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起源於印度,但廣義的中國禪文化,大多是指輕靈的禪詩,飄逸的田園生活。而印度禪則是艱苦的禪定訓練,也就是俗稱的瑜珈。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禪呢?
任憑我們是六道眾生的哪一道,但凡是人,便會有七情六慾, 便會有八萬四千煩惱。
學禪,最主要的用意,在於「把心打掃乾淨,並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生活在這世間,有形之物難捨,無形的成見與習慣也難捨,因此,在達摩祖師看來,無所求才是真正的道行。
中國最早的禪宗公案,便出自於達摩跟慧可的故事。
一日,慧可禪師問達摩說:「我的心不安寧,請幫我安心。」
達摩說:「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慧可答不出話,許久才訥訥地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說:「好了!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
達摩要慧可把心找來,實際上,「心不安」,本就只是一個念頭的起伏。
禪門中常以生活經驗作為助道的因緣,而純樸的耕種日常,是寺院生活的一部分,這些與牛有關的語句,累積到宋代,便繪成了「十牛圖」。
牧牛哲學含有深厚的止觀禪定思想,它意味著修心證道就像牧牛。
牧牛之說起自《佛遺教經》云:「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牧童被比喻成修道者,而牛則象徵為心。
以下,是十牛圖的幸福指引:
▪️尋牛:開始找尋真正的自己
▪️見跡:漸見心牛的蹤跡
▪️見牛:初步覺悟,發現自己
▪️得牛:猶存煩惱習氣,尚未完全控制
▪️牧牛:開始調心,使之安靜和順從
▪️騎牛歸家:掌握了心靈,能與之和諧共處
▪️忘牛存人:進一步覺悟,超越對心靈的執著
▪️人牛俱忘:達到無分別的境界
▪️返本還源:自己的本心清淨,回歸本源
▪️入廛垂手:利他,奉獻自我
「牛」,被譬喻成凡夫的念心,想調伏心中這頭牛,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心和智慧。
而降伏是有層次的,從開始的「尋牛」,到最後的「入廛垂手」,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要歷經十種心的境界。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是:「認識你自己」,他認為要先了解自己,才能認識人生,智慧始於對自己以及對真理的追尋。
以禪學來說,那個自己就是本來的自己,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人生,實際上,就是一場簡單而深刻的「內在尋牛」之旅,而真正的自己,本就具備了剔透到毫無陰影的美麗心靈。
高深的禪道,就在日常生活「尋牛」的過程中。
#平安文化
#尋找你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