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影劇心得│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但願有人記得我

因為工作而獨居在異鄉的我,對於「孤獨死」的議題其實蠻敏感的,尤其在2020年接連出現幾位獨居藝人過世的消息,讓我心裡一陣恐慌。尤其我經歷過一兩次孤立無援的突發病痛,似乎更容易想像自己突然死掉卻不被發現的具體畫面。
二十幾歲的時候被孤獨感包圍,認定自己哪天離開世界應該也沒什麼人在意,但是我被給予的生命時間如果隨便浪費的話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就算微小沒有什麼影響力,至少當個認份的好人,偶爾隨手做些好事,那我的生命也算是有點價值吧?於是我就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一直活到現在。奇妙的是,當我主動去做些什麼之後生命好像開始慢慢累積一點價值,我的生命開始有點重量了。我想我現在突然走掉的話,還是有人會為我流淚了吧!?
我想電影裡描述的主角梅約翰跟我經歷了類似的心理歷程。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孤獨不代表你什麼都不是
主角John May在區公所客戶服務部工作,專門幫忙處理孤獨死民眾的後事。他就像個偵探一樣,收集並研究死者留下的照片和種種痕跡,努力聯絡死者可能認識的親友,既不是要他們幫忙處理或負擔費用,只希望他們願意來參加逝者的告別式。他推測死者的個性、宗教和興趣,為死者認真撰寫祭文和選音樂,依不同信仰為死者安排他們可能想要的告別式型式。哪怕最後這個告別式沒有人參與,他也盡心盡力出席每一場告別式。他誠心誠意服務了22年,結果新來的上司告訴他接下來公所要進行人事精簡,John是被裁員的對象。這時他接到最後一個案子:Billy Stokes。
從John May的日常生活可以推測出他的個性:他溫和安靜但不冷漠,認真且安份守己。他每天規律上下班,下班後回到他沒什麼佈置的獨居套房,幾乎不開伙的他每日晚餐組合固定是一個肉罐頭、一片吐司和一顆蘋果。話在上班的時候都說完了,所以下班後沒有對話的對象,他唯一的興趣是打開自己製作的相片簿,重新看著相片簿裡自己經手過的案主,照片裡面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光輝、最青春洋溢的時刻。
John May經手的案主都是沒有人願意出面處理後事的孤獨死案例,通常已和親友久未往來,最多和鄰人點頭之交而已。Billy Stokes也是這樣的案例,但特別的是,他就住在John May公寓的對面,所以當他進到Billy居所收集遺物線索時,想必對Billy有點不一樣的感情。Billy住的居所和John May居所的格局一模一樣,又因為住在附近,也許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也不一定。
我們不知道John May為什麼對這些孤獨死的案主如此竭誠用心,也許跟我一樣想為自己生命累積一些價值,也許曾經想像自己總有一天會像這些案主一樣死去,他把自己投射在這些案主身上,想為他們用有尊嚴的方式告別人世。孤單的人若死去就無法做些什麼,但活著的人還是有機會為他們做些什麼,這是對同類的惺惺相惜。

