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強力鑿開你腦洞的《盜夢偵探》

緣起於我在二月進行「瘋魔藍調月」計畫時,覺得還是不能不讀書,但因為聽音樂並書寫心得很費神,一心難以二用,於是決定以較輕鬆的圖像書為主。《夢的化石》就是當時看完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的作品。
相較於同為當時看的松本大洋,今敏畫風並不狂放,但精細的畫風、慎密的場面調度、天馬行空的情節構思,都叫人看得津津有味。不過《夢的化石》中收錄的都是短篇,看完之後很想續追那幾部今敏的傳世經典動畫長片。趁著最近《盜夢偵探》(Paprika) 重新上映,開啟了我對他電影的初次接觸。
早聽說過《盜夢偵探》影響眾多後來電影,譬如《Inception》、《Black Swan》、《Interstellar》等,於今總算明白怎麼回事。那搖晃心靈的程度一如片中扭曲的場景與人性,直到一個月後仍在我心中攪揉。所以我馬上去借了筒井康隆的原著小說,有種一不做二不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偏執。
其實看電影時倒沒想過是否類似真實做夢經驗的問題,因為那畫面太詭異迷幻,魂都給吸了進去,挪不出大腦剩餘容量塞入別的東西。但文字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而且筒井康隆就是聽說在創作小說時收集了許多自己的夢境當作素材,所以不論場景快速轉換、人物牛頭不對馬嘴的置換重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指涉等等,都是大家皆曾有過的真實經驗,對吧?如此進行的小說前半部尚稱合乎常理、還能說服自己即使夢再荒誕仍可接受。
但到了後半部,夢境與現實驚悚地融為一體,甚至有類似電影《駭客任務》中,死於母體裡的人也會在現實中死去的設定(小說當然遠早於此片出現)。當虛實界線完全消失時,人性的各種醜惡就會毫無遮掩的出現,小說裡是以肉慾為主,用十分露骨的情色文字來描繪主角彼此間的意淫和性暴力。讀者很難不聯想到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他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性願望的滿足」,這幾乎成了《盜夢偵探》小說的想像立論基礎。
除此之外,宗教神話也被置入夢的場景。這我較難想像,因為我沒有特定宗教信仰,不論東西宗教,都不會是我做夢的素材,更別說小說結尾時漫天肆虐的那些宗教裡的妖魔鬼怪。
情色與宗教,就是小說和電影差異最大的部分。肉慾情節在電影只如「精選輯」般濃縮呈現,畢竟這關乎劇情而難免。但宗教部分就扯很大,我在看書時都覺得超誇張;電影完全放棄這部分,反而更能聚焦於夢的主軸上。
聽說筒井康隆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夠將《盜夢偵探》搬上大螢幕,無奈書中諸多超現實的夢境夢幻場景,若要以真人電影演出,將在特效上斥資龐大,使許多電影公司卻步。直到遇見今敏後兩人一拍即合,他授權今敏放手去改編,今敏也不負眾望,讓最後的成品成為當代超現實動畫電影的圭臬。
我也覺得電影精彩程度勝過原著小說,很喜歡女主角虛實身份的重新設定。這是最大亮點,我先不破哏。而且小說後半部太天馬行空,我以一種「你說了算」的放棄思考方式在進行閱讀(我討厭看大部分偵探小說就是這原因)。
但正文讀完後再回頭看書首的「總導讀」,卻又吸收到另一種論點,讓我大夢初醒般為之腦開。
由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橫路明夫所撰的這篇文中指出,「筒井康隆清楚意識到文學世界本身的虛構性,他採用『方便主義』的寫作方式,日文稱作『御都合主義』,通常被解釋為『作者用勉強或粗糙的方式安排故事,以使情節比較容易處理』。」也就是說,寫實主義說穿了也是作者的刻意操作,那麼本質上和方便主義似乎也沒什麼不同。反而將解開謎題的關鍵全部攤在讀者面前,與正常寫法大相徑庭,打穿了書中世界與讀者之間的分界線(所謂的第四道牆),這也算一種以荒誕無稽來釋放藝術爆發力的後設小說手法。
這麼看來,那些橫衝直撞的想像力,乃是筒井康隆有意為之終至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深奧吶!
總而觀之,《盜夢偵探》,今敏的動畫電影詭譎迷幻,筒井康隆的小說深邃狂亂。各有擅場,同時推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