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嬰幼兒食品廠商「樂扉寶寶米餅」遭爆食安問題,不只違法使用工業用氮氣填充米餅,極可能造成食用的嬰孩的嚴重影響,更糟前員工踢爆,製作環境髒亂不堪,鏡頭前的負責人蔡文淵曾稱「做食品是良心事業」「自己的親朋好友要敢吃我的產品」,如今看來令人感到格外諷刺。
一個家庭的新生命誕生,必定是件喜事,全家從老到小必定相當呵護,對於家庭新成員是格外照顧,許多時候不只雙親,就連爺爺奶奶阿公阿嬤都格外雀躍,除了在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相當謹慎外,挑選的副食品或乳製品,都是相當重要的。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純母乳哺育的嬰幼兒,可從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但主要是針對經濟較為弱勢的貧窮落後國家,擔心這些地方的食物來源可能會遭受汙染,為了避免嬰幼兒食用到遭汙染的食物,建議優先以母乳為主,但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例如日本、台灣等,則有從四個月就開始慢慢接觸副食品的說法。
在日本副食品稱為離乳食品,用意是希望寶寶逐漸習慣成人飲食,逐步的從配方奶與母乳,在一歲以後銜接成人飲食。
但因嬰幼兒在飲食學習的過程中,口腔發育尚不完全,這時太過堅硬的食物並不好,因此像米餅這種柔軟,透過舌頭與口水就能壓碎的食物,成為許多家庭選擇的重要關鍵。
但去年台灣消基會抽查20件嬰幼兒米餅,發現其中四項重金屬鎘超標,引起許多家長的恐慌,政府更為此作出回應與討論,今年又再爆出知名廠商的食安風波,特別如果是這間廠商的顧客,相信許多家長心中一定很自責。
當惡質廠商不懂得自律,人民所能依靠的就是法律的公權力介入,讓他們不敢為之,不過我去查了下衛生局目前的說法,如果業者持續未改善,可依違反食安法,處6萬以上2億元以下的罰鍰。
從 60000 到 200000000 ,是不是感覺數字的級距差很大?
但我真的沒印象那一次有真正的重罰過?如果一項法條的上限,卻鮮少執行過,那在立法的當下除了看起來有做事外,到底有何實質的效益?
消費者能做的其實很少,就只能繼續的抵制,讓這樣的廠商從市場上消失,更能讓其他廠商有所借鏡,但如果連這麼嚴重的廠商,最後只是道歉了事,甚至公告接受退換貨就船過水無痕了,以後遇到相同的事情,我們就真的如標題所寫的。
除了難過,我們甚麼都不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