死者仍然有影響力
John May的上司指他太過執著調查這些案主,又用過多預算執行土葬和告別式,不管John May怎麼解釋這些人都應該有尊嚴地離開,上司卻說:
告別式是為活人而辦,不是為死人而辦的!
先不管公所上司為了節省開支才說這種話,以人類學的角度來說,婚喪喜慶有宣告角色變化的社會性功能。也就是說,告別式是一種告知大眾死者已經由生變死,此後從社會上離開的一個社會儀式;除此之外,就心理層面來說,也能藉由儀式裡的互動達到撫慰生者的效果。可是孤獨死案主的告別式沒人出席,那到底意義在哪?
人死了就是死了,但不可否認死者生前的所做所為依舊有他的影響力,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小人物。John May比平常更用心在Billy的案子上,他實際走訪Billy曾經待過的地方,訪問與Billy相處過的人,邀請他們參加Billy的告別式。每個人談到Billy的第一句話都說他是個個性強烈的壞蛋,接著細述他過去如何任性枉為和種種瘋狂舉動。雖然John拜訪的人最後都拒絕出席,透過感受Billy人生的具體細節,他開始有點改變。比如說在外地過夜、躺在墓園的草地上、對上司的車輪胎小便、坐下跟認識Billy的街友共享一瓶威士忌,甚至他的餐點開始有變化……從Billy前女友那裡收到的魚、在食品工廠工作的朋友給他的派,以及路上掉下來的冰淇淋。
躺在墓園的John May
Billy已經死了,訪談裡卻呈現Billy在那些親友心中的重量,他也影響了生前並未相識的John。我們做的事在某些時刻都會發生影響力,甚至在我們死了以後也是,所以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但願有人記得我
我相信很多人就算預料到劇情走向,還是會為主角之死感到惋惜。整部電影由正上方往下拍的鏡頭並不多,就屬躺在墓園草地和車禍之後躺在馬路上的唯二兩個鏡位。原來躺在墓園草地的一幕已經預告主角之死,當時與主角相識的墓園工作人員還說:「你選了好位子。過幾年那裡就會有樹蔭了,方便來探視的人。」我那時就在想,如果我是John May,誰會來看我呢?
Billy和John的告別式竟然是同一天,不同的是當初John努力尋訪的Billy親友們都出現了,唯一缺席的是John。諷刺的是John自己的告別式除了神父之外,沒有其他人了。Billy的女兒約他在父親告別式後可以喝杯茶聊天,當John終於有機會跟別人產生聯繫,他卻車禍死亡永遠失約了。更甚者,不像其他孤獨死的案主還有John願意全程參與,John自己的告別式才是真正「無人出席的告別式」,這實在是太悲傷了。
原本以為故事在孤伶伶的墓園空景之後結束直接上黑幕,觀眾將抱著悲傷的心情散場,導演偏偏來這麼一招。空景當中突然出現一個人走向John的墓,那是Billy Stokes。接著越來越多人走過來圍著John的墓,我們都在John的相簿裡看過他們,他們為了John聚集於此,為他憑悼。我們總算得到一絲安慰,幸好還有人記得John,這下John不算孤單離開人世了。

設計巧思與配樂
John在歐美其實常被做為無名氏使用。男生是John Doe,女生是Jane Doe。不知道為主角取這個名字是否強調了他隱身在社會裡,是如你我一樣的無名小輩。為了表現出主角的性格和孤獨感,鏡頭色調以冷色系為主,主角的生活場域也非常簡潔。主角一開始出現的場景幾乎很少和別人同框,常常出現畫面裡只有主角的鏡頭設計,整個畫面平衡穩定,就像主角的個性和生活一樣。
正在吃冷藏車掉下來的冰淇淋
生活明明是動態的,卻靜得像一幅畫一樣,英文片名《Still Life》也有靜物畫的意思。這樣的場景直到John開始為Billy Stokes奔波後開始有一些改變,出現火車、巴士、公園、商場等等動態畫面,這部戲裡John出現兩次奔跑,一次是追上上司請他給Billy Stokes多點時間,讓他尋訪更多人來參加告別式;另一次是為了冷凍車沒關上的後面狂奔追趕。John的奔跑總是為了別人,他是多麼好的一個人,我們從這裡可以感受到。
我在觀影前被提示要留意這部電影的配樂,尤其主角個性寡言,配樂幫他說了許多話。本片配樂由英國作曲家Rachel Portman製作,她是歐美電影配樂領域少見多次獲得大獎的女性,製作過《濃情巧克力》、《孤雛淚》、《艾瑪姑娘要出嫁》、《真愛挑日子》、《為了與你相遇》……等知名電影的配樂。這部電影的配樂以簡單又有點悲傷的曲調象徵主角John May的生活,以不同的速度和聲量調配,點出主角的內心世界。下面是Rachel Portman為本片做的配樂,讓我們聽聽John May的故事吧!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Still Life)
上映年份:2013年 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Uberto Pasolini) 演員:艾迪·瑪森(Eddie Marson)、安德魯巴肯(Andrew Buchan)、瓊安佛洛葛特(Joanne Froggatt) 2014 愛丁堡電影節最佳演員 2014 雷克雅維克影展最佳影片 2013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Pasinetti最佳影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