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菜根談-修省篇-序文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間,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應同窗同學陳愛珠居士之邀,為馬來西亞「慈愛施醫贈藥隊」的社會服務資源籌募基金,往馬來西亞太平佛教會,啟建一壇「梁皇法會」。法會結束,回程一行人順道旅遊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地,並參訪各地佛教名山寶剎。旅經香港時,參訪妙法寺,方丈洗塵和尚贈明朝洪應明著陳公佩譯解本《菜根談》一書,與我等結緣。旅途中翻閱數則菜根談,覺其義理頗契佛家思想,且能將世出世法的修養鉤玄提要的記述出來,實為難得的「培根論」,遂萌開「菜根談講座」之念。返臺後,即於普門學苑共修會開講《菜根談》。
    《菜根談》原著,分五篇,第一「修省篇」集錄有四十三則慧語,第二「應酬篇」集錄有五十八則慧語,第三「評議篇」集錄有五十四則慧語,第四「閒適篇」集錄有五十一則慧語,第五「概論篇」集錄有二百零九則慧語,五篇共計有四百十五則慧語。本書講述的僅第一「修省篇」部份的四十三則慧語義理。《菜根談》原著,近於宋人之語錄體,因文句雕琢典麗,多作偶聯語,文簡義奧,有陳公佩為原著四百十五則菜根談慧語,略作疏解淺釋,本書「譯文」部份,即參考陳公佩之釋解作譯。
    本書原著之版本、著者、年代,根據本書原著「譯解本」後附記載:『此書原著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光緒丁亥年揚州藏經院木刻本,一個是常州天寧寺刊本。兩個版本,互有增缺,現集合原著兩版本編譯而成。』
    現坊間另有流通明朝洪自誠著之同名異本之《菜根譚》,有人說此著者洪自誠與本書原著者洪應明,是同人異名。從兩本著作內容與編輯之懸殊差異而觀,此說應不足以信。洪自誠的《菜根譚》,只分二篇,前篇有二百二十五則,後篇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有三百六十則。
    洪自誠,是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根據聖印法師講述的洪自誠《菜根譚講話》中的前言所提:『此書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則洪應明的年代與本書原著「譯解本」所載,就有差異。或因兩人一號「還初」,一稱「還初堂主人」,故有人誤以為「洪自誠」與「洪應明」是同人異名。
    聖印法師的洪自誠《菜根譚講話》中的前言又提到:『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是裡面,可以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洪應明的年代,如係乾隆年代,則此一考據,應是可信的。
    因本書原著各版本無從獲得,無法深入考據本書原著作者與年代,特引聖印法師講述之《菜根譚講話》前言所提之年代與本書原著「譯解本」所載之年代差異,供作來哲考據之參考。與本書原著類似之書籍,較出色者,有清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
    《菜根談》講座開講以來,講義皆逐期於《普門慈幼雜誌》刊載,第一修省篇四十三則慧語義理講畢,暫告一段落。講義今刊載將盡,《普門慈幼雜誌》社準備合纂發行單行本流通,故謹識開講因緣,並附原著序文,以供讀者瞭解本書流通始末之旨。
    余讀書,喜探文義內涵,故講述內容,重在文義之闡揚與修養之指引。本書為助讀者推思文義內涵,所取之喻與典故,除自己之見聞外,皆拾今古賢達之牙慧,旨在與同修共勉每則菜根談所提示之修養。雖然畫餅不能充飢,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當下,不也能探得「教外別傳」消息嗎?《菜根談》一句如何生道?參透「靈山拈花微笑」,許汝源頭活水來!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乙亥八月二十日,心印謹識於普門學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