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饑餓在風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們常問:「出門旅遊,你都在玩些什麽?」哇,這問題委實問得不輕,就像有人愛問「旅遊的目的是什麽」一樣。
我回答過很多次,但似乎次次都不一樣。老實說,不同的處境,教我自然地答出當時最令提問者聽得進去的答案。我會說:「我去西安,想看看終南山的山腳,也可一去香積寺,更可走遠些去凈業寺,但不用去法門寺。我去巴黎,最樂意在各街區晃走,穿梭在樓宇、樹與河道之間,那是舉世最美的一種叫『城市』的東西。」
他們問:「你不吃嗎?」我答:「固然我也吃,但絕不會搭飛機去吃。」故即使巴黎被人盛讚食物豐美,我從沒為了吃而去到巴黎。甚至我從來沒在巴黎吃到什麽太驚艷的東西,何者?乃我太花心思在那種可稱作「風景」的東西上了。
什麽叫風景?我想是一種令你感到順眼的狀態。
隨著年齒漸增,我知道遇到順眼的人或地方或事情愈发難得,也愈加珍稀,我出門旅行,皆是在找這些。
去黃山,固然是為風景;去上海,固不為黃浦江,也為另外的風景,像沿著法租界長墻散步,耳聽著老人操滬語談家常於我似熟悉又似遠隔。即使上海已少去,我每次去皆不忘找取我可以消受的風景,於是下榻的位置頗要緊。我昔年常謂的上海佳處“華山路以東、陜西路以西、靜安寺以南、建國路以北”這四條路圍起的區域仍有效。
十多年前,一個朋友為了去京都看貝聿銘設計的Miho美術館,組織了一個團,但第一晚下榻在機場旁的飯店,哪兒也不能去,什麽也看不到,次日天亮打開門窗啥也沒有,這便是教人最不知如何是好的旅遊。
前幾天受邀到台灣宜蘭住了一晚,那民宿叫「若輕」,在冬山河畔,次晨起床,見遠天烏雲一滾又一滾,烏雲下綠樹在強風中搖曳,便馬上出去一走。20分鐘途程,一輛汽車也沒看到,農家的菜園一畦接著一畦,這是何等的家園,我說的風景,絕對是指這樁。
幾星期前在馬來西亞,待了19天,其中有三天在蘭卡威島,住在真浪海灘西北角一家民宿。民宿走出,有一河,過小橋,便不遠處抵海灘的北端,向南望,有五公里長的海灘盡收眼底,卻又不必與最喧囂的酒吧人群太過接近,自己全擁無盡的沙灘美景。離開沙灘,自民宿步行五六分鐘,便是有名的Bon Ton Resort,可以吃飯、喝酒、啜咖啡,同時欣賞幾十間自全國遷拆過來的馬來木造古宅,愉悅無比。更有意思的,是它的人景。當然,老外居多,卻皆是修養甚好、舉止不俗的西洋紳士淑女。
我即使在自己住的城市,也天天起床後出門,為了看看外間一切或許新鮮的東西。這莫非也像旅行。哪怕在台北的東區,有時突然餓了,我連吃一碗面也樂意進一家白瓷碗碟盛裝擔擔面、紅油抄手的老店,像「美景」,以求在哄哄鬧鬧的氣氛中獲取那份順眼的風景。
旅行有時如同看報,令人不悅的標題,最好速速翻過。原本你在襄陽路逛,不料街景糟糕,不妨快快換到汾陽路。
旅行的最高訣竅,在於懂得適時移動。
它也像交朋友。沒意思的人,真不想多聽他們瞎扯。我們說旅行、旅行,其實是逃開那些圍繞在你身邊頗稱得上陳腔濫調的學校校長、老師、同學、公司的主任、科長、秘書,樓下的管理員,開車的司機,以及太多太多你已經認識多年卻不想閱讀欣賞的諸多臉孔。
也因此我們奔赴遠方。那里連耳中所聽也是陌生的語言。
我已不算是常需逃離遠方的那種人,乃我不上班,無所謂煩於公司、累於同事。但真要說有絕對的自由想去哪里便去哪里,看來猶做不到。
自由,多麽難的一種境界,它還包涵不少的好奇心、求知欲,與極多極多的不計較,正因為好奇與求知的逐漸降低,我已少於旅行而僅多於晃蕩罷了。這也像無心細看大部頭的書,只好多翻閱各類小書雜著了。為什麽?為了哪怕是零星片面的小風景也。
這就是我所以常去台灣東部的因由。那里人少、路長、海很大、山很多,充滿著不陳腔濫調的教人眼睛容得下的太多東西,這就是我要的風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舒國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日在路上遇一舊友,站著說了幾句話,隨後他離去。看著他漸走漸遠的背影,突然一股很奇特的印象浮了出來,竟是:這個人不花錢!
近幾年,赴朋友家,或進商店逛看,發現有一趨勢,即大夥皆圍著長條木桌而坐,且坐在硬的板凳上,有時連靠背也無。客廳的功能與構成,開始變了。其中沙發一物,最先受到衝擊。 本來人回到家裏,脫了鞋,放下包包,然後呢?或是到廚房倒杯水,喝下;或是到浴室洗個手、擦把臉、撒泡尿什麼的。接著呢?
至若慢食。歐洲人原已夠慢了。像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他們吃飯,更準確的說,是吃得太久,似乎還不是吃得慢。 台灣不必學他們這一種「慢」。台灣可做的,是追求簡化卻不失高質地的觀念,那麼台灣到底有沒有可以逐漸成為慢城的村鎮?
