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手機?一個故事,兩種選擇,萬種觀點!

Part 1 我曾經受過的教育
偶然回首望向來路,我心中竟感到一陣空虛,彷彿青春從來不是我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父母就要求我先修國小的課程。我相當幸運,天資聰穎,很快就學會注音符號和基本的數學運算。上學後,我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是它同時也是阻止我追求自己所愛的絆腳石。因為父母擔心我會被校隊球員帶壞而影響成績,所以國小時他們禁止我參加棒球隊,國中時也禁止我參加籃球隊。管樂團是我唯一可以參加的社團,因為在樂團中的學生成績都相當不錯,所以參加管樂團就成為我從國小到高中學測前僅有的社團經驗。 升上高中後,父母要求我以成績為第一優先,放棄國語文全國賽的參賽資格,放棄參加數理能力競賽複賽和音樂比賽全國賽等等,只因為參加那些比賽都要花許多時間準備,如此一來便會壓縮讀書的時間,同時他們希望我採用繁星入學,所以沒必要參加這些活動來豐富我個人申請的備審資料。終於,走進了學測試場,我試圖拿到理想大學的入場券;走出試場後,我沉澱緊張的情緒,昂首迎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就在此時,偶然回首望向來路,我心中竟感到一陣空虛,彷彿青春從來不是我的。

Part 2 嚴格的家規 vs. 熱愛打電動的我
考完國中會考後,我開始解放自己。
國中時,我得到人生第一支智慧型手機,那是我家人買新機後留下的舊手機。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我接觸一款手遊:傳說對決,立刻就被它深深吸引。然而,父母很快便訂下規矩:只要在家裡,我就必須把手機放在一樓客廳的桌上;出門時,要經過父母的同意才能帶手機出門。同時,我家沒有網路,如果要用網路就只能請父母開行動熱點給我使用。當然,這些規定都是出自成績優先的原則,卻使我更嚮往自由使用手機與擁有個人網路的生活。國二時,每天放學後我都在學校流連,因為學校有速度超快的學術網路,可以讓我盡情打傳說。 就在考完國中會考後,我開始解放自己:趁父母上班時,騎腳踏車去便利商店,連上那裡的網路打傳說;後來發現可以購買中華電信一個月1GB的網路,就買網路在家繼續玩。我也開始在遊戲中儲值,購買各種限定英雄或造型,試圖把會考前沒玩到的全部玩回來。然而,父母很快發現我的手機網路流量有異,事情敗露後手機慘遭沒收,我也開始與傳說隔絕,直到上高中後才又重新拿回手機。雖然父母一再交代我不能打電動,但是和傳說隔絕一個暑假只讓我想玩的慾望更加強烈,因此高一的我每天在學校時幾乎都在打傳說,不論是早自習或上課,午休或放學後,從不例外,晚上等家人熟睡後,偷偷爬起床躲到浴室裡打傳說,直到上高三後才逐漸收斂。那時,刻苦讀書的我心裡總是想著:學測後一定要瘋狂打傳說,把之前沒玩到的補回來!

Part 3 現狀與體悟
幫助孩子找到心之所向,才是真正根絕沉迷電動的方法。
考完學測那天,因為成績暫時不再重要,父母替我辦網路,讓我隨時可以上網。我十分興奮,打開傳說,召集好友開團,玩得十分痛快!但在不久後,獲勝的欣悅和落敗的壓力接連而來使我開始感到疲乏,同時也不再有非打不可的衝動,因為我「隨時」都可以打,不必分分秒秒都在催促自己多打幾場,也不必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使我的作息更加正常。讀書時,我不再感受到放下書本去打傳說的衝動,因為沒有人會限制我玩手機的時間。 這是否顛覆許多家長,或者正是讀者您的想法:給孩子手機和網路,他們就會無節制的瘋狂上網?我認同部分孩子不易拿捏分寸,但是家長往往難以意識到孩子的自制力正逐漸增強,因為他們開始有理想,也願意付出心血追求目標,或許是更好的成績,或許是更好的籃球技巧,當這些目標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比打電動更高時,他們自然會選擇努力追夢,從而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對我而言,打電動追求的就是它帶來的刺激與成就感,那麼請您思考:我是為了打電動而追求它帶來的成就感,還是為了追求它帶來的成就感而打電動呢?顯然後者會是我的答案。因此我推論:打電動是孩子追求成就感與樂趣的道路,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找到一條更快達成目標的捷徑,那麼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放下手機,轉而走進那條捷徑,追求他們心之所向,這才是真正根絕沉迷電動的方法。

Part 4 給家長的建議
如果當初家人直接給我手機和網路,或許我的國中與高中生活就是另一個模樣。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面臨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手機和網路?我的答案分為兩個選項: 選項一:在孩子成熟以前不要給他。這包含不要讓他知道一切跟手機、網路和遊戲相關的資訊,或者使他不要產生想得到的慾望。但是,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代,要讓孩子在成熟前完全不要知道相關的資訊,可能性相當低。 選項二:只要孩子一知道他有機會可以拿到手機和網路,就毫不猶豫的給孩子。當然這並不是放縱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努力尋找孩子的興趣所在,幫助孩子找到那條通往快樂與成就感的「捷徑」,才能避免孩子過度沉迷電動,荒廢課業。

為什麼是這兩個選擇呢?
先談談選項一。如果能夠讓孩子完全不知道手機和網路相關訊息,那麼他自然不會產生想玩電動的慾望。就像我年幼時,每天能夠去附近的球場打球便是我最大的樂趣,正是因為那時電動還不曾出現在我的大腦中。 但是,選項一顯然難以達成,所以我們只好採取別的方法。 對許多孩子而言,別人愈是努力禁止他做什麼事情,他就愈喜歡做。因為某件事是被禁止的,所以做起來特別刺激,做完以後更是有滿滿的成就感。您可以說孩子的這種想法不正確,但它確實存在,也是我國中和高中時期如此沉迷傳說的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家長可以禁止孩子玩手機,但僅限於家長的控制範圍內,一旦孩子脫離這個範圍,很可能會像國中時期的我產生報復性玩樂的心態,竭盡所能利用一切時間打電動,反而可能更傷身體。即便家長不給孩子手機,孩子還是有機會拿到,例如偷家人的手機,上學時跟同學借來玩,電腦課時背著老師偷偷打電動等等,在在顯示家長很難完全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反而只能看見「孩子很乖」的假象,最終使孩子愈陷愈深。所以我推薦選項二,當孩子知道他有機會獲得手機與網路時,家長可以直接給孩子,並且協助孩子找到那條通往成就感的「捷徑」,真正杜絕孩子沉迷電動。 期待這個聲音可以被更多人聽見,給更多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