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多元文化挑戰:從外國人視角看文明與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美國博士生活理解文明與文化:台灣優勢到異鄉挑戰


作為台灣人,我在美國 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統計學博士的經歷,讓我對「文化」和「文明」有了全新的體會。這樣的環境讓我逐漸意識到,台灣的生活中我們身為「漢人」的文化優勢不僅帶來資源和機會,還賦予我們「優勢群體」的視角。然而,這種「優勢」在美國卻不再成立——在異鄉,我反而成了一個需要適應、爭取、努力融入的外國人。


在美國,我發現自己在資源競爭中缺少了自然的優勢。美國同學擅長人際關係和網絡的建立,並且在學術資源、實習機會等方面更有優勢。這讓我體會到,過去在台灣不容易察覺到的文化優勢,實際上是深深影響了我們在台灣的社會地位和成長經歷。


▋與「大陸人」和「美國人」合作:跨文化挑戰與技能成長


我的合作經歷主要集中在「大陸人」和「美國人」同學身上,這段學術歷程不僅改變了我的合作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的技能發展。大陸同學在研究項目上非常注重效率,常能夠在短時間內拿出清晰的數據和分析結果;相對而言,美國同學的風格更加開放,會在研究方法和討論過程上花費更多時間。


在與大陸同學的合作中,我學會了如何在高效目標下完成工作,並適應快速執行的節奏;而在與美國同學合作時,我則學會了如何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參與深度討論,甚至通過多角度的思維來完善研究結果。這種跨文化的合作模式,不僅讓我獲得了不同文化下的工作技能,也讓我看到了文明的包容力如何使這些不同文化共存於同一個學術環境中。


▋在台灣的「漢人優勢」與在美國的「外國人」身份:文明包容的差異


在台灣,我們往往無法察覺到「漢人」的優勢。從教育資源到社會支持,台灣社會天然地傾向於主流文化,這讓我們在許多方面不自覺地享有便利和支持。然而,在美國這樣的多元社會,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作為「外國人」的身份。在這裡,我無法單靠「主流」身份爭取資源,也不像美國人那樣擅長社交,這讓我在適應美國的學術與社會環境時遇到不少挑戰。


美國之所以成為「文明」,是因為它在包容性上建立了一個系統,能容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這樣的系統不僅僅是文化的多元展示,更是一種資源共享的環境,讓我這樣的台灣人能夠在美國學習、成長,並參與到學術圈中。這種包容性也是我在美國生活中逐漸體會到的文明本質——它讓每一個文化群體都能夠平等地融入並發展,實現各自的價值。


▋跨文化合作與包容性挑戰:如何在異鄉激發成長


在 Purdue 攻讀博士的期間,我與來自韓國、日本、印度、歐洲等國的同學密切合作。每個群體的文化特點都不同,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風格與溝通方式。韓國同學注重細節和紀律,與他們合作時,我學會了如何更耐心、細緻地處理研究數據;而日本同學講求條理和準備,他們的工作風格讓我在做研究時也逐漸培養了有條不紊的習慣。


在這種多元文化的學術環境中,我不僅提升了研究技能,也大大增強了我對跨文化溝通的敏銳度。這種經驗讓我體會到文明的包容性如何讓多元文化共存,並且透過彼此的合作讓我在異鄉真正成長。


▋從美國博士經歷中理解文明的包容性:學術成長與技能延續


在台灣,我們或許較少體會到文明的包容性,因為主流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大部分成長所需的支持。然而,美國多元的文明環境讓我見識到,文明的真正價值在於它不僅支持多元文化的共存,還能讓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在這種多元包容的系統中,我逐漸形成了更加靈活的思維方式,能適應多種研究風格,並學會在差異中找到共識。


這段博士生活教會了我,文明的包容力讓我們這些來自不同文化的學者得以在相互學習中成長。美國的文明環境不僅讓我看到自己的文化優勢與限制,也讓我在跨文化的學術合作中找到發展自我的新方式,這樣的技能延續和知識傳承,最終也成為推動學術文明前進的重要動力。

