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我的感染性疾病治療經驗談(3)

    我在這邊的文章,都會儘量減少專業術語,好讓大家都能看得懂,並且更了解中醫的治療模式
    接下來這週要來和大家談談中醫對細菌、黴菌感染的治療^_^
    當然,針對細菌急性感染的部分,西藥有抗生素這個偉大的發明,因此當患者有蜂窩性組織炎等急性感染問題時,我們通常還是建議先去找西醫處理。
    但是,也是有很多即使吃抗生素也沒改善的案例,如慢性鼻竇炎,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還是回到我之前講的中醫在循環醫學、壓力醫學的強項。
    1. 當局部的壓力增加,如深層的鼻黏膜腫脹,鼻甲肥大,導致局部循環不良,且導致局部開始出現鼻水堆積;所謂死水會生苔,堆積的鼻水剛好是細菌的溫床,而局部循環差又導致免疫細胞無法對抗細菌,甚至連抗生素都無法達到有效濃度,此時中藥一些軟化黏膜的散腫潰堅藥物,能達到很好的療效。
    2. 局部的黏膜萎縮時,如鼻黏膜、氣管上皮細胞因長期過敏發炎纖維化萎縮、或像長期泌尿道反覆發炎導致膀胱、尿道黏膜萎縮。
    此時萎縮的黏膜也會導致黏膜的表層循環差,導致慢性感染,如鼻子常有臭味的鼻屎,而像部分女性常有反覆分泌物(偏黃)也是如此。
    此時會用一些滋陰性的藥物改善黏膜滋潤,如沙參、麥冬,加上適當的引經藥,
    但修補的過程較漫長,要很有耐心囉!
    這週先介紹前兩大類細菌、黴菌慢性感染的治療,剩下會在下週再統一做個總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