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翩翩椰影、心心相印——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介紹

讀者您好,我是林世峰,目前就讀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雙主修中文系,也修習教育學程與神經生物認知科學學程。近來正在葉光輝教授的親子關係實驗室進行性格及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學測結束、成績公布後,一年一度的升學關鍵期又來了,有不少學弟妹來詢問過我想考臺灣大學心理學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TU)要怎麼準備。在這邊我綜合整理了過去學弟妹各式各樣的提問和我的回答,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簡要說明該系畢業生的出路,並分享自己對於心理學(Psychology)的一些認識。我曾多次領導或參與科系介紹的工作,在大學和夥伴創辦了臺大青鳥教育社,近來主辦學習策略工作坊、協辦適性教育親子營,也曾任臺大杜鵑花節心理系的解說長,及高雄科系探索團隊《啟點》的講者。雖然經驗可能比較豐富一點兒,且已經多方比對檢查文章內容的客觀性與正確性,但筆者畢竟還是一位心理系的在學生,若仍有疏漏或錯誤之處,還請各方先進海涵與指教。
首先,談談我對於心理學的一些認識。對我來說,試圖解開心智與行為奧秘的心理學就像莊嚴的神廟一般的兩層樓科學殿堂,一樓是基礎科學,其中牆上的壁畫是一從神經元到文化的光譜;而二樓則是應用科學,可分為三廳對應三個機構,即醫院、學校及企業。
作為一門研究心智(認知、情緒、意志)與行為的基礎科學,概略地講,研究單位尺度由小到大是一從神經元到文化的光譜——從微米等級的神經元,到視聽味觸嗅等感官知覺,再到記憶、推理等認知功能,而進入到個體層次的性格,至此,心理學探索了是什麼構成了我們的心智;接著,尺度持續增大,心理學分析了人的個別差異,更探討他人如何影響自我,最後試圖去解釋無遠弗屆的文化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可以說全方位地解析了是什麼影響了我們怎麼想、怎麼做。換句話說,上述光譜對應到心理學的基本學科,便是生理心理學、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性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及文化心理學等。而作為一門與人性密切相關的應用科學,粗略地說,實踐心理學的場域主要有醫院、學校及企業,分別對應到的職業便是臨床心理師、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及人力資源經理,後續將詳加闡釋。
而心理學這一科學殿堂的建起則可以追溯到文明啟蒙的軸心時代。不論在東方或西方文化,自古以來,從中國先秦的孔孟老莊,到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一代代的哲人都相當熱衷於探討關於心靈意識、知識智慧、情緒慾念、意志行為、德性良知等重要問題。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蓬勃發展,主宰了整個學術圈,在該學術氛圍下,為了更精確地定義、更嚴謹地解答上述有關人類心智與行為的重要問題,歐洲研究者引入了自然科學的量化實驗方法,因此催生了心理學這門學科。
然而,隨著時代更迭、社會變遷或科學典範轉移,產生了五花八門的疑問等待被解答,而不同的研究問題各有其合適的研究對象與方法,所以心理學不僅止於採用實驗量化方法,也不單以人類為研究對象——有的研究者以量表收集實徵資料,或透過質性訪談了解人的心理運作;也有的學者建立計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ing),或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等腦部影像技術,又或者研究果蠅、大小鼠、猴子、鴿子等動物,來了解不同的行為模式或神經機制。也就是說,為了回應隨著時代推演不斷變動的知識判準,並解答持續推陳出新的普遍疑惑,心理學為了回答其核心研究議題,發展出了一系列多元的研究方法,以追求有說服力的答案與充分的討論。
簡言之,心理學以嚴謹而多元的方法研究人類的心智與行為。根據台大心理系兩位特聘教授胡志偉老師與梁庚辰老師的觀點與綜合整理,在二十一世紀,心理學為了對全人類的福祉有所貢獻,當前的定位是一門「探討心智與行為,以及二者關係的科學」,而對未來的展望則致力於「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
緊接著,筆者將簡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的沿革與現況。臺大心理系的前身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哲學科設立的「心理學研究室」。起初,為了回應殖民政府的統治需求,該學術機構的研究領域以「民俗心理學」為主,負責調查台灣原住民的智力水平、知覺偏好、行為特性與懲罰制度等。到了民國38年,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正式成立,隸屬屬於理學院,與物理學系、化學系等自然科學的科系並肩,旨在「培養堅實的心理學專業人才,以服務人群社會...」 ,從而「使心理學成為一支理論與實用兼備的科學」。
