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父親》:他活在當下,因為再無其他選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有些電影能永遠改變、拓展觀眾的視角與觀點,例如《靜寂的鼓手/金屬之聲》用聲音設計將聾人的體驗帶給觀眾,而《父親》則利用劇本、剪接、美術設計等等,令觀眾設身處地體會失智老人的困惑與絕望。看了《父親》我才慚愧地發現,以往即使看過不少關於失智症的電影或文章,也見過記憶喪失大半的長輩,但我對失智的理解都還是太外部、太偏向名詞解釋了。例如記憶力減退、搞不清時間地點、多種認知能力退化、產生妄想與幻覺等症狀,或者帶著貶義的說法如老番癲、老頑固,這些都只是旁觀角度的敘述。我先前從未理解的是,當人生被那些症狀包圍時,內心將如何產生疑惑、不信任與恐懼感,以及這如何影響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法國劇作家佛洛里安.澤勒執導的首部電影《父親》,可說是一部由患者視角出發的電影,澤勒與《贖罪》的編劇克里斯多夫.漢普頓合作改編自己的同名劇作,主角是住在倫敦的長者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他有認知障礙,並逐漸失去記憶,女兒安(奧莉薇雅.柯爾曼)很擔心,她即將與愛人搬去巴黎,需要找看護同住照顧父親,但父親堅持能夠自理生活,不需要看護,令安感到相當苦惱。

raw-image

《父親》將安的故事、安東尼的視角與現實相交錯,透過精巧的剪接,搭配用心設計的場景,讓幾個主要房室有相同的格局、但又在色彩與裝飾等細節做出區別,暗示安東尼理解與記憶的紛亂,也以房間的冷暖色調變化對映安東尼在目前環境的自在程度,甚至導演還安排不同演員來演出同一個角色,馬克.加蒂斯、奧莉薇亞.威廉斯、伊莫珍.波茨與盧夫斯.塞維爾等演員都有多種可能的身分,讓觀眾跟著安東尼活在這令人疑神疑鬼的環境,體會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的雜亂無章,從患者理解世界的方式,呈現他們為何總在發脾氣、總在談過去、認不出認識半輩子的人、突然生悶氣、重複同一個笑哏、老在指控別人偷他東西等等。

為何老人家特別愛陰謀論?因為他腦子裡出現太多不合理的事情,有時認不出女兒,有時記不得女兒到底是已婚還是離婚,或者偷聽他人的對話竟繞成了迴圈,甚至打開以為熟悉的門卻發現門板背後令他訝異。所以每回安東尼嘗試琢磨出合理的解釋,只能演變成奇特的陰謀,或許是大家聯合起來騙他、抑或是女兒想奪取他房子。

安東尼對周遭事物的錯誤解讀,不能只用一句「啊,他腦袋退化了聽不懂」敘述完全,更深層的問題是他不再信任別人,因此他人的耐心解釋無法產生作用。《父親》有些時候像個懸疑片,而這就是失智者的日常:每天都活在懸疑片裡,對每件事都沒有把握,被困惑的感覺淹沒。

raw-image

一旦從父親角色去理解世界,就會發現女兒幾度詢問的「爸爸,記得嗎?」原來如此刺耳。能找出有條理的邏輯,是一種幸運,但許多老人家的大腦裡根本無法搞懂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因此無法記得、更不可能講道理,他認知的現實就只有他腦內認定的那一種,其他人必須配合與接受他的現實。

安東尼老是找不著的手錶,象徵他抓不住的時間。他活在混沌的迴圈裡面,只剩下現在。時間早已失去意義,但他還不明白,仍掛念著「現在幾點」,想知道是白晝或者黑夜,想抓住最後一絲秩序感與安全感。

然而其他人的時間還在往前,無法跟安東尼一起繞圈圈,只得離開。安的處境相當為難,一方面父親的狀況已經惡化到令她無法兼顧工作與照護,另一方面,安也不再年輕,沒有時光能蹉跎,眼前這段人生恐怕是她步入父親後塵之前,最後一回抓住壯年尾巴享受愛情與生活的機會。

raw-image

奧莉薇雅.柯爾曼將女兒安的滿溢情緒壓縮在細小的眼神與動作中,在憤怒、愧疚、不捨與關愛之間擺盪,心底明白父親愛她,也極力忍讓與包容,卻又難免被父親殘酷的話語、以及對另一個女兒露西的偏愛給傷害。

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導演澤勒著手準備電影改編時,就屬意邀請霍普金斯演出,甚至將主角名改為霍普金斯的名字「安東尼」,生日也採用霍普金斯的 1937 年 12 月 31 日。片中這位安東尼,時而聰明又充滿魅力,時而情緒化又憤怒,有時則困惑不已,甚至脆弱無助像個迷路的孩子,好像腦袋裡有個無人能控制的小開關,偶爾靈光一現展露出他從前可能有的急智與慈愛,但轉瞬間那道光又熄滅了。

raw-image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尤其他在電影最後的演出,實在太令人震驚,從焦慮憤慨到完全卸下心防像小孩子般哭泣,只在轉眼之間。那一幕的安東尼離現實越飄越遠、越來越不理解發生何事,但完全認知到自己的狀況有多糟。他好像將要永遠被凍結在那房間裡,也像是早已消失了。世界不停地走,製造新的回憶,他則像琥珀裡的蟲子,命運早已完成,不會再有新的篇章,直到他終於也消失在自己的腦袋裡。

raw-image

以前看完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氣象人》,我驚覺中年人「做自己」並不是因為選擇,而是因為沒有選擇,年輕時還可幻想無限可能,但人到中年已失去變成其他模樣的彈性與能力,還真的只能感傷地接受「做自己」;如今看完《父親》,我驚覺「活在當下」四個字竟也如此悲傷,安東尼確實只能活在當下,因為他沒有未來、沒能製造新的記憶,連過去都被時光碾成碎片。他唯一能理解的,只剩當下這一小段時間,其他事情全都是糊的。年輕時怎料想得到,那些激勵人心的勵志短語,將在未來成為命運之神的訕笑。

