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事情常常不如預期?只要做到「這件事」,不用跳脫和打破框架,也能悠然自在

圖片來源:Bonbon Factory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Bonbon Factory 粉絲專頁
和朋友A、B合購了心儀的甜點,在星期六寄到A家,預計星期天中午她們會到我家,可以一起分享。
星期天早上,B傳來訊息:「要下午1點多才會到」,我不以為意。
12點多我在外吃午飯時,B傳訊息說:「今天不過去了,晚點我去A家拿甜點,再拿給妳」。我們說好了,下午5點多她會拿到我家,接著我要出門參加活動。
就在我即將準備出門前的一小時,又接到了B的訊息:「A說她6,7點才會到家,妳什麼時候事情結束,我們再約吧」。我又細說了我的行程安排,並跟B說可以到我所在的捷運站,離她應該近一點。
我活動結束已是晚上9點,跟B聯繫時,B說:「A正要走回家,我還在她家樓下等」,想了想決定直接到A家,一起看看該怎麼辦。B說:「我6點多就到了,A說還在用餐,接著也不接電話了」。隔天大家都還有事情,這麼等下去不是辦法,只好先各自回家,明天再看A怎麼拿給B,我又怎麼跟B拿點心。
關於時間,原來各人的在意程度差距這麼多 一開始我很難理解,怎麼會有這麼沒有時間觀念的人?自認在這次的事件裡,已經非常隨興,盡力配合。我相信事出有因,不知道A和B的相約,到底出了什麼差錯,導致一個錯過就很難再接上。
但是B從頭到尾一付很悠然的樣子。她6點多就在A家樓下,等到9點多,拿出她的書看,想到就問問A在哪裡;聯絡不上,就繼續做自己的事。真的約不到,就「明天再說」。
每個人有框架,形狀大小不一樣 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導演想呈現的是,打破世間各種不同的框架,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必須要」的。以這個概念來看,「守時」的意義,原來是為了大家方便遵循,如果兩方都不在意,也沒有人覺得不便呢?
應該真的也沒有關係吧。
我想,人從出生以至長成,學習到的事很多,也在無意中給自己設定了很多「應該」,要說完全沒有框架、無定義,幾乎是不可能。只是每個人在意的事情,以及對於某件事情在意的程度,本就不盡相同,因此也就不能盡如人意。
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為了彼此感受上的舒適。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對事情的定義,並根據這些做出了選擇。接著我們該做的,是擁抱自己的選擇,並尊重別人的。相處起來舒服自在的,自然會靠近,反之會漸行漸遠。我想A和B應該就是這樣吧,對於我而言,我在意的是「甜點能在賞味期拿到」,如果對我來說,整個過程雖然有些曲折,但並沒耗費我什麼,也達到了最終的結果,似乎真的也沒有什麼好生氣,我真正的感受,其實應該是「不安」吧。
相信宇宙總會做出最好的安排。
後記:手巧的A,把收到的小點心分成了8份,吃到好吃的甜點,非常滿足。
好吃的檸檬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