今日,臺大是台灣乃至東亞學術研究的重鎮,而在眾多以人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門當中,心理學兼具大器與細膩的姿態獨樹一格——既可以如顯微鏡下的神經元般精緻,亦能如千里之外的文化般廣闊;作為基礎學科,心理學不僅擁有深厚的人文學基礎,更橫跨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應用層面上,則涵蓋教育、臨床、工商、司法心理學......等諸多子領域,在學校、醫院、企業、法院......等重要機構皆發揮其不可取代的影響力。
因此,台大心理系學生面對如此多面向而富有立體感與魅力的學問,在學科基礎上,除了須要修習微積分、普通化學與實驗、普通生物學與實驗等自然科學基礎,還要學習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社會科學基礎;而在學科核心中,除了須要修習心理及教育統計學、心理測驗與實習、心理實驗法等心理學研究方法,還要學習心理學各子領域的知識,依據研究對象的大小來粗略區分,由微觀到鉅觀依序為 : 生理心理學、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類學習與認知)、性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可以說,台大心理系的大學部提供了相當豐富而完整的心理學訓練,從入門的普通心理學與討論課,到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違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較為進階的課程,皆有所涉獵。
最後,筆者將列舉一些台大心理系畢業生的職涯發展可能。心理系學生的出路多元,端看個人興趣如何與社會需求相輔相成,繼續學習進修、提升自己,將心理學的活用得淋漓盡致——有的走到醫界,成為臨床心理師(Clinical psychologist),對所有困於人生之網、陷於生活谷底的人們伸出援手,更為精神病患提供全方位的診療,紓緩人們在精神上的痛苦;有的走到業界,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經理(Human Resource Manager),負責選進特質、能力與公司需求相符的人才,也協調人才與組織的關係,讓二者相得益彰以充分發揮潛能 ;也有的走入教育界,成為輔導老師或駐校諮商心理師(Guidance Teacher/Psychological Counselor),為莘莘學子指點迷津,提供適性發展的升學或就業建議之外,也引導學生妥善處理課業、情感、關係等生活課題;還有的走到學界,成為研究者、學者甚至是心理學家(Psychologist),致力於探索「心智」這一人類生命中最大的奧秘,或者甚至是「大腦」此一科學中最後一個待開拓的未知領域。
這方面若希望得到進一步資訊,可以到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的官方網站查詢。此處引用網站資料,來回答兩個學弟妹常常前來詢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台大心理系的畢業生能當心理醫生嗎?」以下是第一題的回答 : 「台灣目前沒有類似國外『心理醫生 』之職稱,只有醫學系畢業出來的 『精神科醫生』,而心理系畢業生須接續取得臨床心理碩士學位,方有資格參加臨床心理師證照考試,在取得證照後,始得進入醫療單位從事『臨床心理師』工作。」第二個問題是「請問台大心理系畢業生的出路是?」以下是第二題的回答 : 「目前社會並無任何專業純粹為心理系大學畢業生設計,然而卻有甚多職業需要心理學知識。大學畢業生可依其興趣,配合心理學之知識背景,在工商企業界協助人才甄選、人力潛能開發、產品開發推廣等工作,或於廣告界從事企畫等相關工作、或從事人因工程或使用者經驗等工作;亦可進入學界或教育界擔任研究助理或助教等。」
行文至此,筆者發現,無論是高中升大學的學子,還是心理學本身,都努力試圖在社會的體系中自立,甚至在歷史的座標中定位自己,嘗試為人類福祉貢獻一己之力。在鉅變、迷茫與不安的時代洪流之中,心,依舊在美學浪漫、哲學謙和與文學豪情之間,變幻容顏;在人力與科技彼此潮汐般的消長間,心,仍在道德達觀、科學洞見與藝術魅力之間,穿針引線。但願,心理學可以是每個人的羽翼,帶領才華洋溢的學弟妹,穿過現實的雲翳,逆著夢想偶然透出的微光,尋覓那通透玲瓏的心。
                     寫於2021年2月,台大心理系北館
林世峰               
                                 
推薦資訊 :
1. 台大心理杜鵑花節 https://www.facebook.com/ntupsyexhibition2021
2.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https://www.facebook.com/ntupsyad
3. 臺大心理系向陽生活營 https://www.facebook.com/2018sunnycamp
4. 臺大心理系刊《逆光》https://issuu.com/enlightingpsy
參考資料:
  1. 台大心理系梁庚辰教授普通心理學課程指定用書《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
  2. 臺大心理系官方網站 http://www.psy.ntu.edu.tw/
  3. 臺大心理系季報大學部專欄〈「逆」著文字的微「光」,尋覓通透玲瓏的「心」—系刊《逆光》的創作之旅/林世峰〉http://www.psy.ntu.edu.tw/circulations/201907/activity.htm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