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描述了一個文化上的變化,預告了定居之後的一些變革。
首先要毀掉原本當地的偶像……這當然是文化浩劫,不過那個年代這樣做並不奇怪就是了,現在這樣做只是單純的邪惡而已。
接下來是指定敬拜的場所,這一點很關鍵,因為本來可以「隨意敬拜」,因為在流浪啊!現在定居了,要有一個指定的聖所作為敬拜場所。同時也因為人口變多,要全都聚在一起不大可能,所以有分出各地敬拜場所。
這部份直到今日,當然就變成各地的教堂了,但耶穌之後其實敬拜方式也有了不同,因為身體即祭壇,萬民皆祭司,這又是另一次宗教改革。
我不斷強調,過去這樣做的理由在於因為當時人們不知道怎樣敬拜是合宜的,所以有了規格化的儀式,但當規格化的儀式本身成為偶像,耶穌就將其破除了。如今教派的多樣化,其實反倒回到原始型態,但卻又有所差異,畢竟如今有聖經可以遵循,文化多樣性反倒成為優點。
所以我才說現在如果你回頭稿文化滅絕,反倒是邪惡。
再來一個差異是食物,本來不吃野生動物的,現在可以吃了,這跟公共衛生也有關係,以前要在聖所統一宰殺,現在不用,因為定居以後環境衛生可以獲得改善的緣故。
之後再次警告不能拜偶像……這真的是三申五令。
再來又重複了各種禮儀、節期的規矩,又針對新設立的審判官做了告誡,尤其是亞舍拉女神的木柱……這要提一下,我說過過去各國文明作法都一樣,就是打贏後把對方的神變成邪神,又或者變成眷屬神,地位擺在下面(這一點看中國最明顯,一整個就是官場,其實都是國家戰爭與政治輕軌廝殺之後的結果)。
巴力既然是男神的形象,被打為邪神是一定的,但亞舍拉女神以巴力妻子的形象出現,就當年最正常的作法就是搶你太太來,等於宣告了主權(因為女人是物品)。
但這是一般國家的作法,而上帝禁止以色列這樣做,也就是禁止把亞舍拉當成祂的妻子這種普遍的方式(這有助於族群融合……),因為神是「唯一而獨一」的,不會有第二為神,管你是不是配偶神。
當然,這種觀念不因此消失,實際上後來的天主教就是依著同樣的想法把瑪利亞神格化的……這是為了配合
帝國皇后的信念……
其實就算到了現代,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這種方式來處裡衝突,但上帝告誡我們凡事都有底限存在就是了。
17章有個重要的「預告」,關於立王這件事情。
以色列原本是徹底的神權國家,唯一的王是上帝本人,但一個有固定領土的國家,在那個年代如果沒有一個中央集權體制,老實說什麼事情也沒法做,因為會亂成一團。別忘記雅典的民主是因為他只是個城邦,而且城邦裡的「自由民」人數其實不多,只有成年男子,而且「非奴隸」(基本上都是中產階級以上),基本上比較接近貴族議會啊!只要國家開始擴展,行政系統就會指數膨脹,而所謂行政系統,只的就是大批「專職官僚」,於是除了祭司一族領十一奉獻作為生活經濟來源以外,等於還要另外負擔王家(及政府)的稅收,這一點是過去以色列人沒有過的(在埃及只是奴隸,更沒有繳稅的問題)。
其實以色列人又撐了幾百年才接納國王,而且果然迎來最大災難……
因為王的後宮……但那是政治聯姻,以那個年代來說幾乎無可避免。
18章禁止算命……不過其實類似的概念不是沒有,以色列祭司求取神諭的方式跟擲交很類似……因為能直接跟上帝溝通的祭司沒幾個,幾乎都要用擲交的……後來大家玩起塔羅牌也似乎心安理得就是了,不過正常來講基督徒是不算命的,除非鬧著玩。用翻聖經抽經節決定自己該怎麼做,祈求神諭的作法其實還不少基督徒會做,所以問題還是出在心態,還有你求的到底是什麼……總之如何祈求可是很有學問的,這個我會另外專文解說。
也因為上帝知道民眾總是需要一個看得到的人來指引他們,所以藉著摩西曉諭民眾,將會有先知興起,這可以讓民眾安心許多。
於是在祭儀上有祭司,但祭司本身只是是執行者,他們還需要更高的意志代言人,也就是先知,再加上軍事上的將領,也就是約書亞,然後是行政上的各長老,這樣一來以色列的政治架構就完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