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1742期|人口『生不如死』,台灣縮小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次閱讀1742期商周,封面標題寫及人口『生不如死』,引起我這次閱讀上很大的興致,也驚覺自己原來有些跟不上時事,我知道台灣的生育率在下降,但我不知道,原來有人口老化問題的日本,生育率還贏過我們!台灣的生育率敬陪末座,是倒數第二名,小贏韓國!
生育率是年輕人的幸福指標
  台灣在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1月到12月的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符合了『生不如死』的這句話,以生育率來說 ( = 出生人數/ 15-49歲女性人口數 x 1000‰),台灣的生育率小於1,只略高於韓國。
  數據只是數據,這後面許多的原因,又怎能是數據能透盡的呢?
  年輕人選擇不婚不生,原因各自不同,對我而言則是:我不明白生養小孩的意義在哪兒?出生以後上幼稚園、小學國中然後一直唸到大學、研究所,畢業以後像我一樣當個上班族(社畜)嗎?
  我覺得很諷刺的是,都說人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實際上是:『透過學校,把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捏塑成需一輩子勤懇工作的社畜。』
  然後,世界各國都在印鈔票,這個惡果究竟要誰來擔?房價愈推愈高,薪水卻都凍著不漲,怎麼辦?我是一個普通人,我沒有自信我的小孩可以跳脫出這個社會框架,走出不一樣的路。
  之前有對象時,很認真的存錢,覺得以後要買房、生小孩等處處都要錢,但之後發現,這樣好辛苦喔,累呀。
  所以說生育率是年輕人的幸福指標是真的,要自己先感覺到生活幸福,才會想要生養下一代呀,不是嗎?   
今日的韓國,明天的台灣?地獄朝鮮,鬼島台灣?
  之前看新聞有提到韓國正面臨『三拋世代』,是指拋棄了戀愛、結婚、生子的一群年輕世代。商周針對韓國的狀況,也做了一些整理,韓國不僅房價高、競爭也相當激烈,韓國人栽培小孩子從小學唸到大學,估計要花掉三億韓元 (約新台幣750萬),而小孩子也不輕鬆,從小學開始,都要上補習班到晚上9點、10點家庭負債金額占GDP比重超過100%
  看到這兒,也不禁感嘆,難怪聽聞韓國有地獄朝鮮之稱。
  但是類似的情況,其實也在台灣上演,台灣家庭債務比重超過9成,與南韓相差不遠,都是遠超過於全球不及七成的平均值,同樣辛苦。(相關文章:家庭負債表攀高,小心不動產豔陽高照下的陰影)
總結
  生活在台灣,自然是希望台灣是個好地方,希望它地靈人傑、好山好水,是個可以讓我直起腰桿,驕傲地說:『這裡是我的國家!』
  然而,工作幾年後,變得有些茫然,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有些長輩對於年輕人不婚不生的狀態,是會加以斥責的,但是我不明白,究竟是這個社會病了,還是不願意擔起責任的我們病了?
  希望,在之後的時間裡,我會找到一個好的答案。
商周1742期,本期負人口時代有詳盡的報導。
———————
如果您有任何想討論的想法,歡迎留言讓我知道;或是幫我按個愛心、點選按讚公民拍個手,支持我繼續寫作,謝謝您!
有興趣一起讀商周嗎?秉持著再利用的精神,只要閱讀完畢的舊期數商周我都會放在蝦皮拍賣(不定期更新),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購買下單,只有一套錯過不再:點我到蝦皮賣場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4會員
72內容數
一個平凡上班族,投資路上的點點滴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趁著假日讀完了1740期的商周,藉由寫文章紀錄一下自己的讀後感。
商周1738期,關於比特幣的報導內容豐富,值得一讀,這次我想透過閱讀商周,整理一下加密貨幣的重要資訊。
農曆過年期間,商周1735-1736是過年的雙刊號,這次的內容很紮實(很厚),特地挑了一些喜歡的部分寫下閱讀的心得。
前陣子讀商周(1732期)時,正好有報導台積電上攻800元的可能性,但事與願違,上週台積電跌破600元,台積電還能買嗎?
商業周刊第1732期讀後感:唐吉訶德連賺31年的秘密、疫情打不倒的絕境智慧。
商周1731期閱讀後個人小筆記,本週最有興趣的是關於債券和美元的相關報導。
趁著假日讀完了1740期的商周,藉由寫文章紀錄一下自己的讀後感。
商周1738期,關於比特幣的報導內容豐富,值得一讀,這次我想透過閱讀商周,整理一下加密貨幣的重要資訊。
農曆過年期間,商周1735-1736是過年的雙刊號,這次的內容很紮實(很厚),特地挑了一些喜歡的部分寫下閱讀的心得。
前陣子讀商周(1732期)時,正好有報導台積電上攻800元的可能性,但事與願違,上週台積電跌破600元,台積電還能買嗎?
商業周刊第1732期讀後感:唐吉訶德連賺31年的秘密、疫情打不倒的絕境智慧。
商周1731期閱讀後個人小筆記,本週最有興趣的是關於債券和美元的相關報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台灣生育率全世界最低,但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重點,讓我對台灣的前途感到憂慮。 難道沒有人注意到這麼多危害生育率的明顯社會問題嗎? 首先,是好的床太貴了。
Thumbnail
分析了臺灣的生育率歷經三個階段的變化,以及導致「少子化」的原因和其影響。探討了高等教育普及、國人晚婚趨勢、結婚率降低、生育年齡延後、育兒成本增加、女性難兼顧家庭與就業、職場對孕婦的歧視、高房價、低薪等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台灣生育率全世界最低,但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重點,讓我對台灣的前途感到憂慮。 難道沒有人注意到這麼多危害生育率的明顯社會問題嗎? 首先,是好的床太貴了。
Thumbnail
分析了臺灣的生育率歷經三個階段的變化,以及導致「少子化」的原因和其影響。探討了高等教育普及、國人晚婚趨勢、結婚率降低、生育年齡延後、育兒成本增加、女性難兼顧家庭與就業、職場對孕婦的歧視、高房價、低薪等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