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中華人民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0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
台灣雲林縣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老師蒐集整理

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

初稿2014.04
最新修正2024.0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台灣雲林縣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蒐集整理
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

因為中國國內的博士學位比較好拿,每年博士產量驚人,假設30歲博士畢業,在中國當上講師(中國沒有助理教授,起聘是講師),以往還好,講師職稱大概5年後可以升等副教授;35歲升等副教授,副教授5年後升等教授,也就是在中國,可能40歲左右就會當上四級教授(雖然月薪只有台灣助理教授的一半不到),與台灣狀況不同。

以2021年涉貪被捕的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于志剛為例,于志剛1973年生,1991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念法律系,一直念到2001年取得該校法學博士為止,畢業當年(2001)到中國政法大學專任講師,才隔1年(2002)馬上升副教授,2005年升正教授,一路破格升等,速度驚人。

中國自己土產博士好拿,因此大概新聘博士都是要35歲以下的年輕人

在台灣,根據2014年的報導,當助理教授大概以35歲以上(博士生要在35歲以前取得在台灣的專任教職相當困難)、副教授以44歲以上,教授以55歲左右為多,雖然台灣正教授薪水是中國正教授的5倍左右,但升遷上卻大概晚了15年。

然而目前中國講師升等越來越嚴苛,對被謔稱為「青椒」的青年教師們十分不利,中國各大學多半實施「非升即走制」(講師限期升等制,通常是五年或6年,期限屆滿無法從講師升等為副教授就必須走人,2003年由北京大學首次將此仿效美國的制度引進中國),誰可以升?各學院有名額限制,年限屆滿未能升等者甚多,比如2009年至2016年底,中央民族大學全校教學科研崗一共才評了兩個副教授。很多主持國家科研專案,且專案排在全國前列的同事,40多歲了仍是講師,朝不保夕。

美國的非升即走制,難的是在如何應聘助理教授,擠進窄門,至於應聘成功後,能順利取得終身教職的機率不低,而中國反是,升等名額有限,且非學術性因素過多,還必須符合政治要求。

在中國,實施大學人事改革的學校,新進的助理教授頭銜人員必須遵從「非升即走制」,幾年之內(通常是五年)無法升等為副教授就必須走人,而舊制的講師有可能終身僱用。

2024年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宋凱未通過聘期考核後,2024年4月自殺身亡,引發外界關於學校對大學教師「非升即走」政策的批評。(宋凱38歲就擔任副教授)(中央社新聞)

2023年南京林業大學發布的「南京林業大學高層次人才首聘期考核辦法」顯示,適用的高層次人才首聘期一般為3至4年,校方依據所簽訂的協議書進行考核。宋凱屬於有編制的人才引進,雖然不是「非升即走」,但面臨的狀況差不多。

宋凱,本科畢業於天津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碩士,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後。2019年,時年33歲的宋凱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到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

「南京林業大學高層次人才首聘期考核辦法」辦法規定,考核總分滿分為100分,其中,科研項目類滿分50分,論文類滿分50分。其中,科研項目類,獲批協議中約定全部項目得50分,否則不得分。「就考核標準而言,如果教師手裡沒有國家級的項目,是很難達標的」,項目算是核心指標,要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再加上論文,才能基本合格。宋凱雖然發了一些論文,但沒有拿到項目。因此首聘期考核不過遭降薪 服藥自殺終年38歲。

中國講師升等基本條件--博士學位者實任講師兩年以上,碩士學位者實任講師5年以上,符合任職學校科研、教學以及政治要求者。(未達年數亦可升等,稱之為【破格】)

中國副教授升等基本條件--任職副教授五年以上,符合任職學校科研、教學以及政治要求者。(未達年數亦可升等,稱之為【破格】)

破格的例子-中國政法大學前副校長于志剛

1973年-于志剛出生於河南

1991年-于志剛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碩博連讀

2001年-于志剛取得法學博士(28歲)

2002年-于志剛破格晉升副教授(29歲)

2005年-于志剛破格晉升教授(32歲)

2006年-于志剛成為博士生導師(33歲)

2021年-于志剛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共產黨黨籍和公職。

2022年-于志剛猝死

中國的大學教師崗位分級制相關文章001
中國的大學教師崗位分級制相關文章002(聘用規定)
中國的大學教師崗位分級制相關文章003(北京師範大學人事處文件)

中國的特聘教授、講座教授,由中國教育部以及香港富商李嘉誠共同出資,成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支應,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為5年;講座教授50名,聘期為3年。

