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月,澳洲國立大學(ANU)研究所課堂中,小女兒的博物館學教授提到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博物館(RISD Museum)正在洽詢合作對象與管道,因為館方計畫把貝南銅像(
Benin Bronzes)歸還給西非洲的奈及利亞。
課堂中,同學們聽得一頭霧水,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貝南銅像?
小女兒對羅德島不陌生,因為姊姊曾在那裡當過交換生,我們也因此造訪過知名的羅德島設計學院和蒐藏豐富的博物館,只是當時未特別留意館藏中的貝南銅像。課後她與我分享當下的困惑:她知道貝南銅像,也知道貝南(亦翻為貝寧)這個非洲國家,卻不知道原來貝南王國(亦翻為貝寧王國) 並不是現今的貝南,而是位於我和先生目前所居住的奈及利亞。
貝南王國(
Kingdom of Benin,1180-1897)座落在現今奈及利亞西南邊埃多州(Edo State)境內,尼日河三角洲的西端,距離西非第一大城拉哥斯 300公里。歷史上,她是西非最古老與最發達的王國之一,當時首都是貝南城(Benin City)。而現今的貝南共和國(
Benin Republic)雖也位於西非洲,但緊鄰奈及利亞、尼日、布吉納法索和多哥等四國,南邊則銜接大西洋。
今年 4月,德國文化部長莫妮卡.格魯特斯(Monika Grütters)
正式宣布,將於明年 2022年,歸還一定數量的貝南銅像給奈及利亞。德國成為第一個明確訂出歸還殖民時期掠奪藝術文物時程的西方國家。
歐洲近期對於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殖民時期從非洲掠奪而來的藝術品,有著持續不斷的討論聲浪。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就曾
信誓旦旦表示,將於未來 5年內短暫出借或永久歸還非洲的文化遺產。他認為近 9成的非洲藝術品與文物不在非洲大陸,是一件讓世人難以接受的事實。
在戰火中被掠奪的藝術品
一場戰火浩劫的悲劇,迫使貝南銅像遠渡重洋來到歐洲。1897 年,英國副總領事菲利浦(James Robert Phillips)所率領的訪團遠征來到貝南王國,但原本允諾邀約的貝南族人正舉行節慶儀典,不允許外人進入國境,菲利浦一行被告知需延期。
但英方藐視延期通知,執意遠征。這一魯莽行徑,造成英方與貝南王國間的嚴重衝突,英國官員在貝南城南邊被貝南軍隊伏擊屠殺,遭受嚴重傷亡,英國皇家海軍派遣艦隊遠征貝南王國,而英國在非洲的殖民部隊更對貝南城進行暴烈的毀滅性報復攻擊。
英軍不僅燒毀了無數的村莊和城鎮、屠殺當地居民,洗劫了貝南城與王宮,也掠奪了貝南王國最珍貴的象牙與木雕、面具、浮雕牌匾等,並將這些屠戮後的戰利品運回英國朝貢、私藏與出售。英軍將戰敗後的貝南國王放逐,終結了數百年盛世的西非古老王國與文明。
當時英國殖民軍部隊砲擊了王宮與城鎮,造成眾多木雕藝術文物被焚毀,英軍也在焚掠時將王宮裡和祖先祭壇上的珍貴文物一掃而空,造成數以千計的青銅、黃銅、象牙、珊瑚等雕刻藝品及王室物件被洗劫、破壞,其中數百件是鑄造極為精緻、刻畫細膩的青銅雕刻、浮雕圖像、黃銅牌匾和細緻象牙雕塑製品,包括了歷代國王頭像、太后頭像、豹雕像等,是當時貝南王國歷經數百年的貴重珍藏。
部分貝南的青銅器,甚至可追溯至 13 世紀的工藝技術。對於一個以銅器鑄造雕刻、象牙刻畫圖像來承載王國發展演變與事蹟,而非以文字敘述來記載歷史的古老非洲國度而言,這些豐富多元多樣的各式雕塑文物,無疑就是其唯一的歷史紀錄與呈現,更間接道出了貝南王國盛世時期的文明、生活、財富、軍事、貿易與交流的軌跡與實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文明」系列影片:西方世界應如何看待貝南青銅像。
足以與希臘羅馬的雕刻作品並列
西方國家的文物研究家認為,這些用來裝飾貝南宮殿柱樑和宮牆的宮廷藝術,記載宮裡生活和慶典儀式的圖案,以及記錄國王權力的圖騰等貝南銅像,其工匠技術,甚至遠勝當時的歐洲大陸。
現今西方世界所稱的貝南銅像,不僅只於青銅的雕塑藝術,同時也涵括了各式銅雕、象牙雕、木雕、銅合金等的雕刻藝品。其中著名的物件是曾被釘在貝南王宮樑柱牆面上的 16、17 世紀的 900 塊黃銅牌匾,其塑造與雕刻方式,是採取脫蠟式的蠟模鑄造,其鑄造的工藝技術,堪稱當時世界上的經典之作。
貝南銅像流入西方國家時,其工藝水準,令人瞠目結舌、讚歎驚豔。19世紀末,英國首次在大英博物館展示了從西非洲掠奪而來的貝南銅像,讓當時處於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人驚艷不已,同時感到難以置信,因為大家習以為常的認為,「黑暗大陸」非洲不過是一處蠻荒、原始大地,根本是一處未曾開發的國度,怎麼可能有所謂的文明?怎可能有如此細膩與人性化的藝術創作?
大英博物館策展專家認為,這些作品足以和古希臘、古羅馬等高度發展的歐洲早期文明雕刻藝術媲美。20世紀初,當這批藝術品來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時,館長也對非洲藝術給予高度肯定:「從今以後,非洲藝術品可以和拉斐爾、林布蘭、希臘和羅馬藝術放在一起展示。」
讓承載數百年歷史的文物回到故鄉
時至今日,眾多歐洲和美國的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如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等,都擁有相當豐富的貝南銅像收藏品,尤其是大英博物館收藏近千件為最多。大英博物館所展示的非洲藝品牆面上,掛製了超過 60 幅成排的貝南黃銅浮雕像,相當壯觀,引人入勝,卻也讓被掠奪者的西非子孫充滿了五味雜陳的複雜感受。
數以千計的貝南王國古老雕刻藝術文物,至今仍流落海外,這些讓世人高度肯定,堪稱世界藝術典範的重要歷史文物,百年來卻與其原屬歷史文化發跡地的子孫後代隔離。被血腥屠戮與歷經浩劫的貝南王國,讓西方國家有機會以全新視角來看待原本以為「黑暗大陸」無文明的錯誤認知。而貝南銅像,除了成為非洲文明的「雪恥」證物外,也深刻影響了西方藝術的發展與創作。
有人說,到底是掠奪者贏了這場戰爭?還是影響並改變了人們視野的,才是真正贏家?也有人認為,倘若沒有這場掠奪悲劇,貝南王國藝術是否就沒有機會被世人發現,也無法被世人讚歎其藝術價值?
奈及利亞貝南古城的新博物館預定在 2025 年落成,但廣受西方世界肯定藝術價值的貝南銅像,現存在奈及利亞的卻寥寥無幾。一場爭取非洲藝術文物歸還故土的征戰,在 21 世紀初期終於萌芽,也在各國、各方的研議討論下,逐漸受到重視。讓 1897年的戰亂歷史,以及貝南雕刻藝術再次浮上國際新聞版面,而德國政府率先跨出了第一步,為殖民時期掠奪的藝術品歸還,拋出具象徵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