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編輯這一行》片山一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更精準點來說,處理的是進入實體出版階段之前的內容經營上,也就是跟作者討論:這本書的重點是什麼?它吸引人嗎?劇情這樣寫有合乎邏輯嗎?有沒有偏離故事軸心呢?從作者提交大綱的那刻起,我這個內容編輯就是他的加油團/頭號讀者/劇情顧問等斜槓身份,必要時還得成為作者的談心對象,而我相信,為了更理解故事之所以這麼寫的理由,這些脈絡的認知都是必要的。
  書裡匯集了作者片山一行從事近五十年的編輯心得,在為數不少的日本編輯人著作中,這本的概念算是十分好懂的一本。回顧從嚮往出版與沾上了一點出版邊後的現在相比,我對出版業錙銖必較的成本計算依然無法自信地說出一番心得,但大抵來說至少已經從總是一片想像的虛無中,可以繪製出約略模樣。不管是從出版部門的同事那裡偷點東西來學,或是自己持續關注出版人的社群平台乃至任何報章雜誌的採訪,概念的積累也算讓我更具體地認知到這會是個怎樣吃力不討好,可視本質散發的匠人精神依然使我深深迷戀的魅力產業。
  而片山一行也這麼恰好地在書的尾聲提出與我不約而同的想法,我們都對書——更精準來說是「紙本書」——有種執著的迷戀,閱讀紙本載體成為無法明言的「儀式」,不考究成本、時間、空間存放這些現實因素,純粹為了它的誕生即該是紙本,若非,就會毀損了曾經從閱讀中找到的美好,必然是透過紙張翻閱的觸感與散發的新舊書氣味所觸發的往昔,沒有辦法在這段體驗路徑中取捨讓步,最終被簡略地包裝成對於出版一事的嚮往,一種難以被金錢計算成本的浪漫。
  「編輯在做什麼?」是我印象中,一位道行高深的出版人曾對年輕朋友們提出的問題;同樣地,同事也曾問過如果我真的有機會回到出版業,會想編輯怎樣的書?我知道這是個很奢侈的問題,在包山包海什麼都要懂些皮毛的產業現況下,沒有所謂責權分明的編輯,至少台灣,多數的出版社都是如此,更不可能選擇自己想編什麼樣的書——特別是資歷不足的編輯。懂編書、懂美術、懂行銷、懂會計、懂這本書的從裏到外,卻永遠不懂為什麼消費者為什麼寧願花幾千幾萬在別的奢侈品上,卻要對書的價格斤斤計較。做書豈是種原罪?明明它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我對於本段句首的問題回應——是為了溝通,為了與社會交換意見,為了讓你找到更多不經意的可能,為了保存,將這些目的最後具體化成「書」這項媒介,然後不需要什麼門檻地,就能交付到你的手上,進入你的生活。
  曾經我非常執著於「一定要當編輯」、「為了成為編輯,我非得去台北生活」、「不是文學線我就不投」這些沒有退路的執著,並不是說這份決心現在看來僅剩幼稚的唾棄,而是在經歷了身份轉換後,從一知半解變成好像懂了些什麼,漸漸讓自己的眼光別再侷限於某一個方向或許會是更好的學習路徑。離開公司,我知道自己並不會在這個地方受挫後便對出版失去熱忱,在初心未變質的情況下,我讓自己從製作端來到銷售端,也就是片山一行說的「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書店店員讓我有很大的空間去嘗試、去認知,為什麼台灣人除了對購書一事普遍吝嗇(使用這個詞是基於事實,我有一定的自信不認為去侮蔑了誰)外,一但願意花錢消費,買的多是以「工具取向」的書籍(這就是我個人偏好,不帶評價)。因此,不免俗地,編輯最終仍要思考「做什麼樣的書被看見的機率才會提高」,進而將書的想像往市場趨勢靠攏,大至主題選定,小到紙質選用。我賣書,所以我更能體會多數消費者們想要「我付出的每一分錢都是能獲得回報」的內容,事實上,這種消費心態不也適用在多數市場中嗎?投資理財、心理勵志、保健養身這些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的書種成為主流,其實就算不從消費第一線觀察也可以根據網路通路的年度報告書略知一二,只是當你身處其中,親力親為地推薦、分享、交流,私心喜歡的書籍時,有客人因此受到影響而決定購買,那種成就感會讓我無限上綱自己也從遙遠的末端為整個出版業做了點什麼,只因這是我喜歡的事物,光是存在即為美好。
