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1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紀錄片《擬音》一窺影劇作品幕後的聲音專業

除了在影劇圈工作的人以外,多數人較少機會能實際看到影劇製作的幕後運作,《擬音》這部紀錄片,帶領大家了解影劇製作的聲音專業;看了以後,在觀影時,感受會更加敏感與豐富,對於影劇作品裡的各種聲音,有更細緻的覺察。
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最近幾周的防疫期間,你有沒有看什麼好片?在欣賞這些片子的同時,我們的感受同時包含視覺跟聽覺,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影劇作品,如果把聲音抽掉了,或是部分的聲音抽掉了,那麼,同一部作品,給你的感受會不會有所不同呢?例如,大小朋友很喜愛的宮崎駿電影《龍貓》,假如音樂、人聲都還在,但是把音效抽掉了,比方說,小梅家搬家時坐的卡車的車聲、剛搬到新家時的開門聲、開門後黑色的灰塵精靈一股腦跑掉的聲音、小梅掉進樹洞裡的聲音、森林裡的風聲、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雨聲......全部都抽掉的話,那麼這樣的《龍貓》還會是你熟悉的《龍貓》嗎?
一部電影或戲劇作品,綜合了很多方面的創作,要有好的劇本、導演的執導、演員的詮釋、攝影取景、符合劇本創作的道具衣服、後製的配樂、剪接......在這麼多層次的共同創作裡,有些是很明顯我們感受得到的,比方說視覺方面的,演員的表演,或者是考究的服裝或器物,或是聽覺的配樂,我在念大學之後,就很喜歡蒐集電影配樂CD,有些電影的配樂,即使沒有看過電影,光是單聽就很好聽;然而,卻有一個環節的創作,很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那就是擬音,也就是一般我們所稱的音效。
擬音的範圍極廣,從《進擊的巨人》裡的達達馬蹄聲、《無敵鐵金剛》裡的各種金屬、爆破音效,到一般戲劇裡常出現的吃飯、走路、車聲、風聲、雨聲......都囊括在擬音的專業製作內容裡,紀錄片《擬音》講的就是台灣國寶級擬音師胡定一師傅的職涯故事,並由此延伸出來,台灣電影產業幾十年的興衰歷史,以及海峽兩岸三地電影產業中擬音的專業介紹。
為什麼「擬音」對華納來說是機密?
或許是因為「擬音」這門專業,是專業中的專業,所以同樣是影劇圈的幕後頂級專業人員,「胡定一」這個名字,並不是那麼為大眾所知,但提到廖慶松、杜篤之、李屏賓,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這幾位都是胡定一師傅在中影學習時的前後期學友,只是後來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這部紀錄片的開始,是在一個像一般人家客廳的地方,客廳有點凌亂,大門口的玄關旁散置著很多雙鞋,有幾雙不同高度的女高跟鞋,還有運動鞋,電視旁的櫃子裡塞滿物品,胡定一師傅專注地看著電視裡的影像,配合著劇情在做音效,後來我才知道,這些鞋以及這個空間裡所有的物品,都是胡定一師傅工作會用到的擬音工具。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擬音,好像不難,不就是想辦法製作出類似的音效就好,比方說,雨聲就用豆子打在容器上、走路聲就跟著走路、車聲就錄車聲就好了,那的確是擬音常見工作內容的一部分,然而,他依然有許多的專業環節需要注意,即使現代的現場收音技術很進步,但也不是拿著機器去錄就好,現場錄音指導〈on-site sound director〉郭禮杞在工作現場說:鏡頭切來切去,前後連貫是什麼,要幫導演想到鏡頭沒拍到的部分,比方說,拍男主角這一面的鏡頭,女主角離開後的腳步聲,現場錄到比較好,因為現場演員的情緒,每個腳步都是有情緒的,她不會只是叩叩叩叩離開,她有快有慢有沉重有開心,那都不一樣,那後面在做的人,你做的人就必須要掌握它的這個氣氛。
而幾十年前的台灣電影早期,現場收音並不容易,都是要靠後製處理,胡定一師傅就說,愛國片《八百壯士》裡的槍聲、砲聲,全部都是那時的師傅將音效一個一個貼上去的,非常辛苦;而即使只是類似走路或雨聲這些看起來平常的音效,這些音效的製作也是創作的一部分,需要高度的專注力與觀察力:男女主角在散步,他們在什麼樣的地方散步、穿什麼鞋、周圍有沒有路人走過、路人穿什麼鞋......要用什麼樣的材質與器物,才能做出擬真的聲音。至於動畫片或《無敵鐵金剛》之類的科幻片,更是需要高度的想像力,中國大陸的專業擬音師就說:「擬音一直保持的都是一個以模擬為主的工作,主要目標就是把片場因為同期拾音拾不到,由於環境干擾,噪音,這種拾不到的地方,給模擬補回來,完全的標準是盡量靠近寫實,但是整個隨著影片的製作精良,成本的往上增高,各種的片子各種類型的,科幻的都有了,這就使得擬音師還必須得往創造上、往音色的創新上去研究。」,「擬音這個行業在好萊塢是一個保密行業,它很重要,重要到比如說華納這個擬音棚,擬音師,包括它的道具是不能讓別的影廠來看到的,它看到的話,它就會學。」
Christian Senan on Unsplash 這個人扛的長桿麥克風就是影劇製作現場常見的boom
