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民》楊翠映後座談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學期的議題電影院「今日香港,作日____」已於週日劃下句點,上週五(12/13)我們有幸邀請到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代理主委楊翠,與同學們一同探討《超級大國民》,並試圖挖掘轉型正義的脈絡,以下是本場次的映後座談紀錄。
  對於《超級大國民》這類以歷史傷痛為題材的電影,楊翠老師認為,用藝術的方式去詮釋歷史這件事,毋須太著墨於藝術成就或高度,而是看藝術的觀照放在了哪些面向上,而這非關商業、也非關個人的創作層面。她舉了今年當紅國片《返校》為例,為什麼與《超級大國民》相隔二十五年,卻刻劃著如出一轍的命題?兩者有哪些相似性?相較於《超級大國民》,《返校》這部電影對極權統治、壓迫的處理手法也許終究輕了些,但在藝術上,它確實成功復刻過去的年代感,更進一步來看,它與《超級大國民》的結構其實也很相似,都是從記憶回溯歷史,重回昔時場景的結構,也是主角內心逐步和解的歷程。尤其,轟動全國的「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相當精準地警醒觀眾:對於歷史傷痛,我們當選擇遺忘,抑或記得?
  為什麼過了二十五年,一樣的事,如今還要對我們耳提面命?恐怕這正解釋著,遺忘還在持續,臺灣社會迄今仍不願正視歷史。
  談起轉型正義在臺灣的現況,楊翠老師認為,國人現在的處境是面對記憶的流失與制度性的遺忘,官方訴說以及教育體制的植入,該如何不受其影響,並努力抗爭遺忘,是個艱難的課題;戒嚴持續過三十八年,而近幾年轉型正義備受重視固然是喜訊,我們也不能過分指望其能迅速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畢竟,創傷有多久,我們就越要付出多少耐心。
  隨後楊翠老師又提起兩部關於轉型正義及人權議題的韓國電影,分別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女兒對不起,爸爸會晚點回家,這裡有事必須完成,有個人我一定要載回來……」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有個人白白枉死,為什麼你會無動於衷?」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有別《返校》扣緊記憶與遺忘的辯證,上述兩部都較著重在「行動」,不僅是思想、感受上的經歷,還有付諸行動。「正義感」透過此,得以在角色身上發酵,一旦角色消失、過去的,就真「讓它過去」了,再無真相;楊翠老師表示,略有研究的人應會發現,《返校》對體制、對行動的描繪顯然過於空洞、浪漫化。
  所謂歷史記憶,是國家跟社會所共有的,電影能力有限,並不能將一切交代清楚,事實上,去爬梳、去撥開、去了解真相,那是「我們」的功課,而非電影的。創傷記憶亦然,銀幕外,受難者及其家屬們也迫切需要和解,心的和解、政治的和解,而電影僅僅是做為一個媒介罷了,因為如此一來,才有機會向社會訴求自我創傷和家屬創傷。
  楊翠老師還提及家族化的概念,她說,面對歷史議題,當今社會仍停留在以受難者為主體的視角,忽略了家屬,受難者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楊翠老師特別提到女性角色,她解釋在那個年代,作為一名女性、一名父親的女兒,卻也兼有「匪諜」的女兒、「共產黨」的女兒之名,女性是無聲的、是壓抑非常的,因父親在女性的童年裡,往往是缺席的,生活還可能已經被監控了;她的選擇只有一個,想方設法嫁入好人家,保一生平安,那已是女性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堅強」。
  楊翠老師闡述臺灣現今的政治檔案數量已達數萬,其中當然不乏家屬檔案,然而將檔案逐一解密,不單是時間上的浩大考驗,更牽涉到個人,與家族,與公共的連結,極其繁複,需要非常多的嚴密討論。於楊翠老師而言,遺忘與死亡,都不是最好的和解,她相信,只有檔案最有資格發聲。
