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月篇|跨越政治高牆的遊子情誼(下)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個人經歷而已。
關於主觀因素,簡單只分成2大類—我的個人「過去經歷」、以及「個性」,而兩者其實也彼此相關。
過去經歷
不得不說,因為政治關係,可能部分中台人士會對彼此抱持成見。其實我身邊認識的人(台灣)中,都沒有那種政治或仇中意識特別強烈的人,尤其是留學生,基本上心態都很開放,即便有政治立場,也是對事不對人。不過,就我身邊認識的台灣同學來說,大家主要還是和台灣人自己玩在一起,像我這樣常和中國人出去玩、甚至比跟臺灣人玩得更多的,還是比較少見的。一般來說,大家在出國留學前,普遍是沒有太多跟中國人認識相處的機會的,於是了解全來自於電視網路等媒體,因此,或許,難免有些既定印象或成見。就拿我同班的一個台灣同學來說好了,他出國前從來沒跟中國人打過交道,雖然不仇中,卻確實對之有些先入為主的偏見,若非必要幾乎不會和他們打交道。
而我恰好相反,不但不反感,其實對中國人還抱有一種好感(當然還是要澄清一下,大家別誤會了,這好感跟對台灣人的好感是完全無法比擬的),這一切都緣因於我在中國自助旅遊的經歷,在那之前,我對於他們也是有許多來自電視媒體的刻板印象與非理性偏見,直到親自與他們相處認識過後,才徹底扭轉了我的價值觀。
背包旅行期間,我走過了中國 16 個省、總共近 70 個城市,沿途中遇見非常非常多中國人。當然,人是百百種的。光是台灣一個小小的寶島,就會有那麼多立場、想法不同的族群,更遑論中國那樣廣袤的一塊大陸了。我有碰見同樣是背包客的,他們來自全中各省、有深山遠村裡的村民、城市中的大叔阿姨、甚至是連語言都不通的少數民族。身為一人自助旅行的女生,我沿途接受過這些人無數的幫助與溫暖,他們對萍水相逢的我,毫無猶豫釋出善意、待我如友,多虧有他們,我的旅程才能走得更順遂平安。說實話,在那裡,我幾乎沒遇過什麼不愉快的經驗,一方面是我的幸運,另一方面也是我總喜歡往更悠閒、慢活的內陸城市跑,而不喜歡選擇那些繁雜擁擠沿海城市的原因之一。
並非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樣,擁有這些寶貴的機遇,所以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早早就可以—穿過媒體與政治築起的屏障—到海峽另一端去親自接觸、感受、體會,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實樣貌。
個性
從跟中國人相處過程的另一個體會是他們與台灣人的差別。
撇除個體差異,但我總體感覺下來,大部分中國人更為直接、爽快、熱情的,即便對於初次見面的人;而台灣人雖然也很親切友善,會相對比較保守含蓄、也稍微慢熟一些。有些人初次接觸,可能會覺得中國人有些無禮、冒犯(我最最一開始,也是有點這麼想的),但後來就會發現,那就是他們的文化,大多數人基本上都是沒惡意的。甚至相處多了之後,我其實滿喜歡這樣有話直說的相處方法,不會扭扭捏捏。即便認識不久,如果對方好意給予幫助,那就大方受下,也不用推託、或覺得不好意思、欠人情什麼的,沒有一堆彎彎繞繞的腸子心思——至少在旅人與留學生之間,是這樣簡單純粹的。
而台灣人,人都很好絕對無庸置疑的,畢竟很多人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我也是很同意的。親切、熱情,這些也都是台灣人普遍的特色,只是大家普遍還是更注重禮貌,於是講話通常不會太過於直接,尤其是對於初認識的人,無論好感或反感都不見得會表現得太明顯奔放,即便是給予或接受善意以及幫助,可能都會在顧慮嚇到別人、或不想添麻煩的狀況下,而多了層含蓄,甚至距離。這種差異,就我在美國認識的台灣&中國同學群來說,就更加明顯。尤其是因為我比週遭同學都大了幾歲時,以一個出社會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與這些還充滿青春青澀氣息的應屆學生相處,更有些感觸。
我認識了一些中國同學,初認識聊了幾句發現聊得不錯之後,很快就熟了起來,他們也很熱情地邀請我參加他們各樣的聚會,而他們的朋友也同樣讓我與之打成一片。雖然大家個性肯定不同,有些開朗、有些比較內向,有些彼此或許也還沒那麼熟,但你可以感覺到,他們若是願意邀請你,便是真正打開心胸讓你融入他們之中、把你當做一份子,互動之間是沒有距離隔閡的。
而我在那兒認識的台灣人,那種距離感就非常明顯。當然也有個性開朗外向,見面不久就能把你當做自己人的,但平均來說,大多數台灣人在剛認識時,會很明顯讓你感覺到什麼叫做“寒暄”,也就是禮貌性的那些客套話;這麼說,並不是說台灣人冷漠不好相處,而是——怎麼說,比較世故?即便依然聊天時也都很友善、也見過幾次,卻能感覺到彼此之間那種距離感,可能要經過一些時間、各方面相處確認後,才會「真正地」熟識起來。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狹隘淺薄之見。各國、各城市、各群體的人都有各自特點與優點,而不論那些如何,其實交朋友終究注重的是彼此是否個性合得來、以及是否願意拿出真誠的心交流,那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