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書摘】新·斷捨離PART1

前言:本書購入大約兩三個月,恰好利用農曆春節翻完這本書,就摘要出來跟大家分享這本10多年前就名噪一時的大作。
作者:山下英子 譯者:王華懋 出版發行: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著作完成日期:2018年10月 出版一刷時間:2020年10月
前言 斷捨離不只是單純的丟東西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清理雜物只是斷捨離的入口而已。
簡單來說,斷捨離的目標就是「愉悅的生活方式」。
斷捨離並非單純的清理物品。斷捨離還具有徹底刷新人生的力量。
斷捨離並非單純的物品清理術,而是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
斷捨離就是【出】的美學。
有進,就要有出
有出,才能再進
然後再次清出
如此能夠:
左右人生
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找回原有的生活方式,並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斷捨離則是不斷地去蕪存菁的減法的解決方案。
有出才有進、有進就要出的循環才是重點,出與進是同等重要的。
第一章 所以你沒辦法丟東西
斷捨離用魚來比喻,描述道:
原本棲息在清流,能夠敏捷游動的香魚,淪為陷在滿是淤泥的泥沼中動彈不得的鯰魚。
住在池中的我們,從「消費社會」這條大河不斷地接收各種物品。應該要在池子入口把關的「斷」的水門大開,出口「捨」的水門卻受到「好可惜」、「真麻煩」「或許哪天會用上」等心態所阻礙,關得死死的。
我們之所以會囤積物品、無法捨棄,主要有三大原因:
消費社會中壓倒性地的物量。
對健全的居住空間缺乏充分的認識。
過時的價值觀。
面對物品我們習慣把焦點放在物品本身,以還能不能用的觀點來取捨,而非去想「我需不需要」。這就是物品軸的思考。人類帶著這種「物品軸」的思考,邁入了從未想像過的物品氾濫時代。
斷捨離重視以空間為主的思考方式--空間軸。
實踐斷捨離不可或缺的關鍵思維--為了維持舒適美觀的空間,將物品精減到最適合的量。
如果每天呼吸瀕臨塞爆的衣櫃汩汩流出的非活性能量,物主當然也會變得混濁。
埋怨我沒有辦法丟東西的人有以下三種:
逃避現實型:工作忙碌,在家時間短。
執著過去型:珍惜收藏昔日物件,不願意面對現實,反應出內心對昔日幸福時光的執著。
擔憂未來型:把精力投資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不安。
三者共通之處就是對時間的意識稀薄。
斷捨離最擔憂的就是「棄」,但「捨」則被視為一種手段。
因為「捨就是清出」。
捨就是面對自我。
以長遠的目光來看,不管是物品還是人,都是在某個時刻誕生在這個世上,有朝一日會消逝的生命。
雖然每一段生命都不同,可能稍縱即逝、或長或短,但盡全力去珍惜這短暫的緣分,才是真正的【惜物】實踐。
我們應該擁有以下三種自由:
捨的自由
不捨的自由
取捨選擇的自由
透過斷捨離,發現對物品取捨選擇的自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會開始行動,丟掉多餘的物品。
想要卻得不到固然難受,但應該要丟掉的東西卻不能丟,一樣痛苦。
住處理丟不掉的物品積累,所反映的是人類物品軸思考的傷痕,也是無意識中【不能排放】、【不能自由】的自我設限的歷史。
順從自己想要的心,也順從自己已經不需要了的感受,然後付諸行動。
最起碼自己的東西,就憑自己的意思自由處置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各位讀者好!我是小樂!很高興為您介紹我在方格子的新專題「小樂百寶箱」,我將在這裡分享這幾年累積的投資觀念與閱讀財經書刊的精華摘要,希望大家都能在股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航道!就讓我們開始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