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XTIDF|紀錄片文化裡永遠的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郭力昕
我與 TIDF 的緣分或密切互動,始於二〇〇四年底的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那年我也開始跟紀錄片發生了比較積極的關係。
是年秋天我在中時副刊發表了一篇評論,討論吳乙峰導演的《生命》,引起了當屆 TIDF 策展人王派彰的注意。我孤陋,並不認識派彰,但他卻大膽邀我擔任年底影展的國際競賽類決選委員。我不過是寫了篇文章,就得到派彰如此隆重的對待,有些心虛地戰戰兢兢上場,和幾位國際知名的紀錄片導演,包括美國的傑.羅森布萊特(Jay Rosenblatt)、德國的烏瑞克.奧廷格(Ulrike Ottinger)、捷克的杜桑.哈拿克(Dušan Hanák)與日本的河瀨直美(Kawase Naomi),討論入圍的二十部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擔任影展國際競賽的評審,跟四位紀錄片導演討論作品,是個難得的學習經驗。雖然我的意見不少,但他們從創作的角度評析影片,我學到的其實更多。在一個國際評審會議場合裡代表台灣參與,我的態度自是十分認真慎重的;而當我和部分評審對最後獲得首獎的影片有著不謀而合的評價,並共同說服了其他評審時,那是十分愉悅的事。
不過,那天晚上評審會議前的一個插曲,回想起來讓我莞爾之際仍有些臉紅。幾位評審都準時抵達設在國賓飯店的會議現場,等待河瀨直美。這位當時已走紅國際的導演帶著她的小寶寶一起來影展工作,正在飯店房間裡餵母乳;替她擔任口譯的山形影展選片人藤岡朝子(Fujioka Asako),不好意思地請我們稍等一下。大家覺得帶孩子工作也是很酷的職業女性精神,遂耐心等待,但遲不見她出現。
後來已等待超過一個小時,我覺得有點誇張了,於是起身問工作人員究竟怎麼回事,才知道河瀨直美餵完孩子之後,又跑去影展她的影片放映場做映後問答了!這下子我的脾氣來了,想說知名導演就可以耍大牌到這地步、把其他評審和工作人員晾在會議室這麼久嗎?我對著派彰大罵這位自我中心的白目導演,讓派彰很尷尬。後來我才知道,坐在一邊也很難為情的藤岡朝子,是聽得懂中文的!
隔年春天,我接到山形影展官方刊物《Documentary Box》主編的邀請信,希望我以那篇《生命》的評文為立論基礎,發展成一篇討論台灣紀錄片文化的英文論述。在此之前我也未曾接觸過山形影展,通過該主編的說明,我也才知道推薦她來跟我邀稿的,正是懂中文的藤岡朝子!那年之後,在台北或山形的紀錄片雙年展上,我與藤岡有數次的見面聊天機會,也通過電郵聊天。她讓我見識到一位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經驗豐富的電影人的風範與氣度,和見識深刻性情沉穩的派彰一樣,他們都映照出我自己的不成熟。
派彰在第四屆影展裡的主題規劃和選片,真是一場紀錄片的超級盛宴,其豐沛的題材、多元的藝術表現、尖銳的政治性,不一而足,讓我和當年參與影展的幾位朋友,今日提及仍津津樂道。開幕片是河瀨直美與韋納.何索(Werner Herzog)的新作,閉幕片邀來了艾格妮.娃達(Agnès Varda)的新作,和娃達本人!僅此一端,即令影迷非常興奮。
第五屆起的 TIDF 移至台中國美館舉辦,我也跟著南下看片,參與相關活動,於二〇一四年的第九屆影展重回台北。十年後的 TIDF,在國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與策展人林木材的規劃下,歷史記憶、社會運動,與中國獨立紀錄片,成為該年影展的主題重心,政治與歷史的重量自不待言,是另一次讓我深受衝擊、得到豐盛養分的影展。
二〇一四年,兩岸三地的政治氣候都有著劇烈的變動。台灣在前一年春天發生過對政治局勢影響甚鉅的太陽花學運,而香港當年夏天則剛剛經歷了意義更為深遠的佔領中環運動。在中國,習近平二〇一三年上台後對其國內的政治控制,快速而全面地收緊。當年秋天 TIDF 的一大亮點,正是回應中國政府粗暴對待獨立紀錄片的「敬!CHINA 獨立紀錄片焦點」單元。
影展輯選了二十部過去十年裡部份具代表性的中國獨立紀錄電影,讓一向被中共官方視為「非法」的獨立紀錄作品,在台北有一個可以被公共觀賞和討論的平台。TIDF 大手筆地邀來了在北京、南京、重慶和昆明的四個主要獨立影像展的策展人,和多位獨立紀錄片導演齊聚台北,還一度擔心有些人是否能獲准來台。由於我在中國獨立影展被打壓的那幾年,也到北京宋庄和南京參與了他們的影展,多少了解一些脈絡,也受邀主持了與四位策展人對談的一場論壇。
從北京宋庄、南京到台北,我看到對岸獨立紀錄電影工作非常辛苦的處境,和不屈不撓、愈挫愈勇的硬頸精神。他們的作品精彩、多樣、有力。身處表達自由充分的台灣,我們如此幸運和奢侈,擁有 TIDF 和其他大小影展等映演討論平台,與補助拍片的諸多管道。作為紀錄片影展裡永遠的學生,我非常珍惜這樣的幸運和資源,祝福 TIDF 能走得更長更遠更穩健,也期待通過這個豐富的教室,能讓台灣的紀錄片文化開展得更為多元、燦爛、綻放異彩。
全文照片提供: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21 第 12 屆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 2021.4.30 ~ 2021.5.9 舉行
詳情請洽官方網站

本文選自《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特別企劃單元【有時是情人,有時像朋友──我與紀錄片影展的相知相惜】,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這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真愛每一天》蘊含了人世間無比美好的事物與哲理,關於親子關係、手足之情與夫妻相處云云諸多無解難題的理想境界。所謂淡極使知花更豔,在現實的拉扯之下,還有一部電影可以舒緩生活痛感,柔軟渴望未來,展現人間的美麗與希望,不應尋找一個更聰明的方式面對人生,而是踏實學會愛、學會知足、學會甘之如飴⋯⋯
變裝皇后、外星科幻、搖滾歌舞、恐怖驚悚、跨性扮裝⋯⋯,一部集結了各種B級元素的電影,卻因為上映至今四十五年,影迷仍前仆後繼地朝聖觀賞,讓它成為影史上最長壽的電影。在靠片中封王的《洛基恐怖秀》,儼然是小眾影迷心中的A級作品,甚至發展出全球各地不同的「觀影指南」。這部由影迷一手促成的經典,究竟魔力何在?
