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釀時事|「大排長榮」卡住蘇伊士運河,為何令全球供應鏈都受影響?

長榮租賃貨輪「長賜號」23日在蘇伊士運河意外擱淺,造成雙向航道阻塞。(翻攝自Julianne Cona instagram)
長榮租賃貨輪「長賜號」23日在蘇伊士運河意外擱淺,造成雙向航道阻塞。(翻攝自Julianne Cona instagram)
長榮「長賜輪」23日上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雖然一度傳出恢復作業順利,但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說法表示,這回僵局很難在「24到48小時內解決」。
如果擱淺狀況延續,船隊眼前只有兩個選項:持續等待通航或是改道南非好望角。但是後者可行性目前仍不定,原因從標普全球(S&P Global)說明可知,從蘇伊士運河改走好望角到荷蘭鹿特丹,航行時間長達3週,因此,只要目前運河「卡關」能在數日內解決,改道這個選項就不具吸引力。
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據君士坦丁堡公約,「運河在戰時也可像和平時期一樣,任何商用及軍用船隻均可使用,而無需懸掛區別旗幟。」蘇伊士運河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屹立不搖。運河全長120英里(約193公里),串連紅海蘇伊士灣與地中海塞德港,是亞洲與歐洲的航線捷徑。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統計,2019年約有1.9萬艘貨輪(相當於每日52艘)往返於蘇伊士運河,貨運量12億公噸,相當於該年全球貿易量的12%。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每年約25,000艘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占世界海運貿易的14%。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裡,徵收的船隻過境費達300億美元。亞歐之間除石油外的一般貨物海運,有80%經過蘇伊士運河。不過由於中東地區的大量輸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鐵路的競爭,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減少的危機,因此管理當局近年調低了過境費用。埃及政府計劃在2010年將運河最大允許吃水深度改進至72英尺(22米),以允許超級油輪通過。
運河卡關事件為何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除了事件本身引發的話題外,運河本身的重要戰略性,以及全球供應鏈險峻局勢,是兩大主要原因。
長榮貨輪卡住貿易要道,將寫下沒有船隻碰撞情形下,全球最大的貨運賠償案。(翻攝自vesselfinder)

原因一:連結3大陸,蘇伊士運河掌握能源運輸咽喉
除了距離因素,位置相當關鍵。南端紅海夾在在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藉亞丁灣能延伸至阿拉伯海,在石油能源產品的對外貿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SCA統計顯示,往返蘇伊士運河的貨物裡,石油產品佔比達23.14%,其中以原油最高,年運量達1.07億容積噸(cargo ton),其他還包括柴油、燃油與汽油等。
此次事件也點出了航運替代方案的重要性,《經濟學人》就看好輸油管重要將逐漸提升。例如在2020年8月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計畫將後者的石油透過油管輸送到以色列境內再出口到歐洲,間接取代蘇伊士運河的地位。

原因二:疫情、暴雪接連打擊,供應鏈已脆弱不堪
除了如同咽喉般的戰略地位,目前僵局恐怕還為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引發產業斷鏈,再加上今年2月美國德州暴雪還造成原油與半導體兩大戰略物資的供應危機,這把火已經從原料端燒往生產線。
以日本豐田汽車,因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位於捷克科林(Kolin)工廠將自週一(22日)起暫時停工。另一汽車大廠福特也預估,因為車用晶片短缺,2021年全年EBITDA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可能減少25億美元。雖然目前蘇伊士「卡關」帶來的經濟影響仍待統計,但已讓供應鏈嚇出一身冷汗。
長榮長賜號擱淺衛星照。(翻攝自AirbusSpace推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