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提到知識型圖文創作的七種形式,今天來聊聊我們究竟是想創作給誰看?內容是什麼?你能帶給他什麼?對於行銷很陌生的朋友也許覺得奇怪,問:「就是大家啊、網友啊,不是嗎?」
知識圖文創作有其目的性,失智症衛教針對失智症病患家屬、離婚訴訟懶人包針對想離婚的怨偶,同樣的,我們的知識圖文創作也有適合的對象,稱為目標客群(簡稱TA),而TA是誰會影響到想呈現的內容、圖文形式、以及宣傳管道。
基本上,想要將自己的創作有效擴散出去,就必須找到以下三樣的交集點:
- 你想說的內容
- 目標對象是誰、好奇的內容是什麼
- 他們習慣用什麼方式吸收資訊
老實說,這是個人品牌定位的一部分,目前有許多知名前輩老師分享過定位方法,比如在Yotta線上課<個人品牌實戰>的Vista鄭緯筌老師、專班授課<個人品牌大帝國>的于為暢-暢哥,以及撰寫《個人品牌獲利》的李洛克老師,所以在此我就不班門弄斧,只大致說個梗概、並針對知識圖文創作要注意的部分提供意見。
你想說的內容
也就是想鎖定的主題,若有新發展個人品牌,主題最好不要朝三暮四,否則無法在大家心中留下印象,要做到讓大家看到某主題就想到你、看到你就知道你做某主題,這樣就算成功了。
以我自己為例,目前透過漫畫知識萃取分享書籍,起心動念只是想將看過的書做整理內化,不想只是看完就忘,不過畫到現在,許多朋友已經看到作品就可以直接聯想到我,下一步我則要透過這系列文章,以及文末會提及的「秘密規劃」,讓大家看到「手繪/漫畫」+「知識萃取」就想到我。
選擇主題時需考慮兩點:
- 和自己知識經驗的相關度
- 是否有源源不絕的新題材
前者是因為越有相關知識經驗、講起來越能深入,不會露一堆破綻給人攻擊;後者則是考慮個人品牌需要長久經營,假設第一年就把所有題材都消耗完,接下來就一定產出得很痛苦,當然如果只是興趣偶一為之,也就不必擔這個心,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再來重要的是,選擇的主題適合用什麼樣的圖文形式呈現?
假設專做社會議題討論的,就會需要用能提供長篇脈絡的忘形流簡報、漫畫手繪萃取,而想做知識重點整理的,就能藉由單張懶人包、知識圖卡進行,要想一次呈現所有事件脈絡與關係圖的時候,就適合使用全息圖,這些我在前一篇<圖文創作的七種形式>裡有將適合的使用場景分類,還沒看過的可以先去看。
如果要簡單分辨要用哪種形式,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想呈現的議題有多嚴肅
越嚴肅的議題越要拆解、並用手繪或梗圖呈現,對我來說,嚴肅的議題就像是很乾柴的雞胸肉,必須要一絲一絲的拆解開來,用圖當成醬油般的佐料、配上文字做成的白飯,變成一碗好吃順口的雞肉飯,色香味俱全後,客人們才會想吃、願意吃、也吃得下去,最後吸收滿滿的知識精華!
所以遇到嚴肅議題,用多張懶人包或漫畫知識萃取就對了。
2. 需不需要案例解釋、引導思考
假使答案是正面的,個人會建議多些圖給讀者看,雖然也可以在一張圖裡面一次呈現,只是當圖中資訊過於繁雜,就會形成雜訊、讓讀者一時之間不知道重點在哪裡、該從哪裡開始看,反而會放棄閱讀;曾看過有些單張圖會註明視覺起點+引導視覺用的箭頭或虛線,但因為不符合人的視覺走向,我往往看得十分吃力,常常沒看完就跳離看別的資訊。
因此我自己的做法,是一次只呈現一句話+配圖,讓讀者像看電影或動畫一樣,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我的邏輯世界;反之,如果不用案例、不用引導思考,其實單張圖也就很足夠了。
3. 自己有多少時間「著墨」這個資訊
意思是從了解資訊、消化、寫文、製圖的時間來看,能有多少時間產出這篇創作?假使平常能創作的時間不多,想講的內容卻是需要呈現整體脈絡,這時採用全息圖就會是一個很適合的方式。
寫到這也快1500字,為大家做個小結:
- 擴散創意要找交集點:想說什麼、TA喜歡的內容、TA習慣的吸收方式
- 選擇主題要注意:知識經驗相關度、新題材是否源源不絕
- 分辨使用的圖文形式:嚴肅程度、是否加入案例思考、時間性
後面還有「對誰說什麼」、「他們喜歡聽什麼」,就待下周和大家聊聊,如果心裡浮現一個疑問:「規劃這麼多真的有用嗎?先做再說不行嗎?」,我也會另闢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看法,如果你還是曾經被說過「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想太多」的人,更是推薦要看!這篇會是我這過來人的心路歷程(嗚呼)。
最後我猜有些朋友雖然對圖文創作有興趣,也了解圖文對於網路吸睛有極大幫助,可是對於手繪總是感覺有道門檻過不去,和大家預告一個好消息:
《擦亮個人品牌:手繪圖文吸睛術》線上訓練營現正規畫中!!
前面提到教個人品牌的Vista老師正和我規劃線上訓練營(名稱暫定),預計為大家帶來個人定位、內容規劃、手繪教學等,快的話也許八月就可以和大家線上相會,一起將疫情帶來的危機變成轉機吧!
對Vista老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以下連結了解老師: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