也許,在《花漾女子》中,所謂關於女人的承諾是:即使這是一顆破碎的心、一份會帶來疼痛的愛,但親愛的朋友,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帶著它。正是世上有著愛女人的女人,所以悲劇不再只是單一的場景,而成為貼身的收藏,有了歸依。
韓語、英語交雜的生活,是習慣,也是偏執,血液裡那股濃烈氣味,代表自己曾經居住大半輩子的故鄉,而這樣的氣味在移民之後逐漸淡去,甚至必須自我掩埋。人們為了融入異地,多所隱藏,因為過去生活不甚美好而移居,卻又相信自己骨子裡的民族性得以讓自己在異地做出一番事業,在割捨與緊握之間,他們迷失了自己⋯⋯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真愛每一天》蘊含了人世間無比美好的事物與哲理,關於親子關係、手足之情與夫妻相處云云諸多無解難題的理想境界。所謂淡極使知花更豔,在現實的拉扯之下,還有一部電影可以舒緩生活痛感,柔軟渴望未來,展現人間的美麗與希望,不應尋找一個更聰明的方式面對人生,而是踏實學會愛、學會知足、學會甘之如飴⋯⋯
變裝皇后、外星科幻、搖滾歌舞、恐怖驚悚、跨性扮裝⋯⋯,一部集結了各種B級元素的電影,卻因為上映至今四十五年,影迷仍前仆後繼地朝聖觀賞,讓它成為影史上最長壽的電影。在靠片中封王的《洛基恐怖秀》,儼然是小眾影迷心中的A級作品,甚至發展出全球各地不同的「觀影指南」。這部由影迷一手促成的經典,究竟魔力何在?
也許,在《花漾女子》中,所謂關於女人的承諾是:即使這是一顆破碎的心、一份會帶來疼痛的愛,但親愛的朋友,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帶著它。正是世上有著愛女人的女人,所以悲劇不再只是單一的場景,而成為貼身的收藏,有了歸依。
韓語、英語交雜的生活,是習慣,也是偏執,血液裡那股濃烈氣味,代表自己曾經居住大半輩子的故鄉,而這樣的氣味在移民之後逐漸淡去,甚至必須自我掩埋。人們為了融入異地,多所隱藏,因為過去生活不甚美好而移居,卻又相信自己骨子裡的民族性得以讓自己在異地做出一番事業,在割捨與緊握之間,他們迷失了自己⋯⋯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看了《那夜我們行向彼方》和《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到底為什麼片名都那麼長啊!),可以滿確定的是我對導演藤井道人的小小看法。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描繪埋沒在台灣紛擾洪流的湯德章律師,一生最後,死於國民黨戒嚴下的政治犧牲品。電影回顧湯德章的過去,包含他的日本父親與台灣母親,於當時代複雜的台日混血身分,不管是考取警察、或是赴日成為律師替台灣人發聲。水果店李老闆與記者楊淑芬決定找到湯德章的後人,追尋這段塵封幾十年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圖說:國際文教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田畑素子(站立者)在台日三十三觀音宗教文化交流會上致詞表示,非常感謝來自台日雙方的貴賓與代表們共同參與與指導,為這次合作導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也讓這次活動得以擴大深遠,共同推動文化交流及合作,貢獻一份力量。 財團法人國際文教慈善基金會於 2 月 20 日上午九時三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看了《那夜我們行向彼方》和《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到底為什麼片名都那麼長啊!),可以滿確定的是我對導演藤井道人的小小看法。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描繪埋沒在台灣紛擾洪流的湯德章律師,一生最後,死於國民黨戒嚴下的政治犧牲品。電影回顧湯德章的過去,包含他的日本父親與台灣母親,於當時代複雜的台日混血身分,不管是考取警察、或是赴日成為律師替台灣人發聲。水果店李老闆與記者楊淑芬決定找到湯德章的後人,追尋這段塵封幾十年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圖說:國際文教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田畑素子(站立者)在台日三十三觀音宗教文化交流會上致詞表示,非常感謝來自台日雙方的貴賓與代表們共同參與與指導,為這次合作導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也讓這次活動得以擴大深遠,共同推動文化交流及合作,貢獻一份力量。 財團法人國際文教慈善基金會於 2 月 20 日上午九時三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