中國的特聘教授:獎金每年20萬元人民幣(未滿100萬台幣),外加月薪約35000台幣後,合計年收入未滿150萬台幣

中國的講座教授:獎金每月3萬元人民幣(月薪未滿15萬台幣),按實際工作時間支付,外加月薪。

(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視同外籍教師「外專」,採約聘制,任期大概3~6年,月薪計算方式與本國不同,除非歸化中國國籍,否則也很難拿到永久教職)

中國的大學正教授月薪不到 3萬5000新台幣

中國的大學副教授月薪不到 2萬新台幣

中國的大學講師月薪起薪不到 8000新台幣

月薪之外的收入

中國的教授,如果沒有「教師資格證」,就不容易接研究案、演講,業外收入就很低(2012年6月起才開放台灣人也可以申請「教師資格證」

2012年,中國宣佈台灣教師也可以領中國的教師證,當時,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會長陳正騰表示,(陳正騰,台灣統派政治團體「台灣青年聯合黨」主席,1973年生,曾任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助理,台灣中興法商公共行政系畢業,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碩士及博士,1999年起留學中國10多年)目前台灣籍教師在大陸任教是約聘制,3年一聘,是否續聘全看學校決定,無法累計年資,相當沒保障。

若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在繳交「三險一金」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時使用)的費用後,至少享有中國公民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且年資可累計,至少就有可能升等。

台灣籍教師是否有中國的教師證,待遇上沒太大差別,但如果可以升等,累積名氣,就比較有機會拿「額外收入」。博士菜鳥教師在中國沿海城市大學任教,2012年時年薪大概是6到8萬人民幣(約40萬台幣,是在台灣當助理教授薪水的一半以下)。單就本薪來看,待遇比臺灣的大學教師低不少。

但是台灣籍教師在中國有了教師證,如果通過各種條件,幸運可以升等,搞好關係,累積名氣的話,就比較有機會接研究案及受邀演講,在中國一場演講5000人民幣(24000新台幣)起跳,比臺灣的行情3000~ 5000元新臺幣高。2012年新的政策利多讓台籍教師有機會可以比照中國籍的教師,在中國的大學升等,用接案子、演講等額外的副業來創造收入,解決薪資過低的問題。

根據2015年台灣的媒體報導,中國優秀大學畢業生最高月薪可以拿到6萬新台幣左右,跟中國的大學正教授教書十幾年月薪還不到3萬5000元台幣實在差太多,所以中國的大學教授窮則變,中國高教產業化,兼差賺外快創造收入(創收)變成常態,固守研究教學本業的變成少數。

中國工程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
2009年10月31日《揚子晚報》
現在社會上廣泛流傳著“大學老師(指教授、副教授們)的工資不如小學老師或初中老師,甚至有些還比不上幼兒教師!”

此話怎講?因為自從2008年8月全國公務員實行工資改革後,國家公務員工資加上津貼補貼等比原先翻了一番還多,如原先一個科長級公務員月工資2500多元,比大學副教授的工資低得多;但工改後的科長(過去是行政編制,現稱公務員編制)就是近6000元(人民幣,下同),年終還有獎金拿。一個正處長級公務員年薪10萬元以上,月工資8000多元,年終獎不在其內。而且從2007年起補發一年。但公務員工改已經四年了,卻屬事業編制的大學正教授(原先說可享受副廳長級工資待遇)、副教授(原先說可享受正處長級工資待遇)的工資仍是“濤聲依舊”,還只是每月4000元(註:約新台幣2萬)和5000多元(註:約新台幣2萬5),至今四年了,沒有工改的希望。過去是上下差不多的,現在與公務員的工資待遇懸殊太大太大了!

