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6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6.8.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陳瑩中曰: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少有忿懥,則不得其正;少有嗜慾,亦不得其正。
然自非聖賢應世,安得無愛惡喜怒,
直須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為得矣。」
《廣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陳瑩中說:
「想要證得無上大道,首先必須存心要端正,
如果心中稍有忿怒的念頭,此心便不能得其正;
稍有貪愛嗜慾之念,此心也不能得其正。
然則自非聖賢乘願再來,誰能沒有愛惡喜怒、七情六欲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捨棄一切雜念、妄執,
不留絲毫於胸中,這樣才能入道。」
良因贊曰:
雖說大小顯密各個宗派,善巧方便各自不同,
但其相同之處,皆是以此方便調伏煩惱。
而了解自己,則是調伏煩惱之先務。
要認識自己,必以「觀心」為要。
看到自己的貪、瞋之念,並不隨之而舞,這是修道的根本功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8.4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新和尚曰: 「秀圓通①嘗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謂之失德; 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 夫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 《與靈源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說: 「圓通法秀禪師曾說: 而要求他人端正,這叫失德;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2016.8.2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仁慈忠恕①,尊賢敬能。戲笑俚言②,罕出于口。 無峻阻,不暴怒。 至於去就之際,極為介潔。 嘗曰:「古人學道,於外物淡然,無所嗜好。 以至忘勢位,去聲色,似不勉而能。 今之學者,做盡伎倆,終不奈何。其故何哉? 志不堅,事不一,把作匹似間③耳。」 《記實》
2016.8.1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生富貴之室,無驕倨之態。處躬節儉,雅不事物。 住烏巨山,衲子有獻鐵鏡者。雪堂曰: 「溪流清泚,毛𩬊可鑒,蓄此何為。終却之。」 《行實》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相由心生,心又隨境轉。 因此當我們囤積大量物資時,內心往往也隨著雜亂而牽絆、不安。
2016.03.1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靈源好比類衲子,曰:『古人有言,譬為土木偶人相似。 為木偶人,耳鼻先欲大,口目先欲小。 人或非之。耳鼻大可以小,口目小可以大。 為土偶人,耳鼻先欲小,口目先欲大。 人或非之。耳鼻小可以大,口目大可以小。 夫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矣。 《記聞》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2016.8.4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新和尚曰: 「秀圓通①嘗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謂之失德; 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 夫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 《與靈源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說: 「圓通法秀禪師曾說: 而要求他人端正,這叫失德;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2016.8.2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仁慈忠恕①,尊賢敬能。戲笑俚言②,罕出于口。 無峻阻,不暴怒。 至於去就之際,極為介潔。 嘗曰:「古人學道,於外物淡然,無所嗜好。 以至忘勢位,去聲色,似不勉而能。 今之學者,做盡伎倆,終不奈何。其故何哉? 志不堅,事不一,把作匹似間③耳。」 《記實》
2016.8.1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生富貴之室,無驕倨之態。處躬節儉,雅不事物。 住烏巨山,衲子有獻鐵鏡者。雪堂曰: 「溪流清泚,毛𩬊可鑒,蓄此何為。終却之。」 《行實》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相由心生,心又隨境轉。 因此當我們囤積大量物資時,內心往往也隨著雜亂而牽絆、不安。
2016.03.1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靈源好比類衲子,曰:『古人有言,譬為土木偶人相似。 為木偶人,耳鼻先欲大,口目先欲小。 人或非之。耳鼻大可以小,口目小可以大。 為土偶人,耳鼻先欲小,口目先欲大。 人或非之。耳鼻小可以大,口目大可以小。 夫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矣。 《記聞》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