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工作】說你想說的,讓你的生活感受變成「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點有深有淺,但我想針對「到底要如何產生觀點」給予建議。

照片拍攝於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
我一路做過好幾種工作,除了中俄翻譯要如實傳遞雙方訊息,其他像是文學研究、媒體行銷或數位廣告,這些工作都很看重「觀點」。
印象很深刻,我剛進媒體業沒多久,寫了一篇稿子想投自家版面,內容有點像是風花雪月的生活心情文,沒什麼份量,內容輕飄飄的那種。當時老闆看完稿子後,說了聽來殘酷的話:「你又不是大咖明星,讀者不會對你的生活有興趣」、「你寫稿子要有『觀點』!」
後來當了主管,開始帶下屬與實習生,甚至公司開始辦了徵文活動,我是第一線審稿人員,我常看到撰文者鋪了一席軟綿綿的文字,但讀完後我還是滿頭問號,只好反問下屬與實習生:「所以你想說什麼?」
照片拍攝於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

如果你有喜怒哀樂,你就有觀點。

我曾面試一個實習生,我問她為什麼想來實習,她拋棄官腔答話方式,直言她覺得系上的課很無聊,她想利用時間多出來看看。通常面試官聽到這種情緒字眼應該會抖一大下,但她接下來卻一一論述為什麼系上的課如此無聊,應該怎樣做對學生才會更有幫助,有條理且有道理,我當時在心中就默默決定錄取她。
她對系上無聊課程的觀察與調理論述,甚至提出改進之道(暫不論現實面是否能執行),這就是觀點。
再舉一例,我曾做過一個很痛苦的刊物製作案,這本書每個單元都要有插圖,但從企劃前端的聚焦,到執行後的校稿,插畫風格總是無法與客戶有共識。客戶煩躁,我崩潰,設計同事也改到臉臭火氣大。
直到一通改稿電話來,客戶說:「那個蛋糕可以再重畫一版嗎?」我回:「可以明確告訴我,你想像的蛋糕是哪種風格?杯子蛋糕?婚禮上好幾層的那種蛋糕?」客戶尷尬地說:「我不知道耶,但我就是不喜歡這款」。
我耐著性子回:「如果你沒有明確意見,我們已經改那麼多次,還是我們就不要改了?」很神奇地,後來蛋糕就再也沒改過,過關了。
人人都擁有喜怒哀樂,但很可惜,觀點闕如。

觀點從何而來?

觀點當然有深有淺,但我想針對「到底要如何產生觀點」這點給予建議:
  1. 標籤自己的情緒:這部電影好好看(#喜)、幹這個人也太垃圾(#怒)、這則新聞讓我很惆悵(#哀)、買一送一超爽der (#樂),當然情緒還有很多種變體,我用喜怒哀樂只是舉例。
  2. 將情緒與生活經驗連結在一起:情緒通常都與生命經驗有關係,而你的生命經驗就是你獨有的,這就是你的觀點,亦為資產。
  3. 找個東西來替你的生活經驗與喜怒哀樂背書:這個東西可能是創作,可能是張惠妹的情歌、Peter Su的金句、賈伯斯的心法等等,這些東西能強化你的觀點份量,然而你選擇的東西最終也會影響觀點深度,究竟是牢不可破,或是一推就翻,這真的就是個人造化。

結論

  1. 承認自己有自己的聲音,不畏懼將它說出口,你敢說出口就已經贏了這世界上許多人。
  2. 對生活有感覺,不再認為生活萬物都是理所當然的構成,有觀察就會有觀點,甚至會想持續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
  3. 觀點深度是廣泛經驗的累積,你必須有意識的鑿刻,觀點才會深。
  4. 多看書、多看文字、多看電影、多旅行、多跟人聊天。
最後,推薦一本書《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這本書很神,作者像是做手術一般,細細切分人的情緒與反應,情緒用詞又能投射出不同國家、民族的世界觀,滿值得讀。
博客來這邊請:https://lihi1.cc/C20HE
avatar-img
18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烤肉學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供一個短暫「歲月靜好」的世界,是每座城市存在咖啡館與書店最理所當然的理由。
若盤纏與時間有限,或是只想找個城市關機四五天,緬甸仰光是個不錯的地點。仰光有許多金色佛塔,卻不張狂刺眼,反倒是溫溫緩緩的,像是城裡人的笑容與繞著這座城市旋轉的慢火車。
有些人跟你的相逢很短,或是有些隔閡,但你就是知道你喜歡這個人,也希望他可以好好的,麻央就是這樣的一個朋友。
提供一個短暫「歲月靜好」的世界,是每座城市存在咖啡館與書店最理所當然的理由。
若盤纏與時間有限,或是只想找個城市關機四五天,緬甸仰光是個不錯的地點。仰光有許多金色佛塔,卻不張狂刺眼,反倒是溫溫緩緩的,像是城裡人的笑容與繞著這座城市旋轉的慢火車。
有些人跟你的相逢很短,或是有些隔閡,但你就是知道你喜歡這個人,也希望他可以好好的,麻央就是這樣的一個朋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