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是不符合常理的東西

如果你有種渴望,是想要追求真實的連結,你所要的不是只是一般互相滿足需求的男女關係。那你就必須與自己的內在擁有高度的連結,並且學習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是三維世界的證據。(就有一點像是犯罪,有一個人犯罪的「證據」並不代表事實是那個人有犯罪,而只是一種合乎常理的推斷可以將因跟果連接起來而已。但如果遇到更有智慧的罪犯,要栽贓別人的時候也會創造證據植入在無辜的人身上。也就是說,真相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證據,但一般常理的證據並不能直接連到真相去。)
在地球上的物理定律是因為這個星球的各種條件是長這樣才成立的,如果在另外一個星球上,重力、時間,甚至太陽月亮的數量都不一樣,那麼我們在地球上認知到的物理定律就是完全不適用的。
所以「愛」跟「非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比喻,愛是一種是放諸宇宙皆成立(也就是現象界跟非現象界都成立的)是超越「現象」的。而非愛則是我們一般所討論,符合「常理」的情感關係(只符合某個星球條件前提的物理定律)。
佛法用「愛」這個字所指的與基督用「愛」這個字所指涉的概念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基督的愛事實上是佛法中的大慈大悲與真如本性,而佛教的「愛」則是指抓取(執著)。所以對於詞彙上指涉的概念大家也要去注意,到底這個人用這個詞是怎麼定義的。
我們現在在地球上所認識的「常理」都是在某個特定條件跟限制之下的「常見現象的整理」而已。東西會從高處往下落不是什麼真理,只是一種在地球環境條件下的「現象」。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大部分所認識的關係的運作方式跟定律,都屬於某種有更大前提條件之下的「現象整理」。我們時常會把更大範圍的東西試圖放在更小的框架裡,就為了讓它「符合常理」。例如dejavu的發生,我們會認為那是一種「頭腦的出錯」,而不是將我們的存在當成與宇宙萬有網路連結的,瞬間讀取了含藏識的資料庫的前提。因為後者對於活在左腦思維的人世界中太難以理解,所以只好否定一切普通邏輯無法解釋得通的事。
這邊我想要跟大家釐清幾個概念,連結、情感、關係這三個詞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連結是最核心且純能量層次的概念。情感是一個會隨著外在條件不同而變動的東西。關係則是最表層的一種形式上的契約。
有關係不見得會有情感或連結。並且這個關係將會非常脆弱,有情感的關係則次之,在情感因為條件變化之後大機率會消逝。而連結則是無法建立也無法打破的,也因此有連結作為基礎的關係則完全經得起考驗。(也因此「無條件」也得以成立)
請注意,我這邊說的連結並非我們一般在書上可以看到的那種「跟別人建立『連結』的連結」一般我們在說得那種可以從無到有建立的連結,事實上是在指涉情感的層次,我們創造可以讓對方對我們產生好感、喜歡或滿足某種需求的條件,進而創造一個讓對方想要靠近你或自認無法失去你的一種牢籠。我這邊說的連結更像是一種能量的臍帶,是在擁有肉體之前就存在,在肉體消逝之後也不會消失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普世的感情都是在自己肉身消亡之前就會死亡的東西,因為我們所一般討論的「感情」就是第二個層次,有條件、各取所需的。而我們人在不斷成長跟變化的過程中,並不會一直符合「情感」成立的條件,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將對方「變了」這件事當成一個關係結束的關鍵元素(例如變胖、變醜、變老、變沒錢、變沒魅力),因為對方不再能夠「滿足某種需求」或期待,而如果我無法從這段關係中得到任何對我有利的東西,結束也是「非常符合常理的」。
我們一般所認為「愛自己」也必須「符合常理」,要選擇一個愛自己、對自己好的人(這就是條件)。也正因為我們不夠有勇氣超越常理,當然「真愛」這種東西就會像鬼,很多人聽過但沒有人看過。無條件的愛也大多就被理解成一種長年交換不到最後爆炸的怨恨,因為我們還想要在「常理」之中理解愛。
互相滿足彼此的情感需求,是我們最能理解且認識的關係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之中,彼此必須有「關係的平衡」,因為關係如果不平衡就某一方一定會爆炸(也有可能是付出少的那方「出軌」的爆炸,因為有「需要不完全得到」的情感需求。)有連結的關係則「有可能」完全忽略這個關係需要平衡的無形定律的。
