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二月篇|跨越政治高牆的遊子情誼(1)

攝影師:Charlotte May,連結:Pexels
攝影師:Charlotte May,連結:Pexels
【本文不涉及政治,且內容純粹個人觀點,勿戰】
今天是牛年大年初一,先向大家祝賀個新年快樂! 二月這一篇,我大概會分成幾篇來寫,可能2集、可能3集——至於確切是幾篇,就要邊寫邊看我的靈感才知道了。
進入這篇正文之前,先得跟大家簡單補充下關於我的部分背景,這篇文章所需要知道關於我的部分,只用一句話就可交代:「我目前是名留美碩士生」(關於我的其他部分就留待日後慢慢發掘吧〔眨眼〕)。

說到留學,最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之一(除了有沒有交到男友、有沒有人生大改變這類之外),大概就是「所以妳朋友都哪裡人?」大多人會猜台灣、美國。但我的答案卻是:中國人。
有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大吃一驚、或者困惑不已;但對於留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朋友中當然包含了台灣、香港、日本、伊朗人等等,然其中卻是以中國人比例最高,反倒是美國人最少。
先來談談客觀原因。
一、人數比例因素
中國大概是全世界留學生比例數一數二高的。不論到哪個國家,可能都遇得到中國學生,更別說美國是他們的留學生大宗了。再加上加州更是全美華人最多、最密集之處,我們學校中國、台灣學生數量之多也是廣為人知。
二、學位因素
雖說學校整體來說,華人面孔真的很多,但如果是大學部,其實美國人還是最多的。但,我唸的是研究所。研究所的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人口比例幾乎是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佔了上風。於華人來說,唸碩士是種普遍現象,台灣甚至有「碩士滿街跑」的說法;但其實就美國人來看,唸碩士、尤其是應屆唸的,基本上少之又少。當然不是說學歷並不重要,只是相較亞洲,美國企業對於學歷的想法是相對開放的。即便學歷不高擁有實力或熱忱的人,在美國企業確實比較不會因為學歷不夠、就連最初的機會都沒有——扯遠了,但這裡要說的是,有沒有碩士學歷,不會是美國人投入職場的優先考量,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還有另一層面原因是學費太貴,要趕緊賺錢還學貸),甚至在大學期間就自講創業的也不在少數。因此,碩士班幾乎都是外國人來念,人口比例又依科系而不同,像是工程學院就是印度人最多,但大多數科系還是以中國人為大宗,包括我的科系。
攝影師:Startup Stock Photos
我的科系名稱為傳播管理,聽起來文鄒鄒,但其實學的基本上就是行銷——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是談我在唸什麼(這個可以改天再聊),而是講同學。雖然知道班上肯定是中國人最多,但比例還是超乎想像地高。就我目測,大概有七成左右都是中國人吧,而我班上的台灣人,加上我,也才總共兩人。可以說是怎麼走,都會遇到中國人,所以會與他們交上朋友,也沒什麼好奇怪了。
三、文化因素
最現實的,其實還是這個原因。畢竟雖然中國人在數量上佔了優勢,但不代表就沒有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人了呀,如果有心,肯定還是能交到其他國家朋友的。我呢,也不是沒嘗試過,剛開學時、還是比較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呀、找機會說話呀(即使尬爆),但發現實在是太困難了:我不是在歐美文化中成長、對歐美文化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甚至連美劇都很少看,光是要找到共同話題,就是個挑戰。我們一般可能覺得,在台灣接收到的美國文化(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已經算很多了,但到了美國當地,你才會發現,那只不過是他們話題的冰山一角。就像我們跟身邊朋友平時打屁,也不會只聊周杰倫、鼎泰豐這些國際最知名的事物,更多講的可能是某綜藝節目、或某女藝人發文控訴性騷擾...這類外國人基本上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資訊上已經有所隔閡,而語言又更加深彼此的距離。即便英文已經不差,但畢竟不像母語人士那樣流利,他們聊天中許多用語我聽不懂、我有些想表達的事情又詞不達意——尤其是catch不到彼此笑點的部分——總之,當你面對這種種阻礙、當你本就沒有非融入西方文化不可、最重要的,當你身邊還一堆語言通、文化基本也通的中國人時,想當然耳,選擇與相處起來輕鬆許多的那一邊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
接著看:(下)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點鼓勵贊助 or 讚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對於所有有見證 2020 的人,想必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年。 它帶來了太多震撼、變化,甚至悲傷,但——難道真的全是壞事嗎? 回顧我的 2020,雖然少不了悲傷與心碎,但其實也不乏好事、更有許多於我有重大影響的轉捩點。 所以,我想把這特別的一年,用文字記錄下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梓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