義大利的「慢城」(Citta Slow)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後,令台灣人極為羨豔,然台灣到底可不可以過上幾天那樣的生活?首先,「慢城」的哲學,對台灣極有啟發。
武俠小說之描寫,乃是注重事,不注重物;注重情,不注重景。情節便是所謂的「事」,角色便是所謂的「物」。角色在金庸書中雖也重要,卻緊隨情節而行,金庸並不特意以大片篇幅來詳究某角色之習慣、態勢、形貌及實質變化......
愛情在金庸故事裡具有重大地位,而女子在愛情中更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尊崇要素。聰明、活潑、刁鑽、機伶,是許多金庸書中女子的特色。像《飛狐外傳》中的袁紫衣(圓性)在福康安府,言詞咄咄,先發制人,將湯沛陷個百口莫辯,宛然是韋小寶伎倆中的一部分。
某日在路上遇一舊友,站著說了幾句話,隨後他離去。看著他漸走漸遠的背影,突然一股很奇特的印象浮了出來,竟是:這個人不花錢!
近幾年,赴朋友家,或進商店逛看,發現有一趨勢,即大夥皆圍著長條木桌而坐,且坐在硬的板凳上,有時連靠背也無。客廳的功能與構成,開始變了。其中沙發一物,最先受到衝擊。 本來人回到家裏,脫了鞋,放下包包,然後呢?或是到廚房倒杯水,喝下;或是到浴室洗個手、擦把臉、撒泡尿什麼的。接著呢?
至若慢食。歐洲人原已夠慢了。像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他們吃飯,更準確的說,是吃得太久,似乎還不是吃得慢。 台灣不必學他們這一種「慢」。台灣可做的,是追求簡化卻不失高質地的觀念,那麼台灣到底有沒有可以逐漸成為慢城的村鎮?
義大利的「慢城」(Citta Slow)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後,令台灣人極為羨豔,然台灣到底可不可以過上幾天那樣的生活?首先,「慢城」的哲學,對台灣極有啟發。
武俠小說之描寫,乃是注重事,不注重物;注重情,不注重景。情節便是所謂的「事」,角色便是所謂的「物」。角色在金庸書中雖也重要,卻緊隨情節而行,金庸並不特意以大片篇幅來詳究某角色之習慣、態勢、形貌及實質變化......
愛情在金庸故事裡具有重大地位,而女子在愛情中更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尊崇要素。聰明、活潑、刁鑽、機伶,是許多金庸書中女子的特色。像《飛狐外傳》中的袁紫衣(圓性)在福康安府,言詞咄咄,先發制人,將湯沛陷個百口莫辯,宛然是韋小寶伎倆中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暫時脫離數位世界的時光。不再依靠電子地圖優先查找想去的地方,每個路途上的風景,都是目的地。
Thumbnail
以推薦對象平日的生活體感來設計反差,旅遊體驗通常不錯。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09/14/2018 人が澄む 旅行的意義昇華   這些年,我常出國。 出國的目的當然就是工作。 因此去了不少地方,雖談不上見多識廣,但倒也真看了不少觀光景點。 一個旅程,至少要看上百個景點。 也因此出國觀光對我早己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大老遠跑去看教堂,古堡,皇宮,古蹟。 我寧可和
Thumbnail
我認為旅行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計劃好每一天要做什麼、要去哪看哪個東西;第二種是沒有規劃,你根本不知道明天要幹嘛。我很喜歡第二種,並且只有這樣過一次沒有規劃的旅行。
Thumbnail
走在當地的傳統市場,店家將尚存著溫熱的剩菜飯倒入水溝中,餘溫碰上冷冽的零下空氣讓路上直冒煙氣,或許是這種踏入不平凡的日常吸引著我,也或許是知道在這世界上有千百種生活的方式讓我有種安全感。
Thumbnail
放個長假,是因為工作太疲倦對於未知有著莫名逃離的期待、也有很多的時候是不曉得當下的選擇,所以抽離到一個不同於平常生活的地方。今天選擇的花蓮丘丘森旅是因為曾經對漫城「slow city」有所認識。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暫時脫離數位世界的時光。不再依靠電子地圖優先查找想去的地方,每個路途上的風景,都是目的地。
Thumbnail
以推薦對象平日的生活體感來設計反差,旅遊體驗通常不錯。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09/14/2018 人が澄む 旅行的意義昇華   這些年,我常出國。 出國的目的當然就是工作。 因此去了不少地方,雖談不上見多識廣,但倒也真看了不少觀光景點。 一個旅程,至少要看上百個景點。 也因此出國觀光對我早己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大老遠跑去看教堂,古堡,皇宮,古蹟。 我寧可和
Thumbnail
我認為旅行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計劃好每一天要做什麼、要去哪看哪個東西;第二種是沒有規劃,你根本不知道明天要幹嘛。我很喜歡第二種,並且只有這樣過一次沒有規劃的旅行。
Thumbnail
走在當地的傳統市場,店家將尚存著溫熱的剩菜飯倒入水溝中,餘溫碰上冷冽的零下空氣讓路上直冒煙氣,或許是這種踏入不平凡的日常吸引著我,也或許是知道在這世界上有千百種生活的方式讓我有種安全感。
Thumbnail
放個長假,是因為工作太疲倦對於未知有著莫名逃離的期待、也有很多的時候是不曉得當下的選擇,所以抽離到一個不同於平常生活的地方。今天選擇的花蓮丘丘森旅是因為曾經對漫城「slow city」有所認識。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