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非洲,有書店嗎?從法國一場年度「思辨之夜」文化開幕活動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奈及利亞拉哥斯市伊可依區擁有48年歷史的書店。 圖片來源:由作者本陳之華提供。

奈及利亞拉哥斯市伊可依區擁有48年歷史的書店。 圖片來源:由作者本陳之華提供。

2018年1月,法國巴黎舉辦了第3屆的年度「思辨之夜」(La Nuit des Idées)。這場由法國發起的國際活動,於奧賽碼頭的法國外交部舉行開幕,邀請遠道而來的奈及利亞作家奇瑪曼達.恩歌茲.阿迪契女士(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擔任當年的主場嘉賓。

「思辨之夜」每年透過一連串知識交流與文化活動,邀請各領域先驅人士對談,討論當代議題。由於思想無國界,因此「思辨之夜」歡迎全球各地以各種形式參與或共同舉辦,它同時也在全球不同時區,透過社群網絡相互激盪迴響,是由法國主導的全球文化活動。

2018「思辨之夜」在法國外交部開幕式當天夜晚,與主場嘉賓對談的主持人是法國記者布荷葉女士(Caroline Broué)。她詢問阿迪契女士對於非洲文學等看法後不久,便又問了阿迪契一個問題:

「請問,奈及利亞人讀妳的書嗎?」

這提問,令阿迪契有點愣住,在場觀眾似乎也對問題感到有些詫異。觀看影片時的我,不禁想為這位記者捏把冷汗。但,情商(EQ)很高的阿迪契,則以優雅而禮貌的微笑回應:

「是的,奈及利亞讀我的書……很讓人驚訝,是吧?…….我的書,在奈及利亞的學校,以及整個非洲大陸,都被廣泛的閱讀和研究!」

阿迪契的回應贏得現場的如雷掌聲,但令人意外的是,布荷葉記者竟然繼續加碼追問:「那,奈及利亞有書店嗎?!」

這讓當下坐在法國外交部裡的大批與會聽眾一片譁然。阿迪契似乎早已被她先前的問題問得有點哭笑不得,現在更為主持人感到有些尷尬,因此充滿機智的回覆她:

「我覺得妳的問題,會顯得法國人很愚昧!」這次,與會聽眾也以如雷貫耳的掌聲呼應了阿迪契。

阿迪契以這般婉轉卻犀利,又總面帶笑容的態度,回應了一連串對於非洲大陸充滿陳舊刻板印象的唐突提問。雖然主持人布荷葉在當下和會後為自己圓場,說是因為法國人對奈及利亞所知甚少,一般大眾對奈國的印象不是暴動就是激進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之類恐怖活動等等。但這段錄影,應該已哄傳世界媒體與藝文界了。

  • 2018年思辨之夜開幕儀式中布荷葉與阿迪契的對談(2nacheki, Africa Trending News 節錄影片)。

來自「第一世界」的提問,暴露出文明的優越與無知

人們總因不了解,而顯得對某些國家地區無知、漠然,進而產生誤解。即便現今世界已然趨於平坦,甚或已接近無國界,但人們對世界各地的認識,有時仍會被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自我設限,而將視野和理解侷限住,甚至被自以為是的想像誤導。

姑且不論布荷葉主持時是為了幽默、反諷,或以為機智的拋出聳動詢問,作為吸引大家目光的問答方式,當然也可能真是自我的文明傲慢與無知。但這些偏見及戴著眼罩看世界的態度,無疑會錯估許多事物與情勢,更會錯過人文知識交流時的珍奇寶物。這樣的提問,出現在法國引領世界風潮的「思辨之夜」發起地巴黎與法國外交部,令人唏噓不已。