raw-image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師徒互動中的學習機制:專家—新手關係如何幫助研究生成長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找到能夠引導自己學術成長的師長非常重要。研究所生活中,「專家—新手」關係,尤其是指導教授和學長姐的帶領,成為新手快速成長的關鍵。這段師徒互動不僅是技術和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實戰經驗」的傳遞,讓新手在真實情境中逐步
▋理解「最有價值的技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技能」?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尋找一項技術或知識,而是關於一種能力:無論外部條件多麼嚴苛,仍然能穩定地交付結果,這樣的技能是經得起壓力考驗的。Matt Beane 認為,這種技能的特點在於「穩定執行」。它讓擁有者在他人面前顯得游刃有
「每個商業領導人都需要做的四方面決策:"人 People", "策略 Strategy", "執行 Execution", "現金 Cash"。」 「Start Up --> Scale Up --> Sc@%w up --> ...」 「商業的生態循環,都有成長的S曲線。而“擴展 Sc
1. 未將執行目標量化(缺乏KDI的觀念) - 許多「學術說說哥」在計畫的時候,習慣訂出模糊的目標,像是「我要認真做研究」,卻沒有具體的執行指標。這樣的模糊執行往往讓計畫淪為空談,無法真正追蹤進度。真正有效的KDI(Key Do Indicator)應該具體可量化,例如「每週閱讀2篇相
學術學習和研究的積累不僅僅侷限於個人成長,也可以轉化為有價值的社群內容,幫助更多人從中受益。碩博士生們可以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學習心得和反思,建立個人品牌,並持續優化自媒體經營策略。 ▋Task 4.1:編輯社群發布內容 將日常學習反思轉化為社群內容,是經營自媒體的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自由
在研究生活中,定期回顧學習進展是確保計畫執行力的關鍵。透過三日回顧、目標分析與行動計畫的制定,碩博士生可以隨時掌握學習動態,快速針對阻礙進行調整,讓每一步都朝向研究目標穩步前進。 ▋Task 3.1:三日回顧與標記進度 建立「三日回顧」的習慣,讓每個學習計畫的進展都能被清楚追蹤。每三
▋師徒互動中的學習機制:專家—新手關係如何幫助研究生成長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找到能夠引導自己學術成長的師長非常重要。研究所生活中,「專家—新手」關係,尤其是指導教授和學長姐的帶領,成為新手快速成長的關鍵。這段師徒互動不僅是技術和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實戰經驗」的傳遞,讓新手在真實情境中逐步
▋理解「最有價值的技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技能」?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尋找一項技術或知識,而是關於一種能力:無論外部條件多麼嚴苛,仍然能穩定地交付結果,這樣的技能是經得起壓力考驗的。Matt Beane 認為,這種技能的特點在於「穩定執行」。它讓擁有者在他人面前顯得游刃有
「每個商業領導人都需要做的四方面決策:"人 People", "策略 Strategy", "執行 Execution", "現金 Cash"。」 「Start Up --> Scale Up --> Sc@%w up --> ...」 「商業的生態循環,都有成長的S曲線。而“擴展 Sc
1. 未將執行目標量化(缺乏KDI的觀念) - 許多「學術說說哥」在計畫的時候,習慣訂出模糊的目標,像是「我要認真做研究」,卻沒有具體的執行指標。這樣的模糊執行往往讓計畫淪為空談,無法真正追蹤進度。真正有效的KDI(Key Do Indicator)應該具體可量化,例如「每週閱讀2篇相
學術學習和研究的積累不僅僅侷限於個人成長,也可以轉化為有價值的社群內容,幫助更多人從中受益。碩博士生們可以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學習心得和反思,建立個人品牌,並持續優化自媒體經營策略。 ▋Task 4.1:編輯社群發布內容 將日常學習反思轉化為社群內容,是經營自媒體的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自由
在研究生活中,定期回顧學習進展是確保計畫執行力的關鍵。透過三日回顧、目標分析與行動計畫的制定,碩博士生可以隨時掌握學習動態,快速針對阻礙進行調整,讓每一步都朝向研究目標穩步前進。 ▋Task 3.1:三日回顧與標記進度 建立「三日回顧」的習慣,讓每個學習計畫的進展都能被清楚追蹤。每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在美國待了幾年,英文尚未達到母語水準,中文倒是有點斑駁了。 這是許多留學生的自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每次上英文課時,我的澳洲老師時常提醒我:Jing, It’s no matter where this guy came from, Taiwanese American, etc. I need to have my standard. 他提醒我,不應該有兩種標準存在對待台灣男生或外國男生,標準應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在美國待了幾年,英文尚未達到母語水準,中文倒是有點斑駁了。 這是許多留學生的自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每次上英文課時,我的澳洲老師時常提醒我:Jing, It’s no matter where this guy came from, Taiwanese American, etc. I need to have my standard. 他提醒我,不應該有兩種標準存在對待台灣男生或外國男生,標準應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