  爾後,我又將從編輯者、閱讀者,過渡到研究者的角度再更廣泛地認識出版,這個選擇至始至終我都是雀躍且引以為傲的。我總是在讀了許多深受感動的書籍後,暗自質問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在這個年紀,或者假想自己到了那個時候,我到底能不能也寫出這麼好的作品呢?我的能力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再更為突破?種種想法不只是我,片山一行在描述編輯過程時,他自己也始終脫離不了「為什麼要編這本書」的起心動念。我們都必須在追逐的過程,不斷地質疑自己,回頭思考。沒有人會告訴我工作兩年後再回去讀研究所是好是壞,我勢必也會面臨生計上、能不能畢業等瑣碎常見問題,編輯也是:用這個副標是好的嗎?我覺得成本太高了,可是用比較便宜的紙我會損失多少讀者?幫作者改稿,但我要幫他改到什麼程度才好?暢銷沒有公式,成功亦然。
  我並不覺得自己從《編輯這一行》這本書中獲得什麼新東西,然而那是因為自己已經走過的路,二度攝取已有的認知不代表它是一本沒有什麼內容的書,反倒讓我為此高興原來自己還是有所長進的。而到底這本書適合怎樣的人?建議可以翻一下前面幾頁台灣出版者的推薦序,大概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avatar-img
79會員
164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看《鹽田兒女》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從鹽民,大致台灣四零年代的社會樣貌,《鹽田兒女》不僅是看明月與大方無法圓滿卻能仍廝守彼此的真摯戀愛,更是一捲充滿紀念價值的微縮片,如實還原那段只能稱作過去,卻也促成現今的一段經歷。
閱讀五則短篇讓我不停反覆推敲「新神」會是什麼樣的信仰?
我們身處在一個已經無法回頭的世界。那些被視其理所當然的,未盡然是合理存在,唯訓勉自己拒絕傲慢,確保自我,才能在知識的追求與思想辯證上讓作為賤民的我們可以安穩地實踐民主,繼續與這塊島嶼共存,成為台灣人。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忘記曾在哪篇導讀中讀到有關台灣翻譯界的黑暗歷史。深知台灣歷史的人都曉得,在戒嚴時期,凡是牽扯上政治,都有可能被捲入一場肅殺的權力鬥爭中。波及範疇廣泛,就連出版業也不例外。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看《鹽田兒女》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從鹽民,大致台灣四零年代的社會樣貌,《鹽田兒女》不僅是看明月與大方無法圓滿卻能仍廝守彼此的真摯戀愛,更是一捲充滿紀念價值的微縮片,如實還原那段只能稱作過去,卻也促成現今的一段經歷。
閱讀五則短篇讓我不停反覆推敲「新神」會是什麼樣的信仰?
我們身處在一個已經無法回頭的世界。那些被視其理所當然的,未盡然是合理存在,唯訓勉自己拒絕傲慢,確保自我,才能在知識的追求與思想辯證上讓作為賤民的我們可以安穩地實踐民主,繼續與這塊島嶼共存,成為台灣人。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忘記曾在哪篇導讀中讀到有關台灣翻譯界的黑暗歷史。深知台灣歷史的人都曉得,在戒嚴時期,凡是牽扯上政治,都有可能被捲入一場肅殺的權力鬥爭中。波及範疇廣泛,就連出版業也不例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上次我邀請以前的責任編輯來節目和大家聊天。   這位編輯就是我在鬼島系列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貴人編輯之一,他對我早期的小說概念和寫作有很大的影響。   遙想起以前我還是小萌新的時候,每次和他談話,我總是能學會很多新東西,無論是印刷的、小說相關的、台灣小說演變史等等,雖然也不可否認,我常常因為
Thumbnail
這本書深刻刻劃出出版業的殘酷與現實,我想對所有在這個業內的從業人員(包含作者們)都會很有感。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上次我邀請以前的責任編輯來節目和大家聊天。   這位編輯就是我在鬼島系列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貴人編輯之一,他對我早期的小說概念和寫作有很大的影響。   遙想起以前我還是小萌新的時候,每次和他談話,我總是能學會很多新東西,無論是印刷的、小說相關的、台灣小說演變史等等,雖然也不可否認,我常常因為
Thumbnail
這本書深刻刻劃出出版業的殘酷與現實,我想對所有在這個業內的從業人員(包含作者們)都會很有感。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