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口罩談談是否活過?

    小插曲可以跳過~
    依稀記得是在上關於一堂多元文化的課程,播放了之前疫情間粉紅色口罩的事件,大致上是小朋友因為戴粉紅色口罩而被歧視的內容。 某教學棟的3樓的教室走廊外,如果稍早到課,我通常都會蹲坐在門口外旁,欣賞欄杆外的景色,因為這一週有要分享關於刻板印象的新聞,有組員依序提前到場
    課程上的安排只需要一篇的新聞的關係,所以我先在群組做了詢問 「感謝大家花時間找資料,不過素材很多提議爬下提子。」
    「你爬啊。」在場的a女很快的回應了我的問題,並一直看著我的手機。
    點選加號後我一一設定梯子內容。
    迅速完成後在旁的A女用手機在群組裡標… 「@hua,你」
    「…」我心想還能說什麼?

    本文
    結論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讓我先說明一下。 符號的存在單純是為了增加對物件的區辨,而大腦對於任何符號都會有某種解釋,這些解釋的來源都起於大腦內的海馬迴之中,這些在大腦的邊緣系統都是屬相較原始的腦功能的部分。
    在這邊我把口罩以及自身顏色當成一種標記,我想簡單的說明,大腦記憶整個過程的開始是從感官接收開始,大腦對最初的記憶進行編碼,接著對有意義或者經常性的記憶進行儲存,並當人再一次面臨到相似情境時大腦會進行快速提取。 當顏色與性別被當作一種連結進行儲存,從此就會重複上述的步驟流程進行。 這意味著整個學習以及知道的任何事情,都不曾經屬於一個人的因為只是知道,光是這一點就阻礙人對任何事情的探究與好奇心
    「絕大部分的人活到三十歲就已經死了」
    總而言之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曾活過,這份功能的缺點在於,人會失去對生命的掌控性並容易傾向成為一位受害者。
    不過位於額頭後端的前額葉擁有關於判斷、決策完整的執行能力「而執行功能是「一組」高級認知功能,它包含內外在訊息的收集與處理,形成有意義的目的行為。 (李宏鎰,2004; Anderson, 2002)」。 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經過再次判斷的大腦,是活在過去的大腦並且說明整個人也不曾存在過。
    「不論是別人口中的話甚至是自己腦中的想法都應該質疑。」
    如果能夠理解,動腦是一回事,動的是哪邊又是一回事的話,我想對於刻板印象的心態會有些微的軟化,畢竟,造就整個社會對任何人都脫離不了關係,我並沒有要強調多點包容心,畢竟我也不一定做的來,不過反思從此會納入反射性思考以外的選項,使回應演變成更高的思維模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生活的價值在於反思,沒有意義?那就擠出來。 21歲、私校社工系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Hu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