當天訪談,阿迪契就曾對主持人的不同提問,以相當平實卻幽默的語氣將了法國一軍:「拜託,這是2018年了啊!」「你們不知道,法國已經不再是18世紀的世界強權了嗎?」

奈及利亞拉哥斯市伊可依區的書店、音樂行兼咖啡店。圖片來源:作者陳之華提供。

奈及利亞拉哥斯市伊可依區的書店、音樂行兼咖啡店。圖片來源:作者陳之華提供。

「傲慢與偏見」的思辨提問,被全球知名的奈及利亞作家以堅定卻優雅的姿態詰問回去,最後還對法國機場海關人員的態度和法國在法屬非洲的影響,拋出了「不要只看護照就決定問話態度」的評語,以及不健康的殖民關係影響力等衷心建言。

當布荷葉問「奈及利亞是否有書店」時,未嘗不也正是質疑整個非洲大陸到底有沒有書店?當布荷葉問「奈及利亞人是否會讀阿迪契的著作」時,豈不也同樣在問非洲大陸上的人們是否都不閱讀?這所顯現的,不也間接反映出布荷葉自己對非洲的一無所知與偏見嗎?

非洲確實不是人人都會閱讀,或能正常順利的上學讀書,更不是人人都讀得起書。因為相對社會底層的人民,讀書需要條件與環境,而對很大一部分平民百姓族群來說,書本不便宜,上學要資源。或該說,要能持續讀書,未嘗不是一種福氣,與一個國家所能彰顯出的進步與平等基礎。身為非洲大陸的最大經濟體、也是人口最多的奈及利亞,根據2021年2月非洲開發銀行(AfDB)統計數據,至今還有8,700萬人口處於極度貧窮之中;而最新報導再次顯示,奈國孩童失學人數,今年度再度破千萬。

所以,非洲人民能一路讀書到長大,或許確實需要有其出生背景、運氣、獎學金、支助等等不同條件齊備,但卻不代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或知識份子不知道、不閱讀、不關心他人的作品、不看報章雜誌,更不能說這片大地沒有文學素養。

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哥斯的市場景像。圖片來源:作者陳之華提供。

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哥斯的市場景像。圖片來源:作者陳之華提供。

這個國家或許缺乏基礎建設,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文化藝術

1993~1997年間,我在非洲待了整整4年,當時便在市面書報攤上陸續買了一些奈國知名作家的著作。當年的印刷用紙排版或許不佳,但要購買一本「非洲文學之父」奇瓦.阿契貝(Chinua Achebe)於1958年出版的《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或是奈及利亞知名作家彼得.埃納霍羅(Peter Enahoro)1966年出版的《如何成為一位奈及利亞人》(How to be a Nigerian),完全不是件難事。

2020年10月,當我再度重返非洲奈及利亞時,隨身行李有一本木馬文化總編給的阿迪契著作《繞頸之物》(The Thing Around Your Neck)中文版。抵奈國不久,在位於英國殖民老區的伊可依(Ikoyi)一間藝品兼書店裡,又買了好幾本不同書籍,其中也有阿迪契的英文原著《我們都該是女性主義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木馬文化將於2021年出版)、《親愛的伊傑亞維萊》(Dear Ije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等書。

單就奈及利亞的文學,以及奈及利亞對非洲的影響力來談,可能足以讓我以無數個章節來敘述。更何況是她的音樂、文化、歷史、宗教、政治,以及讓她躍升為非洲另一大經濟體的電影產業。

但話說回來,奈及利亞至今仍不是一個生活便利、基礎設施完善與安全無虞的環境。獨立至今60年的奈及利亞,仍有著眾多難解的社會、政治困境,不僅貧富差距極大,而且綁架案不斷、公路上搶劫不停、不時停電、馬路仍是坑坑洞洞,而且是個富者與有權勢者佔極大優勢的社會。但這些並不代表著奈及利亞就一定會是一片毫無文化、藝術、音樂、文學、思考、見解,甚至連書店都可能缺乏的大地。

眾多令人眉頭深鎖、頭痛傷腦筋、難以改變又百般無奈處,仍是今日奈及利亞的寫照,這或許也是她總能孕育出眾多如此出色、筆鋒銳利、描繪深刻又總恨鐵不成鋼的作家原因之一吧。而這些作家能有如此豐富的產出,必然是自小就學會了閱讀,並閱讀了不少前人的創作。所以,非洲,怎會沒書店?

