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牛的復興運動

    今年是牛年,我屬牛,所以今年是六十歲,以華人紀年也達一甲子的歲數。
    牛很夯,大家都喜歡牛,台灣水牛代表勤勞樸實,眾多股民更喜歡牛市,因為那是往上走的曲線,如同牛頭往上揚的姿態。
    很多人以為牛已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消失,尤其以前很依賴牛的農村,畢竟耕牛機早已取代耕牛,貨車取代了牛車,但是在生態保種繁衍及文化保存、環境教育還有懷舊的觀光旅遊......等等因素,在台灣已經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牛群。
    除了長年以來,陽明山擎天崗附近有一群早年被放養後來野化的牛群外(前一陣子因為有許多牛不明原因的死亡引起許多人的關心,目前正由民間團體與政府相關單位處理中),在花蓮豐濱鄉海岸,清晨與黃昏時刻,水牛三五成群在草原上吃草,配上海洋與層層疊疊的遠山,非常美麗,除此之外,到金門,也很容易看到黃牛。
    這些牛群當然不是野生的,而是在政府鼓勵下,由農民與特定養殖戶所畜養的。比如花蓮種畜繁殖場成立了台灣水牛養育中心,專責水牛的保種與推廣,利用花蓮的好山好水,將水牛放牧於山區草地,自由自在地啃食牧草,目前配合的有瑞穗、壽豐、豐濱、富里這些鄉鎮都加入了水牛養殖計畫。
    至於金門,因為縣政府的金門酒廠每年釀製大量金門高粱,每天產生數百噸的酒糟,丟棄太可惜,如今發現可以用來飼養黃牛,降低養牛成本之外,也因為「喝酒長大的牛」成為特色。
    雖然說,目前農村耕田大多已換成耕耘機,但是南部都還是有些老農夫仍然是用傳統牛隻來耕作。這幾年因為結合文化,自然鄉土的環境教育興起,宜蘭有個台灣耕牛文化協會,在壯圍長期舉辦牛耕體驗營,隨著四季時序的輪替,舉辦犁田,插秧、灌溉、秋收、控窯……以農家日常生活體驗的活動,吸引了許多親子及年輕人的參與。這個協會也逐漸發展出更多環繞著牛相關的活動與課程。比如說,學會以牛糞做出的五種應用方式,了解關於牛的故事……等等。
    奇怪,同樣是牛,為什麼黃牛會被用在「說話黃牛」、「買黃牛票」、「司法黃牛」……這些負面的用語?而水牛通常印象就很正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水牛跟台灣黑熊一樣,胸前都有一道白色V字型圖案的關係?
    牛很夯,大家都喜歡牛,台灣水牛代表勤勞樸實,眾多股民更喜歡牛市,因為那是往上走的曲線,如同牛頭往上揚的姿態。
    牛很夯,大家都喜歡牛,台灣水牛代表勤勞樸實,眾多股民更喜歡牛市,因為那是往上走的曲線,如同牛頭往上揚的姿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