有些人即使不願溫和走進那良夜,想在日暮之時燃燒與咆嘯,怒斥光明的消逝,但終究無法戰勝天,最後能把握的,只有那短短片刻的安全感,一個擁抱、一句安慰、幾道反射在樹梢的陽光,然後等待退場。

全文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raw-image

《釀電影》奧斯卡 2021 專題,請往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失智症,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有些人更有接觸過失智症老人,不過我們真的知道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嗎?不知道不要緊,《父親》告訴了觀眾他們的世界是如何的。相信看過《父親》的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都會有過迷惑:為何電影中的演員、劇情時而相同,時而不同呢?為甚麼演安妮的演員有時候是奧莉薇亞·柯爾曼 ,有時候是
Thumbnail
失智症,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有些人更有接觸過失智症老人,不過我們真的知道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嗎?不知道不要緊,《父親》告訴了觀眾他們的世界是如何的。相信看過《父親》的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都會有過迷惑:為何電影中的演員、劇情時而相同,時而不同呢?為甚麼演安妮的演員有時候是奧莉薇亞·柯爾曼 ,有時候是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在觀影前聽説了《父親》有著舞台劇的前身,初執導筒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的改編了自己同名的劇作。
Thumbnail
在觀影前聽説了《父親》有著舞台劇的前身,初執導筒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的改編了自己同名的劇作。
Thumbnail
前兩天我看了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父親」,電影裡的爸爸好像是我現實裡的父親。父親兩年前過世了,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受困於混沌的頭腦與不聽使喚的身體。他的某些表情、情緒反應、肢體語言跟電影裡的失智父親一模一樣,我好像再次回顧了那段陪病的時光。 電影裡的失智父親安東尼,即使一出場就已經生病,但從他很
Thumbnail
前兩天我看了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父親」,電影裡的爸爸好像是我現實裡的父親。父親兩年前過世了,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受困於混沌的頭腦與不聽使喚的身體。他的某些表情、情緒反應、肢體語言跟電影裡的失智父親一模一樣,我好像再次回顧了那段陪病的時光。 電影裡的失智父親安東尼,即使一出場就已經生病,但從他很
Thumbnail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Thumbnail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Thumbnail
《父親》,在剛剛落幕的93屆奧斯卡金像獎榮獲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的肯定。以傑出的劇本,出色的敘事視角,將一位患有失智症的老父親安東尼,因為病症所產生的幻覺、記憶混亂和逐漸潰堤的心理狀態,表現地淋漓盡致。
Thumbnail
《父親》,在剛剛落幕的93屆奧斯卡金像獎榮獲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的肯定。以傑出的劇本,出色的敘事視角,將一位患有失智症的老父親安東尼,因為病症所產生的幻覺、記憶混亂和逐漸潰堤的心理狀態,表現地淋漓盡致。
Thumbnail
斜陽照進屋子,拉長了影子,卻無法推遲記憶的消逝。時間,不善也不惡,為生活埋下許多悸動,卻也會風蝕過時的感動。走了一圈,終有一天,再不甘心,不管是誰都得閉上眼,因應遲暮而遲鈍的思維,或因死亡靠攏而止不住顫抖的雙唇,都在彰顯年邁的不留情與殘酷。日薄西山,把逞強堆得再高,歲月這一把刀,依然會為人刻滿風霜。
Thumbnail
斜陽照進屋子,拉長了影子,卻無法推遲記憶的消逝。時間,不善也不惡,為生活埋下許多悸動,卻也會風蝕過時的感動。走了一圈,終有一天,再不甘心,不管是誰都得閉上眼,因應遲暮而遲鈍的思維,或因死亡靠攏而止不住顫抖的雙唇,都在彰顯年邁的不留情與殘酷。日薄西山,把逞強堆得再高,歲月這一把刀,依然會為人刻滿風霜。
Thumbnail
一邊觀看,我開始思考,為甚麼生命會給我們這樣的經歷與痛苦呢?還是說,忘掉過去、返老還童,是幫助我們預備死後的旅程,好減少思念留戀之苦?可未知的世界還是好可怕啊,爸爸就算變得像小孩一樣,還是會恐懼死亡,甚至痛哭崩潰啊… 人生的謎團如此多,我真的能趕及在死亡之前,學會面對嗎?
Thumbnail
一邊觀看,我開始思考,為甚麼生命會給我們這樣的經歷與痛苦呢?還是說,忘掉過去、返老還童,是幫助我們預備死後的旅程,好減少思念留戀之苦?可未知的世界還是好可怕啊,爸爸就算變得像小孩一樣,還是會恐懼死亡,甚至痛哭崩潰啊… 人生的謎團如此多,我真的能趕及在死亡之前,學會面對嗎?
Thumbnail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Thumbnail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Thumbnail
每個人可能一輩子都在成為父母心中那個「完美」的孩子,那永遠缺口,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父母也曾經是別人的孩子,或許每一個成年人,內心都還存在那個孩子,在某個陰暗處,等待著陽光普照。
Thumbnail
每個人可能一輩子都在成為父母心中那個「完美」的孩子,那永遠缺口,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父母也曾經是別人的孩子,或許每一個成年人,內心都還存在那個孩子,在某個陰暗處,等待著陽光普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