超級缺乏人才的「擬音」產業
擬音與與剪接密不可分,這部片裡提到很多聲音剪接裡的細節,資深配樂家曾仲影就說他們當時製作配樂就是放映師在放影帶,曾仲影手上拿一個碼表,碼表一按,放映師就在那裏塞一張紙條做記號,那就是要插入配樂的地方。聽到曾仲影這樣講,我整個很有畫面感,想到《新天堂樂園》裡面那一段段被剪下來的接吻畫面影帶。
約莫是在2004年左右,我平日上班,周末就跟著老師學非線性剪接,非線性剪接就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在使用的數位剪接,當時,為了要製作影片,電腦的等級要很高,我當時為了學剪接,還特別請學長幫我採購了一台七萬多元的高級筆電;剪接的軟體跟檔案,是一個數位平台,把你要的影像或聲音片段,先放在這個平台上編輯,編輯完的檔案,還要轉成avi、mpeg等等的影像檔按格式,才能讓大部分的電腦或DVD player可以觀看,在當時,幾分鐘的影片,往往一轉檔就是好幾個小時,我那時常常下班後剪片,剪片完就趴在電腦旁等轉檔等到睡著,有時候醒來,是轉好的影片,有時候中途當掉,還得再重來一次。現在的資訊設備強大非常多,我現在所使用將近三萬元買的筆電,已經可以非常迅速的處理影像的製作,比起我學剪接時的2004年,現在影片與聲音的數位剪接技術,幾乎已經是跟微軟的word、powerpoint一般普遍的數位技能,即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應該也都可以在網路上透過自學學會。
我對剪接非常著迷,卻也是在學了剪接之後,深深的感覺到,要製作好的影片,還有太多要學習的東西,對這些東西,我有強大的好奇,後來很幸運的在2005年考進藝術大學在職班廣電系念我的第二個學位,兩年的在職班學習過程中,除了跟學術界與廣播電視電影業界的優秀老師們學到很多以外,班上的同學也教我很多實務上的專業,這不是客套話,因為我讀的是在職班,我們班上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是在影視業界工作的專業人員,包括電視台攝影師、剪接師、燈光師......因為他們,我得以有機會看到實際的攝製工作,甚至有了親手執boom〈專業長桿收音器〉的初體驗,我第一次看到boom時,還是問了同學,才知道那是做什麼用的。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學習經驗,讓我在看《擬音》這部紀錄片時非常有感覺,但即使在實務的影音製作上,有摸到一點點邊,對於擬音,我也一樣陌生;影片中看著胡定一師傅帶著他清秀美麗的女徒弟去二手回收場、去商場找一些奇怪的金屬,只為了模擬影片中的某些聲音,那是超乎我想像的工作。《擬音》所採訪的中國大陸資深擬音師劉師傅就說,他有時甚至只是為了一個音效,想盡辦法弄了一個禮拜都弄不出來。劉師傅認為,擬音行業,要多看多走,多了解各種事物,南方和北方,動物的區別,牛的區別,鳥的區別,各種東西,都得知道,因為如果了解的事物少的話,他是無法創新的,就是得什麼都看過,才能激發創作欲。
然而這樣的創作人才,兩岸三地都很稀缺,《擬音》這部紀錄片攝製時,胡定一師傅也只有一位女徒弟願意學習,中國大陸的聲音指導〈Sound director〉黃錚說:一個擬音師要做得好,他一定得跟一個師傅去練,而且他得練好幾年,而且特別也很殘酷的一件事,就是這件事太專業了,導致你如果幹這件事五六年以後,你幹不了別的,連編輯都不行,因為擬音天天是在琢磨走步,用什麼樣的摩擦聲,甚麼樣的衣服甚麼樣的鞋,你還要積攢,足夠多的各種鞋,比如說你男生你要去買高跟鞋,這都很難,但都是你的工作,你為了走出更好的效果,你這些東西都要去積攢,長年累月的,你培訓一個人出來,這個人要有足夠的信心,也要有足夠的興趣,才會去做這件事情。
看完《擬音》讓我很佩服像胡定一師傅一般幾十年的資深影視工作人員們,像我們現在,只要一台比較好一點的電腦,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可是在胡定一師傅從業的國片極盛時期,光是聲音的錄音帶,就是厚厚重重一大盤一大盤的,就別提影像的帶子;當時也沒有數位的非線性剪接,所有的影像聲音的製作剪接,都是價格高昂的實體影音帶,用實體的剪刀與膠帶去剪與接,一旦犯錯,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掉一大段帶子,所以容錯的空間很小,因為容錯的空間小,所以這些師傅們從學徒坐上擬音師、剪接師這些正格師傅的位置時,都是已經經過多年真材實料的實務學習,在執行上精準又有效率。此外,他們的專注與恆毅,更讓我佩服,幾十年如一日專注專情,無論市場如何興衰起伏,都不動如山,勤勤懇懇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讓我肅然起敬。
除了在影劇圈工作的人以外,多數人較少機會能實際看到影劇製作的幕後運作,很推薦《擬音》這部紀錄片,一窺影劇製作的專業,看了以後,在觀影時,感受會更加敏感與豐富,我就是在看了這部作品之後,對於影劇作品裡的各種聲音,有更細緻的覺察。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