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商周閱讀,我挑選了有興趣的部分做紀錄,這部分也是跟我目前的資產配置有很大的關係,更新一下資訊,好讓自己思考一下。
商周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二十年前,有甲乙兩個人,他們各有3萬元,甲將3萬元拿去買黃金;乙持有現金,二十年過後,甲的資產總額是乙的七倍!僅因為甲將現金轉換成其他資產,並長期持有。
也就是說,持有現金是很危險的,我們可以說是因為經濟復甦、政府補助等,推升了這波大需求,讓
萬物皆漲、貨幣的實際購買力縮水,但也可以直白地說,各國為了將經濟撐住,
印了太多鈔票(
商周1705期|熱錢大潮 股市飆翻天)。
『通膨大增』即將變成頭條新聞。—「新債王」岡德拉克
資產通膨,勢必會擴大貧富差距,因為有錢人有餘力可以將現金轉化為其他資產存在,無論是黃金、虛擬貨幣、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但像我這樣的上班族,手指頭掰來掰去,也沒有餘力再多做更多投資。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主-博利曼說:『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貨幣現象。』原物料、運費飆升,只會造成物價一次性上升。但當政府開動印鈔機不斷印錢,物價就會持續上漲。
以前我連『量化寬鬆』是什麼意思都不懂,但我現在大概知道,原來簡單來說就是印鈔票的意思,這真的很不公不義,各國的央行憑什麼擅自決定,讓我們的錢在不可抗力下就直接縮水了呢?
閱讀完這次商周,我開始反省自己從出社會工作/投資後,這幾年來的歷程,如果我剛出社會一兩年內,就直接把房子買下去,那時在高雄工作,貸款300~400萬,買一戶兩房+車位的應該不成問題,現金不多可以咬著牙跟父母周轉一下、或是我那時就懂得不要碰個股,0050定期定額買從不脫手等,那我如今的資產應該能略有小成。
然而,這幾年來,我小心謹慎,一直都是現金部位居多,東看西看,什麼都不敢下手,目前的資產配置大概分成兩大部分:1.現金(含銀行定存) 54%、2.基金及股票(含債券ETF)46%。仍舊是以保守之姿進行投資,薪水沒有漲、房子卻是愈來愈買不起了。
當然,我也不是想一改保守之姿,大手大腳地開始投資,只是透過這次的閱讀,提醒自己:『錢放對地方,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要認清一件事情,現金(法定貨幣)持有太多,終究不是好事,如何將現金化成保值甚至會增值的資產,是每個人必修的課題。
———————
有興趣一起讀商周嗎?秉持著再利用的精神,只要閱讀完畢的舊期數商周我都會放在蝦皮拍賣(不定期更新),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購買下單,只有一套錯過不再:
點我到蝦皮賣場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