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想被討厭,但想被看見。

曾幾何時有過喜歡的人,但從未試過長久交往下去。一方面是自己不清楚何謂愛,另一面是因為青年時期的自己未成熟到能夠維持一段關係。也就是這樣,到自己真正用力去愛人,擁有一段頗為長久而穩定期的關係時,才感受到愛人與被愛微妙的平衡,脆弱得可恨。失去平衡並不只會傷到一方。在愛情裡,受傷的總是全部人。
我常思考愛情與友情與親情之間的分別。譬如大概只有愛人能有唇舌般親密的熱吻、抱擁結合。又如某些深厚感情的親人們,會不求回報,無微不至的互相對方。又或者,最熟悉的朋友,會願意在你最艱難的時刻陪伴左右。但是愛情又是不是必定需要一些要求才能當作愛情呢?還是,感情根本只是一種習慣?記得母親經常說,如果不是生下了孩子,根本不會繼續跟父親一起生活。自從父親退休以後,跟母親相處的時間變多了,摩擦也多了。不適合一起生活的人,卻為了給小孩完整的家而繼續下去。愛情會不會也是這樣,不適合,卻因為某些心結,不願放手。
我大概因為這件事,也有了心結。對於自己的存在價值充滿疑惑。在焦慮的時候,負面情緒無限放大。自己的感情在很多人眼中都是穩定而充滿愛,但是在自己的心裡充斥着不安。現代愛情故事,戲碼大都是第三者。我眼中的現代愛情故事裡的戲碼也有第三者,但他們是事業、友情、家庭,這三者。時間有限,尤其是使用的時間都疊在一起,那時候大概只有用妙麗的時光器才能兼顧到各方。實在沒法怪誰,誰的時間也有限。我同意事業、友情與家庭都應該放在較前位置。只是當自己作為較後的那方,感性還是會蓋過理性。就像有些人以為自己能原諒對方,以為自己大方得被人搶走愛人也能雲淡風輕走開。最後只會發覺自己愛得很深,深得沒法再面對那個被他人佔有了的身軀。
其實我很也討厭attention-seeker,但自己也不知不覺成為了其中一個attention-seeker。當你想被看見的時候,在社交媒體上,你可以買廣告、加hashtag、乘着熱門話題衝點擊;但是在現實當中,人與人的交流,沒辦法直白的說,也沒法強迫誰理睬你。一直繞着耳邊的蒼蠅,只會人人喊打。不想被人討厭,就要懂得把感受埋葬在心深處。可惜成為了大人並沒有在情緒管理上有所長進,依然對一切都過份敏感。明知很多情緒不應該表露無遺,卻無法控制想要表達的欲望。
每個人心深處都是小孩,而我習慣了讓那個小孩站在最高點,忘了這個世界還是如此現實,抱着幼稚的想法就不應奢望生存。

鄭宣 Sen Cheng
/ 2021041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