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3/15 「音樂五四三」George Martin紀念特輯

圖片改自。
【播出時間更新】週二21:00-23:00首播、週六22:00-00:00重播(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唱片製作人?這件事沒法以科學標準測量,但是不管你用哪個尺度衡量,George Martin一定名列前茅。
2016年3月8日,Sir George Martin以九十高齡辭世。他的一生事業精采輝煌不在話下,身畔又有相伴數十年的愛妻,和接下他的衣缽、也是厲害製作人兼錄音師的兒子Giles Martin,稱得上福壽雙全了。他的最後時刻,應該是平靜無憾的吧。
George Martin的曠世功業,論其幅員,當然遠遠不只和The Beatles合作的短短七年。但是,我們怎麼可能繞過這徹底翻轉、改變流行音樂的七年呢。若是沒有George Martin,The Beatles當然還是會存在,而且應該還是會做出很好聽的音樂,但是,他們幾乎不可能錄出我們所知的那些探索錄音工程的極限,結合古典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樂器與編曲,玩遍流行樂光譜各端的風格,花團錦簇充滿奇聲妙響的作品。
George Martin對暢銷曲有準確的直覺,又不憚實驗前無古人的新聲。他有古典樂的教養,也有廣納百川的品味。他是總在看顧這四個玩瘋了的利物浦少年的和善校長,包容、鼓勵他們各種出格的點子,欣賞他們的優點,轉化他們的缺點。他還能逼出他們自己都未必知道的能耐,做出超越極限的好歌。
他總是謙和地說:才華和功勞都是他們的,他只是在現場幫忙推一把而已。但我們很清楚:若是沒有他把The Beatles腦中聽到的聲音翻譯、落實成可執行的工作、可演奏的樂譜,許多不可方物的聲音,都只能是夢幻泡影。
這期節目,我們回顧George Martin和The Beatles共同創造的不朽功業。篇幅有限,割愛太多,但應該可以讓你大致體會,Martin何以被音樂圈同行尊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製作人。
Pepperland (“Yellow Submarine” Soundtrack, 1968)
這是George Martin為Yellow Submarine動畫譜寫、指揮的原創配樂。明亮歡快的序場,作為這期節目的開頭,應該滿適合的。
Love Me Do (early take, 1962, Anthology I) Love Me Do (mono, 1962) Please Please Me (early take, 1962, Anthology I) Please Please Me (mono, 1962) Money (mono, 1963)
這是他們合作的起點,聽聽Martin怎樣看出Love Me Do的潛力,調整編曲方式,突出口琴,讓它成為The Beatles的出道單曲,也確立了他們作為「原創樂團」的身分,光這件事,就永遠改變了流行樂史。Please Please Me從慢板抒情歌變成快板搖滾曲,也是他的天才直覺,讓他們有了第一支冠軍單曲。Money那帶著毛邊的藍調Boogie鋼琴,彈奏者不是別人,就是George Martin:他可遠不只是古典出身的公子哥兒,捲起袖子坐在鋼琴前面,他可以立刻搖身一變,成為煙霧瀰漫小酒館裡的樂師。
Yesterday (early take, 1965, Anthology II) Yeterday (mono, 1965) In My Life (mono, 1965)
Yesterday的弦樂四重奏,堪稱樂史最知名的編曲示範。講完這段故事,接著聽In My Life那段同樣不朽的巴洛克鋼琴獨奏:順便聽聽Martin怎樣利用錄音室技術,創造那介乎大鍵琴和鋼琴之間的脆亮音色。
For No One (mono, 1966) Eleanor Rigby (strings only, 1966) Eleanor Rigby (mono, 1966)
For No One那極難吹上去的法國號高音,原來是Paul McCartney不懂古典樂的結果,Martin也欣然從命,逼出了這段經典的solo。至於Eleanor Rigby的弦樂八重奏,我只能說,那是最最淒美壯絕的偉大編曲,六十年代跟在The Beatles後面嘗試把古典融入搖滾、民謠的實驗多矣,Eleanor Rigby這短短的兩分鐘,是我心目中無法超越的高標。
Tomorrow Never Knows (take 1, 1966, Anthology II) Tomorrow Never Knows (mono, 1966)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demo, 1966, Anthology II)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1)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26)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mono, 1967)
是的,「把錄音室當成樂器演奏」,這兩首歌是極致展現。五十年後的現在,仍然有震懾人心的力量。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Band (mono, 1967)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mono, 1967) Within You Without You (mono, 1967) A Day in the Life (mono, 1967)
1967年的Sgt. Pepper專輯,是Martin和The Beatles最最合作無間、能量飽滿的顛峰。當然,之後的The Beatles仍有許多經典,但再難回到這段時期那種眾人齊心一志、真氣亂竄的氣場了。每首歌都有故事:Mr. Kite那希望讓John Lennon「聞到馬戲團地上鋸末氣味」、剪碎了重接的steam organ音效,Within You Without You那與印度音樂對話的弦樂,如此從容如此優雅。當然還有A Day in the Life,從曲式到錄音,從演奏演唱到編曲,這首歌徹底打破、重新定義了「流行音樂」的可能性,並且留下至今仍是樂史最驚人的兩段世界末日般的聲效。
All You Need is Love (mono, 1967) I Am the Walrus (mono, 1967)
這兩首歌示範了Martin怎樣把John Lennon腦中聽到的聲音「翻譯、落實」成唱片。I Am The Walrus若無他成全那癲狂的編曲:層層疊疊的弦樂、合唱團、聲響特效......,它本是一首幾乎無旋律的怪歌。
Golden Slumbers / Carry that Weight / The End (1969)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1968/2006, “Love” version)
Abbey Road是The Beatles留給人世的最後一張專輯,我們播的是B面大組曲的末章,從抒情到搖滾,從浩蕩的管弦樂到四人難得的輪流solo,這是一個時代最最壯美的句點。
最後,是2006年。Martin和兒子Giles一起為太陽馬戲團的Love作品製作現場配樂,其中最動人的,是他重出江湖,再次與彼時已經辭世的George Harrison隔空合作:他為Harrison留下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的早期木吉他彈唱版配上弦樂編曲,百轉千迴,催人淚下。
And in the end, the love you take is equal to the love you mak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