  楊翠老師任職的促轉會成立已屆一年多,雖起步得晚,臺灣的轉型正義工程還停留在最初的階段,與歷史真相密切相關的《政治檔案條例》,更於今年7月才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故「歷史真相需不需要揭露」,社會、上下世代都仍在激烈辯爭。對此,楊翠老師期許,這漫長的路途能夠不斷,就如同「永遠的戰士」的228政治犯黃金島一樣,保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她亦鼓勵在場觀眾參加促轉會舉辦的創作展覽,藉此對歷史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轉型正義就是現在與過去的和解。它絕對不是要社會糾結過去,而是學習如何面對,並且邁向更好的未來。」楊翠老師說道。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19/12/17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甫結束的「今日香港,昨日____ 」影展,於上週六(14日)下午至晚上連續放映了講述印尼大屠殺的紀綠片二部曲《殺人一舉》及《沈默一瞬》。作為本次「昨日__」單元的重頭戲,特別於映後邀請媒體人房慧真老師和觀眾進行座談,以對本片的歷史背景及印尼的轉型正義有更深的探討。
  「殺手電影有兩種套路:一是像《終極追殺令》,出場已是專業殺手的,會去追求心靈上的圓滿;另一種是退休的殺手,因某種緣故而重出江湖 ,像李安的《雙子殺手》、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
  剖析卓別林的喜劇秘訣,第一點是「不合時宜」,從其標誌性角色「小流浪漢」一身穿著到臉上的妝都可見諧趣,這些造型配上他的身分、周遭環境,就因落差而更增添趣味。第二,在這些不合時宜中,幸運的小流浪漢又總能透過「隨機巧合」化險為夷,其中滿是構思情節、活用環境因素的巧思。
  本週二(3/3)放映的《我是一片雲》請到著名影評家陳煒智老師與我們進行映後座談,煒智老師除了是廣播節目《臺灣電影筆記》的主持人外,更是一位優秀的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非常榮幸能邀請老師擔任此次臺灣經典電影的映後講者,與觀眾們分享瓊瑤電影中的浪漫與寫實。
  《法蘭克》當初一上映,即轟動全球,許多張梗圖不斷瘋傳,甚至是周邊產品(比如睡褲),似乎都一一向《法蘭克》以及早年的經典樂團致敬。舉凡皇后樂團、Pink Floyd、David Bowie……無不淪陷在《法蘭克》捲起的風潮裡。
  現在回去看臺語片,老師認為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如何把臺語片放入生產史、產業文化史中。臺語片擁有自力營生的經營模式,國語片卻是受到政府資助的「拍不垮的巨嬰」;兩相對比之下,兩者的拍攝條件是非常不對等的。
  甫結束的「今日香港,昨日____ 」影展,於上週六(14日)下午至晚上連續放映了講述印尼大屠殺的紀綠片二部曲《殺人一舉》及《沈默一瞬》。作為本次「昨日__」單元的重頭戲,特別於映後邀請媒體人房慧真老師和觀眾進行座談,以對本片的歷史背景及印尼的轉型正義有更深的探討。
  「殺手電影有兩種套路:一是像《終極追殺令》,出場已是專業殺手的,會去追求心靈上的圓滿;另一種是退休的殺手,因某種緣故而重出江湖 ,像李安的《雙子殺手》、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
  剖析卓別林的喜劇秘訣,第一點是「不合時宜」,從其標誌性角色「小流浪漢」一身穿著到臉上的妝都可見諧趣,這些造型配上他的身分、周遭環境,就因落差而更增添趣味。第二,在這些不合時宜中,幸運的小流浪漢又總能透過「隨機巧合」化險為夷,其中滿是構思情節、活用環境因素的巧思。
  本週二(3/3)放映的《我是一片雲》請到著名影評家陳煒智老師與我們進行映後座談,煒智老師除了是廣播節目《臺灣電影筆記》的主持人外,更是一位優秀的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非常榮幸能邀請老師擔任此次臺灣經典電影的映後講者,與觀眾們分享瓊瑤電影中的浪漫與寫實。
  《法蘭克》當初一上映,即轟動全球,許多張梗圖不斷瘋傳,甚至是周邊產品(比如睡褲),似乎都一一向《法蘭克》以及早年的經典樂團致敬。舉凡皇后樂團、Pink Floyd、David Bowie……無不淪陷在《法蘭克》捲起的風潮裡。
  現在回去看臺語片,老師認為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如何把臺語片放入生產史、產業文化史中。臺語片擁有自力營生的經營模式,國語片卻是受到政府資助的「拍不垮的巨嬰」;兩相對比之下,兩者的拍攝條件是非常不對等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