為什麼我說「有可能」?因為我們每個人身在這個世界上,至少目前我相信幾乎沒有人是毫無創傷、完全地被父母作為一個個體尊重而長大的,而就是因為這些內在的創傷,造成我們為了補足兒時對愛的不滿足的遺憾,創造那些條件來使我們產生對某個狀態跟意識形態的依戀。
即使有連結的關係也不能消除這個我們成長經歷過的現象,但遇見有連結的對象,會促使我們想要學習拿掉所有期望跟條件。因此只要經過自我療癒的過程,並且不段釋放內在的恐懼跟心魔,那些固定沒有彈性的模組與信念,我們才能真正去體驗「情感」的自由。 (但在有連結的關係中,我們會非常清楚我們自己的心魔與對方毫無關係,會清楚知道自己只是在投射,不管任何時間點都不會認為對方在刻意傷害自己。因為只有存有連結的愛有讓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在非愛的關係中我們都會很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對方的作為跟選擇傷害了我們。而且非常難以跳脫這個心理,但反而遇見了有高度連結的對象跳脫這心理跟喝水一樣簡單。)
而當我們進入了情感自由的狀態,跟有連結的伴侶所建立的關係,將會非常千變萬化,因為不需要追求固定的模式或特定需求,也進入「無懼」的強大心靈等級所建立的關係,則能夠在每個外在條件的變化下,都能享受當下不同的情感狀態,都會非常有趣好玩。「變化」將會成為這段關係中的常態,而也不是什麼好感傷或值得懼怕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極其有樂趣的體驗。
大部分的人所修煉的「不害怕失去」都是建立在讓自己變得有其他「可以跳槽」的選擇時才會成立,但這是虛假的無懼。就像是真正的強大並不是因為你隨時有其他公司要你的自信,而是在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仍能夠對生命感到滿足跟幸福,那樣才得以稱作真正的強大。
真正的無懼是真正地將分離視為另外種可以享受跟學習的體驗,並且尊重對方的選擇,為對方的喜悅感到喜悅,並且真實地理解「分離」只是一種現象,在非現象的層面永遠都是連著的。
舉一個故事為例,在巫師三這個ARPG遊戲中,有一個支線任務,是葉奈法希望去解除地精(許願精靈)的魔法,那個魔法是某次傑洛特為了救葉奈法緊急之下對地精許下跟葉奈法「永不分離」的願望。而葉奈法深愛著傑洛特,為了知道她們彼此之間是不是真實的連結,她希望把這個魔法給解除,因為她並不希望兩個人的連結是因為魔法而非自由意志的選擇。
或是在冰上悍將這部日劇中,當男主角春要去加拿大發展時,女主角只說了「一路順風」。男主角也沒有叫她等自己,他認為「自由自在」的比較好,就算他們彼此相愛,也不希望透過任何的約束或期望來綁住對方,希望對方能擁有完全的自由。而在彼此都能並且完全願意夠完全投入這段關係之後再建立關係。
有「愛」的關係,不會吝於給予對方完整的自由,不管對方做何選擇,愛都將無條件地存在。我知道這個可能很難理解,就如同不同星球上的物理法則對在地球上的我們一樣難理解一樣。但只要體驗過就會知道我在講什麼。我自己體驗過後,才發現真正無條件的愛跟想要用常理理解的無條件的愛,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真正的無條件的愛,不會有那種需要在自己與對方的利益中間取得平衡的困擾,因為這個困擾的產生的前提,在愛之中根本不存在。
在愛的關係中的雙贏,是對彼此沒有任何期待,自然就沒有任何失望。又加上讓對方開心是自己的興趣,怎麼可能會有取得平衡的困擾?(因此在愛關係中的「雙贏」並非互相滿足期待,反而是互相消除期待。因為沒有需要「對自己有利」的需求,也不會將對方任何的舉止視為一種對自己的傷害。而是能理解對方的作為與自己無關而是與他自己的心魔有關。可能會選擇暫時的走開,但不會選擇將愛收回來。而愛也可以轉譯成非常多種形式,也許呈現出來會是一種試煉。愛與非愛差異是選擇背後的出發點)
舉「為了對方打扮」為例,在情感關係的層次中,有可能是因為因為害怕對方被拐走,或是為了滿足對方想要跟好看的人在一起的期望。但在連結的層次中,「為了對方打扮」則是一種會讓自己能量滿滿的「興趣」(就像任何使你能量充滿的興趣同等,那不是需要「經營」的東西。例如熱愛美食的人不會說去找、去吃美食叫做「經營」。),因為因為自己不打扮而被對方拋棄的這個前提並不存在,因此打扮是一種全然的選擇。就算對方選擇了離開,也理解那跟對方個人的課題有關,而跟自己是否足夠美麗或有價值有關。
(什麼是虛假,什麼是真實?現在我認識到的真實,就是永恆不變的,而虛假的東西跟「不好」或「壞」或「邪惡」無關,就只是會根據條件變化的東西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我最近一直在說「愛」不是一種感覺跟情緒,因為感覺跟情緒是會變動的,而愛是永恆不變的、無法用任何證據去衡量的東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