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大學期間因學社會學,對筆者來說關懷社會主動協助是十分重要的行動,可養成自身許多不同視角的思考,出了社會後「商道」在公司內是十分重要,公司要生存所以需要思考怎麼從有限資源中創造價值,但似乎發現並非容易,加上如沒有系統性的訓練,可能會越做越失望甚至是絕望,進而過度思考,是自身太笨嗎?或是運氣不好?各種負面情緒蜂擁而來,那究竟怎麼辦?筆者建議可以先肯定自己的努力,以及在時間管理上,放入可彈性的休息時間,讓自己放空或是調整身心。
科技壓縮時空
自從筆者從事讀書會分享後,深深感受出科技與網路習慣的改變,讓原本可能需要的「溝通方式」發生變化,原本實體的見面三分情,轉為線上要有更多的思考,否則網路不穩或是大家第一次討論,很容易進入尷尬,或是無法用肢體語言或是手上範例書籍改變當下氛圍,逐漸地需要把這些資訊公式化,撰寫成最大公約數的共同契約或是遵守法則,「科技網絡流量」改變了「商道」的模組,筆者常常在職場上,看到新人進來後,需要聯絡比自身較高階級的長官或是前輩,通常一通電話或是訊息出去後,得到都是建議與指點,對新人來言,把這些資訊收斂成重點再次與這些前輩或長官對話時,通常需要內部團隊前輩的協助,所以「商道」多了讓新人處理問題減壓的設計,筆者認為在現今組織架構下,若組織較小前輩協助後輩時間較少時,建議新人在員工工作日誌上撰寫,或是寫下執行sop的流程,在固定共同的月會提出這些經驗加以修正,可以讓組織的運用逐漸進入正軌中。
行政流程微調與修正
在台灣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時,往往會發現到當寄信寄出去後,接收者可能會因各式各樣的原因,可能沒有留意到內容,或者是當事情一多時,而忘記這樣的事情,對於現今的工作者來說,在文字上透過「溫馨提醒」或是電話關心的方式,可以讓行政流程更為順利些。此外,試著將手頭上的合作工作者,把他們的習慣紀錄下來,成為一種數據,以便整個組織未來其他工作者,面對時可有個參考依據,而這些科技可能在大型公司擁有健全大數據,而在小公司確沒有,造成小公司面對大公司時,往往會因少了這些資訊,讓工作溝通變得更為困難,也是筆者認為在中小型企業重要的商道流程。
商道思維的累積
對於新鮮人來說,出了社會前五年,如果在學校時期多以打工學生族來說,或許更能掌握商道思維,以及自身時間管理狀態,如在學期間尚未打工者或是較少與社會工作連結,容易進入到找尋工作時,無法具體地判斷自身需求與職場實際需求,導致求職時惡性循環,筆者認為如是屬於求學期間尚未打工的新鮮人,或許在商道部分,可先從社交屬性培養開始,透過與不同領域的人結交朋友,瞭解別人的經驗談,擴增自己在職場認知,減少在工作時僅是接受工作卻無法判斷自己是否能夠達成,導致成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