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罩談談是否活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插曲可以跳過~

依稀記得是在上關於一堂多元文化的課程,播放了之前疫情間粉紅色口罩的事件,大致上是小朋友因為戴粉紅色口罩而被歧視的內容。
某教學棟的3樓的教室走廊外,如果稍早到課,我通常都會蹲坐在門口外旁,欣賞欄杆外的景色,因為這一週有要分享關於刻板印象的新聞,有組員依序提前到場
課程上的安排只需要一篇的新聞的關係,所以我先在群組做了詢問
「感謝大家花時間找資料,不過素材很多提議爬下提子。」
「你爬啊。」在場的a女很快的回應了我的問題,並一直看著我的手機。
點選加號後我一一設定梯子內容。
迅速完成後在旁的A女用手機在群組裡標…
「@hua,你」
「…」我心想還能說什麼?

本文

結論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讓我先說明一下。
符號的存在單純是為了增加對物件的區辨,而大腦對於任何符號都會有某種解釋,這些解釋的來源都起於大腦內的海馬迴之中,這些在大腦的邊緣系統都是屬相較原始的腦功能的部分。
在這邊我把口罩以及自身顏色當成一種標記,我想簡單的說明,大腦記憶整個過程的開始是從感官接收開始,大腦對最初的記憶進行編碼,接著對有意義或者經常性的記憶進行儲存,並當人再一次面臨到相似情境時大腦會進行快速提取。
當顏色與性別被當作一種連結進行儲存,從此就會重複上述的步驟流程進行。
這意味著整個學習以及知道的任何事情,都不曾經屬於一個人的因為只是知道,光是這一點就阻礙人對任何事情的探究與好奇心
「絕大部分的人活到三十歲就已經死了」
總而言之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曾活過,這份功能的缺點在於,人會失去對生命的掌控性並容易傾向成為一位受害者。
不過位於額頭後端的前額葉擁有關於判斷、決策完整的執行能力「而執行功能是「一組」高級認知功能,它包含內外在訊息的收集與處理,形成有意義的目的行為。
(李宏鎰,2004; Anderson, 2002)」。
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經過再次判斷的大腦,是活在過去的大腦並且說明整個人也不曾存在過。
「不論是別人口中的話甚至是自己腦中的想法都應該質疑。」
如果能夠理解,動腦是一回事,動的是哪邊又是一回事的話,我想對於刻板印象的心態會有些微的軟化,畢竟,造就整個社會對任何人都脫離不了關係,我並沒有要強調多點包容心,畢竟我也不一定做的來,不過反思從此會納入反射性思考以外的選項,使回應演變成更高的思維模式。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u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約在下半年開始吧,我離開了自己經常相處的朋友圈,事實上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夠完成什麼或是能夠做什麼,有些人說我迷惘、有些人說我負面、無論如何,我只清楚知道我並沒有失去我的情感,比方說看見感人的故事我會流淚,能夠在行走間發現自然的美,我更在意起自己的身體,末梢的感受在這秋季不曾停止。   而在旁人的
      大約在下半年開始吧,我離開了自己經常相處的朋友圈,事實上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夠完成什麼或是能夠做什麼,有些人說我迷惘、有些人說我負面、無論如何,我只清楚知道我並沒有失去我的情感,比方說看見感人的故事我會流淚,能夠在行走間發現自然的美,我更在意起自己的身體,末梢的感受在這秋季不曾停止。   而在旁人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