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有憑有據,理賠無懼

準備理賠的考試,光一節的保單條款就看了兩個小時,彷彿又再一次準備壽險證照考試一樣。邊看邊想到最近幫忙規劃保險時客戶提出的擔憂,就是很怕買了保險不會賠。想想難怪會把條款列入章節範圍,因為保險會不會賠其實就是看條款啊。
我想大部分業務應該都比客戶還怕賠不到這件事,雖然不賠的理由可能千千萬萬種,但對客戶來說就是只有一個結果:沒賠。一次沒賠到可能從此就對這個業務員的分數大打折扣,偏激的更會認為這個業務是否都故意賣不會賠的保單只是想賺錢。
但難道業務員在銷售保單時,就必須先把可能發生不賠的各種情形都解釋過才算是負責嗎?我想實務上,即使這個業務員具有小說家的豐富想像力也不可能辦得到吧!
所以,「保單條款」才有其存在的重要性,才會有人說其實買保險就是在買條款,有白紙黑字明確寫在保險契約裡的才是真的啊!雖然條款文字的敘述對應於不同的狀況,並不是每個人解讀都會一致,但至少是個可以拿來討論的根據,寫得模糊就有討論的空間,寫得明確也讓人知道於理無據不用再吵。
舉幾個常見導致保險不賠的原因對照可以參考的條款項目
1.生病了卻只有買意外險賠不賠?門診做手術為什麼沒有賠? 看「保險範圍」
保單條款裡的「保險範圍」都有定義,只賠意外或不論疾病、意外都賠,必須住院才賠或是門診手術也可以賠,不同險種賠什麼基本上就是看這條,而我們買的險種絕對都可以在保單裡找到對應的條款。
2.什麼狀況是意外?看「名詞定義」
保單條款裡的「名詞定義」部分,就會對於條款裡容易出現認知不一致的字詞有所說明。通常對於「意外」的解釋就是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所以意外不是自己嚇到就算,有爭議時就必須回到條款的基礎上去討論做判斷。
3.懷孕賠不賠?看「除外責任」
「保險範圍」算是正面界定了什麼可以賠,基本上只要符合保險範圍的都應該被理賠。但為了避免道德危險及某些特定狀況導致理賠率過高,保險公司通常還會列一條「除外責任」,來排除一些特定狀況,像是懷孕。但這條裡通常也會有例外中的例外,某些特定原因的非自願性剖腹就不在除外責任裡。
4.更多其他影響理賠與否的因素:保單是否有效、告知事項是否有誠實告知、不在告知事項上的已存在疾病⋯等等等。
結論:不管跟誰買,新手業務或資深超業,同樣的商品保單條款都是一樣的,也不會因為業務員離職而變更,所以與其盡信業務員的話,或不相信業務員的話,就到條款裡找答案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