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牛的印跡-頓法的先決條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 一個人不應該依附於任何種類的家庭和佛寺,不應該「住」於任何東西。如果能持有正確的態度,物質的匱乏反而可以幫助一個人斷除貪與執著。而只有斷貪與執著的人,才可望在禪修裡向前邁進一大步。
有效禪修的四個必要條件: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大決心)、大疑情
  • 簡單來說,大疑情通常是由看話頭或參公案所引起的。
四弘誓願
  1. 眾生無邊誓願度。
  2. 煩惱無上誓願斷。
  3. 法門無上誓願學。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書名:牛的印跡
作者:聖嚴法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默照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太簡單了,以致於它的簡單反而成為一種困難。歸根究柢,它是一種無法之法,修行者只要拋卻一切尋求、一切執著、一切期望,直接生活在禪裡就可以。
資質越魯鈍和情緒越複雜的人,所需要使用的修行方法就越複雜迂迴;反之,根器越銳利和性情越單純的人,需要使用的方法就越簡單直接。至於那些根氣極端銳利的人,有可能單憑一句話既達到深邃的開悟。
當我們意識到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或物質存在關係密切時,又怎能不對萬物產生同情心和關懷呢?這種擴及所有地方一切生命的慈悲,來自於「我們其實都是一家人」的洞見,這就是佛教慈悲的基礎。
五停心: 簡單來說,是五個淨化心靈、促進禪定的方法。禪定在中國又稱為止。 然而「止」不過是觀的基礎,觀這個字有觀看或觀想的意思。心一旦透過「定」獲得淨化和統一,他就會變得很深邃、很有力很清澈。 四念處:基本上就是「觀」的四種方法,透過對身、受、心、法四者的觀想,我們可以拔除貪
佛教其中一個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宣示就是: 1.諸惡莫作 2.眾善奉行 3.自淨其意 4.是諸佛教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默照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太簡單了,以致於它的簡單反而成為一種困難。歸根究柢,它是一種無法之法,修行者只要拋卻一切尋求、一切執著、一切期望,直接生活在禪裡就可以。
資質越魯鈍和情緒越複雜的人,所需要使用的修行方法就越複雜迂迴;反之,根器越銳利和性情越單純的人,需要使用的方法就越簡單直接。至於那些根氣極端銳利的人,有可能單憑一句話既達到深邃的開悟。
當我們意識到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或物質存在關係密切時,又怎能不對萬物產生同情心和關懷呢?這種擴及所有地方一切生命的慈悲,來自於「我們其實都是一家人」的洞見,這就是佛教慈悲的基礎。
五停心: 簡單來說,是五個淨化心靈、促進禪定的方法。禪定在中國又稱為止。 然而「止」不過是觀的基礎,觀這個字有觀看或觀想的意思。心一旦透過「定」獲得淨化和統一,他就會變得很深邃、很有力很清澈。 四念處:基本上就是「觀」的四種方法,透過對身、受、心、法四者的觀想,我們可以拔除貪
佛教其中一個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宣示就是: 1.諸惡莫作 2.眾善奉行 3.自淨其意 4.是諸佛教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