台語日語性別法制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國本國籍大學教師薪水,2020年左右,浙江大學正教授月薪約11000人民幣(約台幣4萬7),副教授月薪大概7000人民幣出頭(台幣3萬
中國的大學教職職稱分三級、台灣的大學教職職稱分四級 (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視同外籍教師「外專」,採約聘
《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1月9日公布,該法第9條第2項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為之。」,2022年8月1日起生效。 從小學到高中,台語都成為必修課程。
2021年1月21日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年度TTRC臺灣教學資源平台全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補助計畫 漢學期未泯 — 臺語漢文融入大學課程創新教案設計 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專題講座
恭喜本中心李玉璽老師自2021年2月升等為教授  
台北市天籟吟社主辦,2020年12月6號於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六樓舉辦頒獎典禮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老師參加台北市天籟吟社所舉辦的台灣漢文傳統詩獎-天籟詩獎,榮獲社會組徵詩首獎
中國本國籍大學教師薪水,2020年左右,浙江大學正教授月薪約11000人民幣(約台幣4萬7),副教授月薪大概7000人民幣出頭(台幣3萬
中國的大學教職職稱分三級、台灣的大學教職職稱分四級 (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視同外籍教師「外專」,採約聘
《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1月9日公布,該法第9條第2項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為之。」,2022年8月1日起生效。 從小學到高中,台語都成為必修課程。
2021年1月21日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年度TTRC臺灣教學資源平台全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補助計畫 漢學期未泯 — 臺語漢文融入大學課程創新教案設計 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專題講座
恭喜本中心李玉璽老師自2021年2月升等為教授  
台北市天籟吟社主辦,2020年12月6號於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六樓舉辦頒獎典禮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老師參加台北市天籟吟社所舉辦的台灣漢文傳統詩獎-天籟詩獎,榮獲社會組徵詩首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久居花蓮的一位好友,人稱弓長先生,執教東華大學垂數十年,今年正式退休。可以預見的是,他非但可以領取月退俸,而且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未來的美夢是入住「長庚養生村」。 弓長桑算是好運亨通,家境不錯,大學時期考上私立學校,但插班考試成績優異,正式成為台大學生,之後更獲得台大社會學博士學位。他喜歡背誦
Thumbnail
Ph.D Degree 澳洲承襲英國的學制,而台灣則是以美制為主,還是略有不同,澳洲的博士班規定要先找到指導教授才能申請,故在正式遞件前要花點時間與各校的教授交流,當然也要先瞭解各校的狀況先,博士班是沒有畢業口試的,但每年會有review去瞭解學生的進度,期中會有一次大review。 此外,由於
前幾天,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早年的同事黃蓋世老師,談話中提到,說有意要請教人生規劃。當時心裡有點納悶,我離開學校快20年了,記得他剛好從美國拿到博士載譽歸國。 他獲聘為助教授,一路努力爬升到副教授、教授。相傳最近被系裡同事推選為系主任, 看來學而優則仕在他身上實實在在體現。 奇妙的是,
工作機構主席的年紀已經不輕,可能為了節省營運一個非牟利機構的成本,他聘請的員工很多都十分年輕,我來到這個機構工作,發現我的年紀竟然比起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了起碼十五年,在我的人生工作經驗中,別說沒有那個地方會出現我比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甚至也未見過這樣不平均,我竟然成為長輩,真的不知道如何反應⋯⋯
Thumbnail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我一生感謝這兩位熱衷政治的校長及教授。 若非張啓民校長放行,陳癸淼教授代表中興大學向張啓民校長求情,我可能以中學國文教師終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久居花蓮的一位好友,人稱弓長先生,執教東華大學垂數十年,今年正式退休。可以預見的是,他非但可以領取月退俸,而且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未來的美夢是入住「長庚養生村」。 弓長桑算是好運亨通,家境不錯,大學時期考上私立學校,但插班考試成績優異,正式成為台大學生,之後更獲得台大社會學博士學位。他喜歡背誦
Thumbnail
Ph.D Degree 澳洲承襲英國的學制,而台灣則是以美制為主,還是略有不同,澳洲的博士班規定要先找到指導教授才能申請,故在正式遞件前要花點時間與各校的教授交流,當然也要先瞭解各校的狀況先,博士班是沒有畢業口試的,但每年會有review去瞭解學生的進度,期中會有一次大review。 此外,由於
前幾天,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早年的同事黃蓋世老師,談話中提到,說有意要請教人生規劃。當時心裡有點納悶,我離開學校快20年了,記得他剛好從美國拿到博士載譽歸國。 他獲聘為助教授,一路努力爬升到副教授、教授。相傳最近被系裡同事推選為系主任, 看來學而優則仕在他身上實實在在體現。 奇妙的是,
工作機構主席的年紀已經不輕,可能為了節省營運一個非牟利機構的成本,他聘請的員工很多都十分年輕,我來到這個機構工作,發現我的年紀竟然比起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了起碼十五年,在我的人生工作經驗中,別說沒有那個地方會出現我比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甚至也未見過這樣不平均,我竟然成為長輩,真的不知道如何反應⋯⋯
Thumbnail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我一生感謝這兩位熱衷政治的校長及教授。 若非張啓民校長放行,陳癸淼教授代表中興大學向張啓民校長求情,我可能以中學國文教師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