答案?答案是有的。
爰此,當考試考的是文學,則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體悟與思考,但當考閱讀理解,則必須從文本中去檢索答案,只有符合文本敘述的選項,才是最佳解。我很喜歡黃國珍在《閱讀素養》中拿知名動畫名偵探柯南所做的比喻,把主觀判斷喻為毛利小五郎斷案,將客觀推論比擬為柯南破案。主觀的想法是沒有證據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答案相當多元、歧異,反觀客觀判斷則不同,一定得從文本中去搜尋答案,而且每個人的答案一定相同,毫無爭議。
這類型是國文考科中最適當的閱讀理解試題,有標準答案且沒有疑義。
(二)〈我願意〉類型的考題
〈我願意〉這首歌曲,讀者解讀為為愛付出一切都甘之如飴,作者解讀為對上帝堅貞信仰的至死不渝。單就文本,也就是歌詞來看,讀者、作者的解讀都沒有錯,解釋也都合情合理。是以,這類型的閱讀理解考題就會有爭議,落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爰較適合當作課堂中的文學作品來解讀。
(三)〈寶貝〉類型的考題
〈寶貝〉這首曲子,竊以為當作考題不適合,當作課堂中對文學的討論,也會有相當的難度。原因在於,單就客觀的歌詞來看,讀者解讀「寶貝」可以是自己的兒女,可以是男女朋友,更可以是家人等情感間無怨無悔的付出,而作者解讀的「寶貝」卻是自己。然而,翻遍整首歌詞,都難以推導出作者所言的自己,這會落入作者主觀解讀與讀者主、客觀解讀間都無法彌補的落差。換言之,同樣的作品,讀者無法單就作者的文本中推敲出答案,故言不適合當考題,除非能加上作者的故事進入試題中,不過這可能導致文字過多,排擠其他試題內容。至於課堂討論上難度增加的原因,在於作者有自己獨特的答案,而這答案是只有作者知道,讀者無法知悉,故必須超出文本範圍來解讀,連結作者的生平經歷,也就是達到孟子所言「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這對高中生而言,不免艱深。
四、結論
首先國文不能只忠於文言文,白話文其實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與教學,由詹宏志自己的經驗就可以窺知一二。
其次,國文可以是文學,也可以是閱讀理解。文學是主觀發散的想像感受力,閱讀理解是客觀測驗。國文科兼具了這兩種不同思維的教學任務,既要培養學生感性體會的能力(水平思考),又要教導學生從文本找證據推論的能力(垂直思考)。
最後,文中三首歌正是說明文學與閱讀理解差異的範本。三首歌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觀解讀,故而言之文學,但考試上只能以〈旅行的意義〉入題,因為它的歌詞可以是閱讀理解。當今國文考試考的是閱讀理解,而不是文學。馬世芳與張曉風對學測試題的抨擊,筆者不以為然,他們說的是文學,大考考的是閱讀理解,張飛打岳飛,不在同一個問題爭點上。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