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家的定義: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馬祖旅行遇到印尼移工。她從小島到雅加達,抵達桃園再轉松山,然後落腳馬祖。家好遠。
中午離開辦公室買午餐,耳機裡傳來李宗盛用吟唱詩人的口氣唱〈愛的代價〉,這首歌不知道聽過了幾次,但這次當李宗盛唱著「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我好像聽懂了什麼。
長大是剎那間的事。攤開關係裡的愛恨情仇,原來小時候聽不懂的都會情歌也是拿來療癒現在的自己;青春時期強說愁看著似懂非懂的電影,現在才理解,不只愛情不用翻譯,孤寂與疏離也滔滔說著同一種語言,像是緊箍咒扼著我們的腦與心。
大叔繼續唱:「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談起家,大眾的腦海裡可能會自動描繪出前有小河,後有山坡,屋裡的男女主人笑開懷,兒孫打鬧嬉戲的陽光普照畫面。但隨著成長,愈來愈多人在生命裡交會,我才理解「家」不應該是三房兩廳或是傳宗接代,而是心的歸屬。
友人在童年的一場大火中失去了父母,大學時期聊起過去與現在,他淡然地說:「現在哥哥在哪裡,家就在哪」,出社會後的一次真情告白中,他說女友給了他歸屬感,小資男女不急結婚,在臺北租個套房,有著甜蜜的家。
「歸屬感」是難以參透的微妙定義。我在莫斯科住了一年,對這北方大城也算熟門熟路,能學俄國人上當地餐館,進小劇場看戲,迷了路能循著俄文地圖回宿舍。我「活」在莫斯科,卻始終揣著格格不入的惆悵,因為深知馬鈴薯與羅宋湯始終是異國料理,異鄉人終究得再次飛過西伯利亞大陸,回到島嶼。
多年前外公在醫院度過人生最後時日,家人掙扎要在醫院拔管還是送他回家,讓孱弱的他在自己的床榻上道別大家。當時我才體會:「回家」是最後一件人生大事。在醫院折騰兩個禮拜,冰冷的肉身回到家,外公藉兩枚銅板鏗鏘落地說他回家了,我鬆了一口氣,卻也哭了。
淚眼婆娑思念沉默不語的外公,我總忖度哪裡才是他的家。17歲從中國取道海南島抵臺,定居娶妻生子,蕃薯與芋頭的文化衝擊,吵吵鬧鬧如大時代的飄搖,從少年郎到白髮蒼蒼的爺爺,大江大海切開原生血脈,從飲食從語言從生活方式,重新開始。
2009年農曆年,我在埃及機場等著飛返莫斯科,想家想年夜飯想著臺灣好遠,於是偷偷流了淚。活在小確幸年代的我,很想問晚年老是靜默的外公:「你有偷偷哭過嗎?」軍人是剛毅的,但人心都是柔軟的。不會有答案了,只願他曾有過歸屬感。▍
(本文同步刊登於《小日子》№45「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avatar-img
18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烤肉學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餐飲經營心法:「不容出錯的消費體驗」才是一切,把過多心力放在行銷上,反而本末倒置。
這是個訪談過程很過癮的一次工作。總監執業超過30年,看盡臺灣商業風景的改變,但他有兩種思維讓我印象很深刻,但因為主題無關,所以沒寫進稿裡。
2020年,手機網路讓典範產生轉移。超級星星被擊碎了,沒有獨一無二的發光體,大家都是小星星。
2020年1月31日俄羅斯麥當勞歡慶30週年。原訂一月底在俄羅斯的第一家麥當勞(莫斯科普希金廣場)有大規模行銷活動,主打一顆大麥克特價3盧布(約台幣1.5元),但有鑒於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麥當勞跟隨莫斯科官方指令,避免過多人群聚集,於是前一天緊急取消活動。為何3盧布?因為這是1990年開幕時,大麥
我一路做過好幾種工作,除了中俄翻譯要如實傳遞雙方訊息,其他像是文學研究、媒體行銷或數位廣告,這些工作都很看重「觀點」。
餐飲經營心法:「不容出錯的消費體驗」才是一切,把過多心力放在行銷上,反而本末倒置。
這是個訪談過程很過癮的一次工作。總監執業超過30年,看盡臺灣商業風景的改變,但他有兩種思維讓我印象很深刻,但因為主題無關,所以沒寫進稿裡。
2020年,手機網路讓典範產生轉移。超級星星被擊碎了,沒有獨一無二的發光體,大家都是小星星。
2020年1月31日俄羅斯麥當勞歡慶30週年。原訂一月底在俄羅斯的第一家麥當勞(莫斯科普希金廣場)有大規模行銷活動,主打一顆大麥克特價3盧布(約台幣1.5元),但有鑒於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麥當勞跟隨莫斯科官方指令,避免過多人群聚集,於是前一天緊急取消活動。為何3盧布?因為這是1990年開幕時,大麥
我一路做過好幾種工作,除了中俄翻譯要如實傳遞雙方訊息,其他像是文學研究、媒體行銷或數位廣告,這些工作都很看重「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如果要對「家」下一個定義,我認為那是「 一個充滿愛、接納、支持、自由與安全的人間天堂」 在我生命中擁有及體驗過三個家,一個是生活了18年的原生家庭,一個是維繫18年婚姻最終破碎的家,最後一個就是我開悟後重新回歸的靈魂之家。前兩者都是現實世界的住所,卻因愛的缺失導致家族成員們承受著太多的衝突與傷
你夢裡的家是什麼樣子? 我從未體會過「家」的溫度,對我來說他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好像唾手可得,又覺遙不可及。 沒有人告訴我,沒有人用行動告訴我。我停滯在家門前,凝望著一切,我是誰?我在哪?我的家在哪?我就像迷了路的少年、失去燈塔的船隻,心中的傷痕被一刀一刀割得火紅,我…..做錯了什麼? 那一天,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2022.2.18 在爸爸生意失敗後,曾經的家就沒有了,這是我心裡長久以來的痛:「我覺得我沒有家」 彰化老家雖然爸爸跟媽媽年紀大的時候都有回去住,但對我而言那裏不是我的家,現在台北住的房子是租的,媽媽離開後,我知道也許老了之後我們會回彰化住,心裡還想著該跟當初被拍賣掉的家好好道別,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如果要對「家」下一個定義,我認為那是「 一個充滿愛、接納、支持、自由與安全的人間天堂」 在我生命中擁有及體驗過三個家,一個是生活了18年的原生家庭,一個是維繫18年婚姻最終破碎的家,最後一個就是我開悟後重新回歸的靈魂之家。前兩者都是現實世界的住所,卻因愛的缺失導致家族成員們承受著太多的衝突與傷
你夢裡的家是什麼樣子? 我從未體會過「家」的溫度,對我來說他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好像唾手可得,又覺遙不可及。 沒有人告訴我,沒有人用行動告訴我。我停滯在家門前,凝望著一切,我是誰?我在哪?我的家在哪?我就像迷了路的少年、失去燈塔的船隻,心中的傷痕被一刀一刀割得火紅,我…..做錯了什麼? 那一天,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2022.2.18 在爸爸生意失敗後,曾經的家就沒有了,這是我心裡長久以來的痛:「我覺得我沒有家」 彰化老家雖然爸爸跟媽媽年紀大的時候都有回去住,但對我而言那裏不是我的家,現在台北住的房子是租的,媽媽離開後,我知道也許老了之後我們會回彰化住,心裡還想著該跟當初被拍賣掉的家好好道別,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