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奧運其實是個「超黑心」的吸金活動?

吸收大量稅金,利用志願者的善意
原文發佈日期:2021.5.22 原文作者:池田 清彦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奧運是不是已經成為一種「犯罪」?──知名生物學者池田清彥(早稲田大學名譽教授)對世界級大型活動的謊言感到憤慨。本文為池田教授描寫奧運那些不為人知的惡行,而最新集結出版的著作《どうせ死ぬから言わせてもらおう》(角川新書,暫譯:人皆有一死,那就讓我來揭發)當中節錄一部分,並加以編寫而成。
過去的林匹克運動會是為了競爭個人力量
在這個消費資本主義當道的時代,只要能夠受到人們關注,不管是什麼都可以直接與金錢產生連結。同樣為競賽,圍繞著受歡迎的體育活動與圍棋、將棋流動的資金,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據說,將棋界的頂尖職業棋士,年收入可能接近1億日圓;一般的職業棋士年收入不過落在700~800萬日圓程度。
與此相比,職業棒球、足球、高爾夫球選手的年收,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等級的。看看日本的職業棒球選手在2019年的年薪排行榜,從第一名的菅野智之(sugano tomoyuki)年薪6億5000萬日圓往下看,年薪在1億日圓以上的就有95人。放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年薪再加一位數,2019年排行第一的Max Scherzer年薪高達3740萬美元(約40億日圓)。
為了成為圍棋或是將棋的頂尖職業棋士,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與付出的努力,絕對不亞於職業運動選手,但是兩者年薪的差異就等同於兩者之間市場規模的差距。
職業棒球或是足球賽事,透過電視轉播就能夠獲得高收視率,伴隨而來的就是許多人能夠從中獲利。反觀,即便現場轉播將棋比賽,也只有少部分觀眾。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圍棋與將棋相對來說不容易與那些賺錢的生意連結在一起。
這個現象不只出現在職業運動,在業餘運動也相同。即便是業餘,只要運動本身受到人們歡迎,必定也伴隨著鉅額的資金流動。而其中最大的運動盛事,就非奧運莫屬了。近代奧運大會是在1896年開始,模仿古代奧林匹克舉行賽事,也一樣在希臘的雅典舉行(事實上古奧運會並非在希臘雅典舉行,而是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的奧林匹亞)。
這場大會由241人、共14個國家參與。由於奧運的舉辦責任在城市本身,而不在舉辦國家身上。在當時,甚至有複數國家的選手組成一個混編隊伍參賽,是一場單純競爭個人力量的大會。後來因為參加國與選手人數不斷增加,演變成國家與國家之間對獎牌的爭奪戰。
政治人物將奧運當做發揚國威的舞台、鼓舞愛國意識、促進人民團結,將奧運當做凝結政治向心力的手段。這個現象在獨裁國家當中特別明顯,冷戰時期的共產國家由政府出錢,培養奪取獎牌選手的作法非常常見。將奧運當做發揚國威的舞台最典型的例子為1936年,在希特勒掌權時於德國舉辦的柏林奧運。希特勒讓世界了解到,藉著舉辦奧運大會,能夠讓政治宣傳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1940年決定奧運在日本舉辦,而日本的掌權者與其追隨者,正是借鏡柏林奧運在政治上獲得的成功,將運動當做發揚國威的道具。增進國民的愛國與健康意識,並培養效忠國家的士兵與勞工,藉此展開許多政治運動。但卻因為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年~1945年)激化而中止大會。當時在日本推行的運動與健康意識,更正確地來說,是法西斯主義。許多由官民發起的愚蠢行為,也正是由此開始。今日在學校的義務教育當中,還可以在課程與運動會當中看到蛛絲馬跡,這部份我們留待其他篇來說明。
打著「和平祭典」美名的奧運
職業運動與業餘運動最大的不同,就是後者被注入了大量的稅金。職業運動的票房慘澹導致財政赤字,這也是私人企業的問題,國家或者地方政府不需要負任何責任。表面上為業餘運動的奧運大會,若是支出大幅超過預算而造成赤字,這個金額是必須要靠增稅來填補的。
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會,就因為發生鉅額的虧損,最後只能靠稅金填補的事態。在這屆之後,申辦奧運的城市減少,也是由於反對的居民增加所至。而扭轉此一狀況的,是1984年由商業主義領航的洛杉磯奧運會。由此屆大會為分水嶺,奧運從此與業餘性絕緣,而完全成為國際資本主義收割的舞台。實際上,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與2012年的倫敦奧運確實收到營利效果。
但是,由於主辦費用不斷調漲,對主辦城市來說負擔愈來愈重,申辦的城市又再度減少。排在東京奧運後2024年的下一屆主辦城市,落在巴黎或洛杉磯之間無法決定,後來IOC使用苦肉計,終於敲定2024年為巴黎主辦,2028年為洛杉磯主辦。
即便主辦城市負擔極大,掌權者與資本家為什麼依然爭奪奧運的主辦權呢?想藉此宣揚國威達到政治性目的的掌權者就不用多說,能夠獲得鉅額轉播權利金的IOC、想為自己的公司打廣告的贊助企業、廣告公司、以開發設施為名參與公共事業的土地建設商,這一部分人都能從奧運中獲得巨大的好處。當然,資本金基本上都是由人民的稅金支付。當初,政府宣傳只需要支付7300億日圓,就能夠舉辦奧運大會,但不知不覺間,預算不斷膨脹,根據會計檢查院的試算,已經達到3兆日圓。
稅收並不是無限的,光為了奧運就花費如此鉅額的預算,將會導致教育、社會福利相關的預算,以及311地震的復興預算遭到削減。若是發展至此,奧運美其名曰「和平的祭典」,實際上卻是讓人民的稅金落入權力者與利益團體的口袋。甚至打著「志願者」的名號吸引懷抱善意的人們,操作這個無償的系統獲得巨大利益。比現在社會上的「黑心企業」還要過分。在奧運結束之後留下的,將是被削減經費的教育、社會福祉與復興地方的預算以及增稅。
從過去的里約奧運開始,最近的奧運會在結束之後,主辦城市國的景氣反而都衰退。若是奧運本身如此賺錢,就應該將大會職業化,不再使用任何一毛稅金才對。若因此,再也沒有城市申辦奧運的話,也只能接受。奧運當中充斥金錢這一點,筆者是不在意的,但若因此導致稅金被竊取、志願者被當做奴隸驅使的話,根本就是犯罪活動。如果大部分的人想法與筆者相同的話,奧運可能早就從世界上消失了。
原文網址: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65332,正式授權翻譯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