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說:「得饒人處且饒人」。
無論是哪種行業、哪種職位,都很有可能同時身處付錢的一方(甲方),同時也身處提供服務的一方(乙方)。這種綜合交錯的狀態,算是現代社會的常態,也因為一層又一層的相互緊密扣連,因此讓社會得以在某種規則下運作。
但就在這樣的人際交往中,總會見到許多奇葩不已的現象。
回到台灣後,感覺在媒體渲染之下,總讓大家覺得整體素質非常的彬彬有禮。但返台生活後卻逐漸感到有時候有些很怪異的狀態。
例如大家已經有了越來越好的「消費者意識」,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權益,知道哪些是該被伸張的立場。不過發展到了極致,反而出現另一種極端現象。
那就是在發現對方出了問題產生瑕疵之時,彷彿往死裡打一般的緊追不捨,一點都不讓對方有喘息的機會。
舉例來說,許多的服務業,原本就是在「販售體驗、販售服務」的主旨之下衍生出來的。但卻有越來越多人卻在這種契約關係下,把自己變成了一支怪獸。例如提供了住宿的飯店業者,給客戶各種方便的訂購方式與定型化的契約。但偏偏有一小群人,會抓著一個「規則上的漏洞」,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的方式搜查著一點一滴細微的小缺陷,然後用各種「公審、私審」的手段來把這些搜集到的材料發佈於各種網路平台上。
這也間接讓商家產生了一種新的困擾。原本評論機制是希望讓沒有到過一個地點的人,可以透過其他網路用戶的評論得到參考,作為自己是否來這個地方的判斷。但如果這種評論機制被這些有心者刻意作為「公審」的手段,那就變成與立意相互違背的用途了。
最近跟一位業者有許多接觸,就一直提到他們身處於一種困境。到底是應該討好網民們,還是該勇敢的跳出來做回應?因為他們曾經被所謂的「鍵盤俠」狠狠的修理過,明明在合理的範圍中預先告知各種情況,當面雙方相處融洽,結果轉身後成了個批人不留情面的酸民。
聽著這些他行他業的辛酸,儘管聽者就像是故事趣談一般,但也很能體會在這個網路發達的環境之下,大家都得重新適應這種時代所帶來新規則。有時候想想覺得,如果恢復過去的不便利與純樸,是不是這些變質的畸形狀態也就跟著消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