本文發表於作者陳之華在「獨立評論@天下」新專欄:站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本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文章原始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Thumbnail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Thumbnail
能舉辦一次有包容、多元化的書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社會文化軟實力的一次展示,赤裸裸地展示。當人們有疑問卻沒辦法在這樣的展覽裡找到答案,或是反證,那可能就說明了這是一個知識黑洞
Thumbnail
能舉辦一次有包容、多元化的書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社會文化軟實力的一次展示,赤裸裸地展示。當人們有疑問卻沒辦法在這樣的展覽裡找到答案,或是反證,那可能就說明了這是一個知識黑洞
Thumbnail
閱讀的快樂不就在於此嗎?那些經過文明沉澱的所在,是每個人精神所可以安放的地方,不論是音樂還是書本。每個人在那所在裡面探詢別人的道路,挖掘自己的路徑。理解著世界的限制是在想像力的天花板,任何束縛都來自想像力的綑綁;也理解著這世界不是所有的強大都無往不利,任何強大都有限制與束縛。
Thumbnail
閱讀的快樂不就在於此嗎?那些經過文明沉澱的所在,是每個人精神所可以安放的地方,不論是音樂還是書本。每個人在那所在裡面探詢別人的道路,挖掘自己的路徑。理解著世界的限制是在想像力的天花板,任何束縛都來自想像力的綑綁;也理解著這世界不是所有的強大都無往不利,任何強大都有限制與束縛。
Thumbnail
最近在忙一個諷刺各種不合理閱讀的企劃,我在其中寫到一句「如果有《十分鐘讀懂尼采》就好了!」看似一個很誇張的書名但若換成三十分鐘或是一小時卻是有可能存在的「商品」,即使三十分鐘或一小時也是無稽之談,不只是尼采,要讀懂一個文學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只花一點時間,何況是哲學?
Thumbnail
最近在忙一個諷刺各種不合理閱讀的企劃,我在其中寫到一句「如果有《十分鐘讀懂尼采》就好了!」看似一個很誇張的書名但若換成三十分鐘或是一小時卻是有可能存在的「商品」,即使三十分鐘或一小時也是無稽之談,不只是尼采,要讀懂一個文學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只花一點時間,何況是哲學?
Thumbnail
有些小說能用好故事打破不同種族的藩籬,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解讀;有些小說能從細節處改變你觀看世界的方式,對我來說,阿迪契就是能寫出這樣兼顧兩者的作家,也是最能將觀察到的小煩惱化作整個社會議題的作家。
Thumbnail
有些小說能用好故事打破不同種族的藩籬,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解讀;有些小說能從細節處改變你觀看世界的方式,對我來說,阿迪契就是能寫出這樣兼顧兩者的作家,也是最能將觀察到的小煩惱化作整個社會議題的作家。
Thumbnail
看過電影《在車上》,卻不讀《凡尼亞舅舅》,是無法想像的。這個劇中劇,濱口龍介在這部電影裡預設了兩種觀影者:沒讀過/讀過《凡尼亞舅舅》。電影不是要重演《凡尼亞舅舅》,因此即便沒看過契訶夫的原作,也無礙於觀影。但《在車上》角色所有的內在衝突,都交給了《凡尼亞舅舅》來深化與詮釋。到底,《凡尼亞舅舅》在講什
Thumbnail
看過電影《在車上》,卻不讀《凡尼亞舅舅》,是無法想像的。這個劇中劇,濱口龍介在這部電影裡預設了兩種觀影者:沒讀過/讀過《凡尼亞舅舅》。電影不是要重演《凡尼亞舅舅》,因此即便沒看過契訶夫的原作,也無礙於觀影。但《在車上》角色所有的內在衝突,都交給了《凡尼亞舅舅》來深化與詮釋。到底,《凡尼亞舅舅》在講什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